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活动预告 | 明天开始,民俗文化节表演拉开序幕!

旅行   2025-01-29 12:43   山东  


◆ ◆ ◆  ◆ 




春节已至,为了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大家打造一个欢乐祥和、文化韵味浓郁的新春佳节,聊城市第二届民俗文化节将于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在聊城水上古城震撼开启!

本届民俗文化节举办时间为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二)至3月1日(农历二月初二),横跨整个春节假期及后续时段,让市民和游客有充裕时间沉浸其中。活动主阵地设在聊城水上古城景区,光岳楼周边及四大街将成为民俗文化展示的核心舞台,处处洋溢着浓郁的节日氛围。









表演节目单


 东昌府区专场 

沙镇高跷

陈氏太极拳

道口铺秧歌队

堂邑镇舞龙

道口铺街道竹马舞

聊城梅花桩拳


演出时间

1月30日 正月初二

上午10:00至12:00

下午14:00至16:00


演出地点

古城四大街



开城门仪式

开城门仪式

民俗表演


演出时间

1月30日 正月初二

下午15:00至16:00


演出地点

古城南城门外小广场



市直专场

新国潮、相声、歌曲

口技、快书、戏曲等


演出时间

1月30日 正月初二

晚上18:30至20:00


演出地点

光岳楼南广场、古城南城门


注:具体节目可能根据现场情况进行调整,以实际演出为准






道口铺竹马舞:东昌府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最传统的跑竹马是仿照古时战争场面,组成“铁甲骑兵”,骑上竹马,挥枪弄剑,驰骋厮杀。随着社会相对稳定,人民安居乐业,跑竹马逐渐发展成为一种内容更鲜活的寓教于乐的民间娱乐健身运动。传统的"竹马舞"大多化妆为历史故事中的人物或地方戏曲中的角色,生、旦、净、末、丑各行当齐全。演员手中的道具,或马鞭、或刀枪剑戟、或棍棒,根据人物身份选定。表演者通过表情、姿态和唱腔,表现剧情和人物性格。只舞不唱的称"跑竹马""竹马舞"。

道口铺竹马舞是东昌府区民间舞蹈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丰富和发扬民间音乐不可或缺的载体,是农村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山东省民间艺术的文化积淀,推动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促进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素质,都将产生重要的促进作用。


孙庄舞狮:东昌府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舞狮,在古代又被称为“太平乐”亦称为“五方狮子舞”,在练习时,两个扮演者一前一后,前面的称狮头,后面的称狮尾,后面的人应该比前面的人略高一些,弯下腰来,这样才能撑开狮皮。

舞狮的主要特征是灵动活泼。舞狮根据狮皮的大小,少则四人,多则六至八人,另需一人抛球引狮,八人牵线舞狮,再配以威风锣鼓演奏若干,声势浩大。其中引狮人尤为重要,需兼备武术功底,再加收放自如的现场掌控能力,与舞狮默契配合,引逗头饰狮做出跳、抖、挠、扭等各种动作,配合小狮子踏着民乐鼓点摇摆起舞,时而威风凛凛,时而憨态可掬。


堂邑龙灯:它是东昌府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堂邑县流传至今的民间舞蹈项目,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堂邑龙灯以龙头大、龙头能分能合为特色,以规模大、气势昂扬、内容丰富、灵活多变而著称。表演时,鼓点紧凑,节奏强烈,很有气势。舞龙人身穿武士服,威武有力,舞龙时,一人在前舞龙珠,舞龙者奋力追随,龙随珠动,舞步间,龙灯摇头摆尾,上下翻滚,时而腾跃,时而流动,时而穿花,时而卧龙潜水,时而盘起,成为龙盘柱,当地素有“龙盘柱,一定富有”的说法。尤其舞龙动作中的龙套花,巨龙翻滚是堂邑龙灯的经典动作。夜晚舞龙,龙腹中燃着蜡烛,通体透明,远远望去,如火中在云中上下翻滚,鼓点紧凑时,如电闪雷鸣般,如飞龙在天,气势磅礴,极为壮观,并且龙目时而发出亮光,更显得活灵活现。

踩高跷:是民间节日在广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正月里,大伙儿踩着高跷,穿着戏服,画着彩妆,舞动着扇子,走街串巷,场面十分热闹。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双跷多绑在小腿上,以便显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动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相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

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踩高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欣赏,而且流动性强,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秧歌:是一种具有浓郁民间色彩的传统文化形式,集歌、舞、戏为一体。起源于中国北方农村,历史悠久,有着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秧歌最初是农民在播种时为祈求丰收而跳舞的一种形式,后来发展成为一种带有戏曲性质的演出形式。跳秧歌的人们,一般穿着传统的彩色衣裳,搭配上金银首饰,手持扇子或铜铃,随着歌曲节奏踩踏、摆手,舞动身姿,形成了别具一格的艺术形态。

陈氏太极拳:陈氏太极拳是祖国文化遗产,古老拳种之一。它是陈氏历代拳术家继承先辈实践成果,吸收各家精华、发展提炼而成的武术瑰宝。它一向以轻灵自然、松圆雄浑、缜密缠绵、刚柔相济的螺旋运动形式和富有实践性的武术技巧而见称。

陈氏太极拳套路有一路(81式)二路(64式)及太极推手、太极散手及器械。陈氏太极拳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传承是“拳不离手、谱不离口”,太极是道,太极拳是术,术以载道,道有阴阳对立统一的哲学概念,术是具有攻防功能强身健体的方法。陈氏太极拳理精法密。其精在于阴阳的变化,密在于对立统一。


聊城梅花桩拳:聊城梅花桩,流传于山东聊城境内的运河两岸。因练功和技击是在天干地支六十根桩上练习,套路由“大、小、败、拗、顺”基本五式组成,故全称“干支五式梅花桩”。它出自僧门道派,拳道合一,是一种内练气、外练形,内外兼修,攻防积极性强,体用兼备的传统功法。习练梅花桩不仅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实用价值,而且具有传播中华文化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价值。





#聊城人游聊城


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但请第三方转载上述内容时,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文旅聊城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资讯发布平台、便民信息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