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工前的依依不舍,今天一定敞开了吃!

旅行   2025-02-04 16:45   山东  


◆ ◆ ◆  ◆ 

🏮明天开班,假期还没过够,美食还没吃够🏮



总有一些味道,跨越地域,为四方的人们所喜爱,
食物里鲜浓的年味四溢开来,

聊城这座古城也在鲜香浓郁的烟火人间中苏醒了!


在假期的最后一天

请您带好520G的胃

我们在聊城这么逛吃!



01/呱嗒

聊城百年不变的口味


呱嗒,是一种煎烙的馅类食物,是聊城东昌府区的传统名吃,创制于清朝,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尤以沙镇呱嗒最为著名,它广泛分布于聊城的大街小巷。


切开的呱嗒色泽金黄,紧实度很高,确实如当地人口中的“呱嗒”,名字虽怪,但着实好吃。

这呱嗒味儿香馅儿满,那薄薄的酥脆的外皮包裹着味道鲜美的肉和蛋,上、中、下三层均匀地混合在一起,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咬上一口,一点不油腻不说,还唇齿留香,恰到好处,自然吸气,香气喷鼻,确实美味至极,再喝上一口香浓的蛋花汤,简直让人无法自拔。

外边小摊上卖的呱嗒通常是一个长扁的椭圆形,交到手上的时候只有一层白色的吸油纸包裹着它。


一定要从小摊上多要几张油纸,这样才能勉强不被烫手。

离开家乡久的人呀,想到这些简单的小吃和美食,就已经热泪盈眶啦!



02/八批果子

炸出聊城清晨的金黄酥脆


炉里的火不停的摇曳着,锅里的油被烧的沸腾跳动,裹着面的八批果子在油锅里翻滚,这是春节来临的前奏,炸年货,是每个聊城人的春节记忆,一进腊月,家家户户就开始炸制年货,油锅里噼里啪啦的声音洋溢着喜庆和欢快,灶台边上热辣辣的油渍闪着兴高采烈的光,一切食物都焕发着新的活力,期待大年的到来!


“八批果子”因为形状像分为八条的馃子,两端相连,为椭圆形而得名,制作出一枚香酥入味的八批果子需要将面三揉三饧,再抻成长条,擀上面片,用刀切透,入锅炸,最终炸出来的八批果子颜色金黄,香酥可口,落地碎不可拾。





03/大馅儿水饺

包出北方大年的软香可口


饺子在聊城人心里的地位举足轻重,无论大节小节,饺子都必不可少,它似乎成为了聊城人餐桌上代表重大节日仪式感的存在,尤其是在新年伊始,饺子更是出现在每家每户的餐桌上,一大早,掀开锅盖,满锅的雾气蒸热了绯红的脸庞,待雾气散去,饺子已经挺着饱满滚圆的肚子漂在汤上,盛一盘出锅,蘸一口醋或者就一颗腊八蒜,年味就这样进了口,下了肚。


聊城的大馅儿饺子是出了名的好吃,它的制作过程十分精细,采用6-8个月鲜嫩羊肉、上等洋葱、江楼香油,加以祖传滋补配方养料、精面细皮、手工制作而成,这才让出锅的水饺皮薄、肉味鲜、软香可口。




04/茌平马蹄烧饼

赞不绝口的百年味道



在茌平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 “马蹄烧饼”,是家家户户餐桌上不可缺的主食。马蹄烧饼起源于博平镇成庄村,相传乾隆二十二年,南巡路过博陵县(现博平镇),看到满大街金黄的烧饼,吃过后,顿觉外酥里嫩、香味十足,赞不绝口,便起名叫“马蹄烧饼”。



05/临清豆沫、烧麦、什香面

最是忘不了的味道!



用泡好的小米上水磨推磨而成,制作讲究,当地徐家祖孙六代都以做豆沫为生,迄今为止已经有一百多年历史。


制作工艺讲究,蔬菜种类达三十余种,并跟随季节变化而更换,一桌“什香面”制作需用的功夫不亚于一桌上等酒席。


一种介于包子和水饺之间的美食,形如石榴,皮薄柔软,隔皮见馅,馅香鲜嫩,不腥,不膻,不腻。



06/临清八大碗

回味悠长的运河味道



临清清真八大碗是临清传统特色美食,具有数百年的历史,经过历代厨师不断的创新和完善,结合人们饮食习惯的变化,提炼运河时期的美食元素,如今的“临清八大碗”,称得上是临清人勤劳和智慧的结晶,各位吃客可在伊林居饭庄等进行品尝!


