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狐南养第一人——金湖梁晓军的乡村振兴“变形”记

文摘   2024-12-27 09:38   江苏  


2024年2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金湖县梁晓军再次披上“大红花”,他被江苏省人社厅授予“江苏省卓越技师”称号。
连续三年,梁晓军先后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工匠”;被江苏省人社厅连续评为“江苏省企业首席技师”“乡土人才大师工作室”“乡土人才大师示范工作室”等称号。
一份份荣誉的背后都是辛苦的投入,成功的背后都有一份不平常的付出……

北狐南养第一人

——金湖梁晓军的乡村振兴“变形”记

12月24日9时许,冬日里的薄霭刚刚散去,此时的空气格外清新,而梁晓军的狐狸养殖基地内,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放眼远眺,一幢幢养殖棚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三四位养殖员工,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其中包括正在观察狐狸生活情况的梁晓军。这位闯出了一条特色养殖路的“狐狸大王”,是个中等个头、作风低调内敛、行事踏实沉稳的汉子。虽已年过半百,但浑身依然透着农村人那股不服输的精气神。
如今,他的狐狸养殖基地,经过持续转型升级,被打造成了一个缔造财富神话、赋能乡村振兴的“狐狸王国”。从当初卖种狐,到把狐崽卖到全国一家家旅游景点、一个个科研院所,梁晓军心中的宏伟目标,正一步步变为美好的现实。
“您当年为什么选择饲养狐狸这条赛道呢?”看着记者既兴奋又疑惑的眼神,貌似憨憨的梁晓军笑了起来:“那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变身份——从“农民”变“专家”

打破了北狐不能南养的桎梏

初中毕业的梁晓军回到老家,他尝试养过鱼、养过猪,由于缺少技术,最终都失败了,还背了一身债。父母劝他“认命”,种好自家几亩责任田得了。但梁晓军始终不甘心自己就这么“蹲”在几亩薄地中生存。他开始寻求致富的路子。

1996年初,他偶尔看到一本杂志中介绍的养殖狐狸致富的信息。在好奇心驱动下,不顾父母和亲戚朋友的劝阻,东挪西借12000元,从河北省买回8只狐狸,开始尝试养殖。

虽经他的精心饲养,小狐狸渐渐长大。但由于气候原因,他饲养的狐狸,毛绒没有北方的厚,皮薄、毛短、绒疏、色暗,到年底,一张狐狸毛皮也没卖出去。亲戚朋友邻居们又开始看他笑话了,闲言碎语压得他喘不过气来……

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所专家和南京农业大学教授指点下,梁晓军终于找到了原因,问题就出在饲料和环境上。他开始调整饲料比例,增加狐狸喜欢吃的小杂鱼,另外添加猪皮、植物油、维生素E等。为了解决金湖多雨、地面湿气大、夏季高温等问题,他潜心研发出适用于中国南方养殖的“北极狐棚舍”,成功解决了“北狐南养”的技术难题。梁晓军终于饲养出全身毛色光亮、体形丰满、人见人爱的狐狸,打破了我国北纬30度以南不能养狐的桎梏,让只能在北方生长的狐狸,成为南方农民的摇钱树,梁晓军成为我国“北狐南养”第一人。
为了提升自己的养殖技术,从2000年起,梁晓军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利用夜晚时间,将自己积累的狐狸养殖技术和实践经验写成科普文章,已有70多篇稿件被《农民日报》《农村百事通》《特种经济动植物》等上百家报刊刊登和转载。2020年8月,梁晓军被江苏省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高级职称考核认定委员会评为“高级乡村振兴技艺师”
如今,梁晓军狐狸养殖项目荣获江苏省和淮安市科学技术大奖6项,获国家专利2项,填补了国内同类空白,在行业内处于全国领先。

变模式——从“作坊”变“公司”

抱团聚力让产业发展“破圈”

“以前搞养殖就想着自己先弄出点名堂来,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我自己是慢慢好起来了,但我最大的梦想还是帮助更多的农民抱团发,共同走特色养殖、勤劳致富的路子。”梁晓军的想法朴实而纯真。

