推文最后有惊喜!
“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这是奈曼旗青龙镇在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进程中,以“三强化三提升”为主要工作抓手,将实现“无讼无访”作为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的工作目标,全力夯基固本,筑牢安全稳定基石,精心绘制出一幅和谐美好的图景。
强化组织作用,提升安全稳定凝聚力
12月19日,青龙山村党支部书记关成龙来到村民丛日民家中进行回访。去年冬天,青龙山村为了发展甘薯产业村办合作社流转土地,丛日民在签署土地流转合同后却心生悔意。村两委及时找到了丛日民倾听其诉求。原来,丛日民家养有10多头母猪,土地流转后,不能解决猪的饲料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村两委经过商讨决定,协助丛日民以每亩300元的价格承包了相同亩数的农田。同时,除去承包费,他还从自家流转的土地中每亩净剩600元,这让丛日民满心欢喜。
(青龙山镇平房村村民在土地纠纷调解书上签字)
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放在首位去解决,而且要做到权责清晰,机制健全,让群众的诉求在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的解决,是青龙山镇解锁“无讼无访镇”的“第一把钥匙”。
青龙山镇先后制定了《青龙山镇“无讼无访”村(社区)建设工作实施方案》《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信访矛盾分类处置制度》等,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明确任务清单,细化重点任务11项,反向指标5项,负面清单7个,确保工作有抓手、有成效。
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举措,青龙山镇在引进企业发展甘薯产业中,流转了土地3000多亩,每亩土地照比原来增加了600多元的收入。农户还能利用空闲时间打零工,摇身一变成为“双薪”农民。
强化源头治理,提升矛盾纠纷化解力
2023年秋,青龙山镇下地村修建旱作高标准梯田,打乱了原有的山坡田整合重分。这本是一件利民的大好事,既可以化零为整,也可以蓄水养田。但村民郑德分到手的4.2亩梯田本是三类地,却按一类地分给自己,这让他颇为苦恼。一次在信访代办员入户巡查时了解到郑德的困扰,便主动对接村里,协调商讨解决办法。最终,村里出资将郑德家的三类地改造成了一类地,郑德满意地在信访事项代办授权委托书上签下了字。
民气顺,工程落。近两年,旱作高标准农田项目在下地村落地实施,共修建梯田4050亩,玉米产量从原来的亩产1300斤攀升至亩产1800斤,不仅提升了农田生产力,还有效阻拦了山水进村,方便了群众出行。
青龙山镇以增加农民福祉为目标,及时解决百姓的“疑难杂症”,让群众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是青龙山镇解锁“无讼无访镇”的“第二把钥匙”。
近年来,青龙山镇深化信访代办常态化、专业化、制度化,实施网格化管理,把矛盾隐患排查列为网格化管理的首要内容,在全镇29个村实现信访代办全覆盖,选派330名网格员担任信访代办员,常态化入户开展巡查。同时,吸纳专兼职人民调解员、律师、法律明白人和乡贤人士及镇所属各部门组成镇村两级联动调解组织和架构,打造“平安青龙”,截至目前,共代办各类事项93件,解决率100%,群众幸福感不断提升,获得感与日俱增。
(青龙山镇村两级联动,合力解决土地纠纷问题)
青龙山镇还延伸司法职能,为群众提供“零距离”司法服务。与当地法庭建立诉前解决纠纷机制,并特邀了31名调解员,通过现场参与、视频连线等方式,诉前化解各类矛盾纠纷25件。全镇连续五年来无上诉案件发生。
强化文化浸润,提升和谐稳定新局面
踏入青龙山镇向阳所村村部大院,位于院门口旁的一面墙上,一个大大的“和”字格外醒目,四句注解“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百业旺,家和万事兴”让人一目了然。几株老树、一张石制圆桌几个小石凳,让人感受到冬日的静谧之美。这里被村民们称作“树下说事点”。
听群众说事、让群众议事、帮群众调事,“树下说事点”是村民茶余饭后聚集聊天的主要场所,也是向阳所村党支部书记王丙山了解村民想法、及时化解矛盾的有力依托。王丙山说,之所以形成“树下说事点”,是缘于村幼儿园就在村部一墙之隔,很多村民接孩子时会自然在这里形成个临时“朋友圈”,大家聚在一起时就会把一些急难愁盼的事互相说说,有时,王丙山和其他村干部也会和村民坐在一起聊聊,就像在自家门口说事一样,更接地气、更具温情,极大拓宽了民情民意表达渠道,于是就开成了这个“说事点”。树下的人都是“熟面孔”,大家围坐在一起,面对面、心贴心,拉家常似地敞开心扉,很多邻里矛盾就在你一言我一语中悄然化解。
邻里和气,和气生财。近年来,向阳所村修建梯田3800余亩,种植药材700余亩,2000多亩的果树也已经迎来了盛果期,同时还配套建设了200平米的保鲜库,仅靠果树产业,全村的收入就在50至70万元,老百姓的日子愈发红火。
近年来,青龙山镇深化乡风文明教育,青龙山镇的“时代新风民间艺术团”自创快板《和为贵、邻为宝》,歌曲《邻里和谐之歌》,小品《一双破皮鞋的风波》等文艺作品,以生动鲜活的故事情节和深入浅出的方式解读法律,推崇乡里乡亲的“和”风尚,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不断优化法律服务,配备法律顾问29名,为群众提供“即时性”“一站式”法律服务;培训法律明白人106名,引导群众树立“和合无讼、息诉止讼”与“和谐无访、息诉罢访”的理念,保障全镇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图文:胡杨 侯显峰
编辑:岳佳欢
初审:李子阳
审核:王爱国
终审:闫春岭
广而告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