伊林居饭庄创始于一九八九年,自创店以来,虚心向清真界老厨师们讨教学习,在前辈们的言传身教下加以创新,各界顾客给予好评。


“临清八大碗”的特点,可以精炼地总结为“一肉、二汤、三滋补”。
一肉:原料以牛、羊肉为主。
二汤:清真八大碗属于汤菜,它很注重汤的运用,其汤有原汤、清汤、白汤。巧格、松花、闷子佐以白汤,清氽丸子佐以清汤,烧肉、炖肉佐以原汤。原汁原味,十分考究。
三滋补:清真八大碗不仅都是味道绝佳的美食,而且还具有滋补强身的功效。




07/阳谷蒸碗

蒸出阖家团圆的喜气盈盈


团团圆圆才是年,春节是所有亲朋好友齐聚一堂的时刻,在这个欢乐的时刻,蒸上一大锅阳谷蒸碗,将节日的氛围点燃,在喜气洋洋的环境中,共享一顿温暖的大餐,将一年的奔波与疲惫驱逐。


在聊城地区的节日大宴中,蒸碗是必不可少的,将挂面糊炸制好的肉块、排骨、鸡块、鱼块或用油炸熟的肉丸子,盛在一只只黑釉小碗中,加葱、姜末及花椒面,上蒸锅蒸至极烂,骨肉脱离、取出后反扣在大碗里或者汤盘中,浇上用醋、酱油、骨头汤兑制的沸汤,淋上几滴香油,撒上香菜末,吃起来,软烂脱骨,味入肌里,咸酸扑鼻,齿颊留香,令人久久难忘。




08/空心琉璃丸子

镶出晶莹剔透的酥脆香甜


一张回家的票,一段疲惫的旅程,就在家乡的袅袅炊烟中画上了句号,回家看到餐桌上摆着的空心琉璃丸子,裹着的汤汁,灿烂金黄,色泽上闪着欢乐的光,那是节日的祝福。


空心琉璃丸子为阳谷县的特色名吃,通常民间的喜庆宴席当中都少不了,此菜宛如一颗颗镶金裹玉的珍珠,玲珑剔透,形圆如珠,颜色金黄,酥脆香甜,百食不厌。




09/荸荠丸子、鸳鸯饼

悠久历史里的珍馐佳肴


以鲜荸荠为主要原料,配以糖、精肉及其它佐料团成丸子状,入油锅炸熟后,勾芡制做而成,是莘县的传统名菜,具有色泽光亮、外形美观、蜜甜味浓等特点。该食品创制于清代,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古城鸳鸯饼是山东省聊城市莘县古城镇的特产,历史悠久,为古城名吃。鸳鸯饼选用精猪肉和小麦精粉为原料,制成8层肉锅饼,两两相扣(故称鸳鸯),上蒸笼蒸制而成。皮薄筋道、香而不腻、鲜香味美、回味悠长。亦可用鸡蛋、葱为馅,称为素锅饼。其选料、配料讲究,别有风味。






10/东阿驴肉火锅

浓醇高汤,养生首选



东阿以阿胶闻名,庞大的阿胶产业催生了这些美味的副产品,勤劳聪明的东阿人便在一道道驴肉料理上玩出了花儿。


驴骨高汤佐以草药熬制去腥增香,一片片肥瘦相间的驴肉下锅滚上几滚便可出锅。骨汤的鲜、驴肉的嫩、草药的清香在口腔里演奏出一曲完美的交响诗篇。



11/马家包

家喻户晓,吃的就是这口地道


冠县马家包位于冠县老县城西街,是冠县土生土长的清真老店,不仅在本地家喻户晓,在周边县市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几乎成为冠县饮食文化的代表。


马家包传承至今,拥有悠久的历史,创始人马老太太少年家贫,为了养家糊口开了这家包子铺,包子不仅外形美观,令人垂涎欲滴,而且吃起来汤汁丰富、口感细腻,再加上老太太待人实诚,前来购买的人络绎不绝。生意忙时,包子铺的桌凳一度摆在大门外的胡同里面。


马家包之所以广受赞誉,来源于其传承百年、始终未变的独特的口感风味、家传的制作技艺和诚信的经营理念。马家包曾被《大众日报》《齐鲁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并被收入《冠县志》和《冠县文化博览》等重要文史资料。





12/高唐老豆腐

10余种作料的匠心熬制



聊城高唐老豆腐是山东聊城高唐县的特色风味名吃。其制作工艺讲究,需精选上等黄豆,经去皮碾碎、阳光水浸泡、石磨磨浆、煞沫过包、入锅熬汁、退温点石膏等多道工序制成。

卤汤用优质酱油、精盐加八角、花椒等10余种佐料熬制,油用优质棉籽油加葱、甜酱等佐料文火熬制。


高唐老豆腐外观似雪如玉,卤像玳瑁琥珀,红中透白,红白相间。口感滑嫩爽口,嫩而不松,卤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腻,豆香、料香、卤香、辣香、油香丰富,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呛,还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喜好加上葱和香菜!那可真的是五味俱全啦!