2008年12月,梁晓军成立了金湖县良氏狐狸养殖专业合作社,专门从事狐狸养殖、研发、推广及技术服务,与养殖户签订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收购、统一销售的协议。他以超出基准价10~15%的价格收购狐狸成品,并定期邀请专家指导狐狸养殖,并以基地为直播中心,开设“晓军在线”网络店铺,帮助省内农户增收5000余万元,闯出了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科学发展道路。目前,梁晓军的良氏狐狸养殖专业合作社,已是江苏规模最大、品种质量均居全国前列的狐狸养殖合作社。合作社先后被授予江苏省“科普教育基地”,江苏省“科普惠农服务站”,江苏省“乡土人才传承示范基地”,中国毛皮动物养殖“十佳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称号。

今年66岁的严定俊和梁晓军同村,年轻时候参过军,患有多种慢性病,是村里名副其实的“药罐子”。三年前,梁晓军看到他家十分困难,便让他来自己的合作社帮助喂养狐狸,在给他发工资的同时,还手把手教他饲养狐狸的技术。一年后,学会了养殖狐狸技术的严定俊,想回家自己养殖狐狸,可是没有钱购买狐狸种。梁晓军看出了他的心思,赊给他10只种狐回家饲养,并对他说:“等你养成功了,赚到钱了再还我。”在梁晓军的全力扶持和技术指导下,严定俊养殖狐狸已初步成功,现在每年繁殖狐狸100多只,年收入七、八万元,彻底脱贫致富。

变理念——从“一人”变“众人”

同绘“共富共享”美好画卷

头雁勤,群雁就能“春风一夜到衡阳”。同样,推动乡村振兴关键在“领头人”“能干人”“明白人”,只有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才能让乡村振兴呈现勃勃生机。这也是梁晓军心中一直孜孜以求的梦想。

为了帮助省内外广大养殖户掌握科学的狐狸养殖方法,梁晓军聘请了两位专家作为技术后盾,并在2004年10月18日,开通了全国首条“养狐热线”,惠及湖南、云南、河南、浙江等地的养狐专业户。面对那些通过写信、电话,以及登门求教的狐农,梁晓军有求必应,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技术和经验,传授给他们。对所有的上门考察请教的残障人士,梁晓军还报销他们的差旅费和狐狸运输费。
同时,他还通过制定技术标准,举办专家讲座,组织现场观摩,以及网络、书信、热线电话等方式,重点解决了良种选择、饲养环境、饲料安全、疫病防控、粪污无害化处理等技术难点,让北极狐健康养殖技术得到了大范围推广。
现年58岁的桑贤明,是安徽省蚌埠市的一名农民。做生意赔了本,正当心灰意冷之际,无意中,他看到了梁晓军养狐致富事迹,立刻跑到梁晓军的狐狸养殖场考察,当即便被那些洁白如玉、活泼可爱的小白狐所吸引。当场就决定购买了6组白狐(6公12母)。几年时间过去了,现在,桑贤明的养殖规模稳定在3000多只,年纯收入超60万元。
这些年来,梁晓军为全国各地养殖户举办过127次技术培训班,受益3910人次。如今,梁晓军的狐狸养殖网已遍布全国22个省、市、区,带领了5800多名养殖户走上了靠特种养殖致富的路。
梁晓军养殖狐狸的事迹,先后被《人民日报》《农民日报》等全国多家媒体报道,特别是央视《科技博览》《生财有道》《致富经》《科技苑》等栏目,先后20多次来拍摄专题片。2017年12月央视《乡村法制剧场》栏目,拍摄了一部以他养殖狐狸致富传奇故事为原型的电视剧连续剧《北极狐创富记》,在我国养狐历史中尚属首次。

从种狐引进,到发展养殖和转化创新,梁晓军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以一己之力把乡村振兴这一宏伟目标,变成农民眼前的现实。

梁晓军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星火科技致富能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带头人”,“改革开放40年毛皮行业领军人物”。

记者 | 王劲枫  陈义宝  顾仕权

编排 | 刘锦 龚晓丽  编辑 | 刘颖

审核 | 陈义宝   审定 | 王劲枫

投稿邮箱: jhrmtzx@163.com

新闻热线:0517---86803456


荷新闻
金湖官媒 民生 社会 热点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