高唐老豆腐历史久远,传说汉代刘备、关羽和张飞曾资助卖豆腐脑女子并起名老豆腐,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品尝后赞不绝口。在2019年被评为《聊城市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13/烧饼就羊汤

熬出热火朝天的香浓年味


过年前后,煮上一锅羊肉汤,在汤内加上白菜,菠菜,粉条,香葱,香菜,白绿相间,香浓可口,如果爱吃辣,还可以加上辣椒,熬出来的汤上漂着一层暖暖的红油,喝下去更加温暖舒适。


聊城市的武大郎烧饼一直为人所赞叹,烧饼金黄酥香,造型美观,诱人食欲,香脆可口,便于携带,是馈赠亲友之佳品;羊肉性温,寒冬宜食,每年冬天,羊肉汤必定出现在家家户户的餐桌上,一碗羊肉汤下肚,立刻从胃暖到全身。




14/海二八宴

土坯垒成的炉灶上叠着高高的蒸笼



灶火吞吐,燃起炊烟,在锅碗瓢盆的交响曲中,一碗碗喷香的饭菜被端上桌。


碗口七寸,称之海碗。大气而沉稳的器型,让人感受到主人的敦厚实在和热情好客。七寸大碗盛满美味佳肴,34道颇具特色的乡村味道堆在八仙桌上,升腾着香甜,当地人称之为“海二八宴”。


“海二八宴”酒席的菜肴以量多著称,“海”是大的意思,乡间把盆似的大碗称为海碗。二是双关数,即“海二”“二八”。顾名思义,“海二”即两个海碗,俗称“大件”。“二八”即八个酒菜、八个饭菜。


“海二八宴”的菜品相当丰富,大件带铃铛,四甜四咸,甜咸菜都要荤素各二。甜的要做成“溜溜”或拔丝,咸的要做好色彩搭配和味道调剂。后一个“八”讲究实惠,要有菜有汤,能吃能喝,热热乎乎,吃得舒坦服帖。



15/传统糕点

唤醒童年记忆的酥香时光


记忆里总有那么一种味道让我们留恋,可能在某个悠闲的午后,就会猛地想起小时候吃过的某样食物,它的味道好像只属于回忆,它像是一个永远只住在过去的老物件一样,在回忆里闪闪发光,但是当我们去捕捉它时,那种儿时的感觉却怎么也握不住了,而传统老糕点就是这种神奇而又温暖的食物,当大街小巷开始在摊位上摆满这些传统糕点的时候,春节也就不远了。


聊城地区传统糕点种类多样,有蜜三刀,起源于北宋时期,也称“蜜食”,非常受百姓欢迎;南瓜派,香软甜糯,口感湿滑,味道清香;江米条将油炸晒干后的江米棍晒干后,外面裹上一层白砂糖,酥脆香甜,是小时的味道没错了!

/一點心意/
🍰🍰🍰


一點心意是一家具有特色的糕饼店,结合了传统工艺与创新,植根于聊城域糕点传统,延传中式老点心技艺。糕点造型有着代表聊城历史文化和非遗元素。



店内主营中式老点心、西式糕点、有招牌宫廷桃酥,古方制作,松脆可口;黑金酥,融合黑糖、核桃与麻薯,口感丰富;还有枣泥酥、长寿糕、荷花酥、红豆烧、抹茶红豆饼、鲜花饼等多样点心。


点心外皮纹路精致,入口有缠着酥油味道,酥脆程度能勾起儿时欢乐,下咽余香满口,缭绕着五谷的芳香。




作为聊城的老字号点心铺,承载着当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技艺,让顾客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浓厚的地方文化底蕴。

/端慕糕点/
🍰🍰🍰


端慕糕点坚持传统手工技艺制作,注重品质,从原料到制作工艺都严格把关。其传统点心制作技艺被评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




在传承古法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口味创新,如蜜三刀选用百分百纯蜂蜜,酥口且甜而不腻。

糕点种类也很丰富如蜜三刀、蜜蜂糕、蛋黄酥、鲜花饼等传统中式点心,还有聊城文创月饼,将光岳楼等景点建筑形状与传统美食结合。


制作时在原料选择上十分严格,如长寿糕由鲜鸡蛋、面粉、糖组成,无油无水,做出来的长寿糕酥脆香甜!




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家族文化和聊城传统饮食文化的糕点,一定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魅力!


我们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是一边收获,一边失去,小时候羡慕自由自在的大人,长大了怀念无忧无虑的孩童时代,日子一天天过,年味却开始变得一年淡似一年,或许只有那一缕等你回家的炊烟,正烧制着你走到哪里都忘不掉的年味。

#聊城人游聊城

声明:我们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但请第三方转载上述内容时,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在使用信息时侵犯了您的利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文旅聊城
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资讯发布平台、便民信息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