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李跃坤,男,汉族,中共党员,弥勒西三人。现年42岁,小学高级教师,系州、市书法家协会会员。2001年参加工作。先后在西一、西三从教18年,曾被弥勒县人民政府评定为第二届小学语文骨干教师。后于2019年10月调至市文旅系统市图书馆工作4年,期间被评为红河州优秀图书馆馆员。2023年11月,重返教育系统工作,再登讲坛。现为西一镇中心小学语文教师兼弥勒市青少年活动中心书法培训教师。重返西山,静悟人生,尚有余力,重拾“旧爱”。业余时间,提笔写写画画,偶有文章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及主流网站,亦有书法作品参加州市比赛获奖并展览。
从教感言:职为人师,行为世范;潜心育人,静待花开。
原文如下
凌晨五点半,卫生间里边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我梦刚醒……
今天又到了母亲定期去昆明化疗的时间,应该是父母已经起床洗漱等着我了。我一骨碌爬起来,毛草地擦了一把睡眼惺忪的脸便出门,开车送他们去车站。五分钟后就到站,父亲让我回去准备上班。两位置老人佝偻着身子,彼此搀扶着颤颤巍巍地走进了车站,孤独的身影消失在站口的拐角处,我伫立在路灯映衬下的晨光里,默默地目送着父母。
这似乎是我唯一能为母亲做的。大巴车准时发车,如箭矢般窜出站口,朝着那条熟悉的线路驶去,渐渐消失在这孟冬渐寒的晨霭中……只留下了茕茕孑立的我如这路灯般孤独和迷茫。
父亲是新中国初,龙年生的人,爷爷奶奶都是扁担大的字都不识一个的旧文盲,听父亲说爷爷还吹过大烟,祖母一个慈祥的“小脚婆”。父亲60年代上高小读附中,70年代考上弥勒一中读高中,后来在生产队代课挣工分。他是一名90年代民转公的人民教师,还当过附中的老师。最后在进入新世纪的十年后,以小学教师身份光荣退休。
父亲常说“人生在世,行为世范”。我上师范学校时,校训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父亲虽然是半路出家的教书匠,但他早将这为人为师的标准融入了自己的血脉,不影响他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父亲是一位用心用情教书育人的老师,他时常告诉孩子们学习改变命运的道理。还记得,当年他讲课声如洪钟、绘声绘色,什么俗语谚语、名言警句、名人传记、寓言典故信手拈来。每每听他上课,总有一种淋漓尽致的感觉。他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严格,乡亲们都非常支持他。他始终用心用情践行着这份良心活。直到现在,街坊四邻摆街心的“爷爷奶奶”们还总是津津乐道于父亲当年教书时的那股“凶劲儿”。
笔者老家的小屋
寒来暑往,春华秋实。父亲不仅是一名乡村老师,还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80年代的民办教师,一只脚站在讲台上,一只脚伸在泥土里。节假日、寒暑假父亲的身影多半都留在了田地里,面朝黄土背朝天,他算得上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农民。从我记事起,我家就一直是烤烟专业户,烤烟比栽种植其他农作物收入高,却比一般的农活要辛苦得多,光想起“修运编烤理”那其中的几道工序就让很多农户望而却步了。然而,年轻时的父母是敢于啃硬骨头的。勤苦一生的母亲合算着一切日常的农作之事,父亲工作之余就搭一把手,二人硬生生走出了10多年的烤烟之路。由于那年月物资相对匮乏,加之干活劳累,油水不够,父母二人一顿早饭吃掉一公斤一把的干面条,还成为他们经常在儿孙面前炫耀当年吃口好身体棒的谈资。父亲时常教育他那馋嘴的孙子们:“零食吃少,主食吃好,身体倍儿好”。确实,经历过五六十年代的人,都是阎王门前转三遭,阎王收漏的。因为都是吃过苦的过来人,所以他时常告诫我和他的孙子们:无论如今条件有多好,都要勤俭节约,切不可浪费粮食。他对浪费的行为一向是嗤之以鼻的!孙子们不小心弄掉在餐桌上的白米饭,无论是一团还是一颗,他都会捡起来一吹就进嘴了。就是父亲这样的言传身教,勤俭朴素成了我们一家恪守的家风。
笔者老家门前的葡萄树
父亲一辈子勤俭节约,衣着朴素,一身中山装,一双老布鞋是他日常衣着的标配。然而,他对需要帮助的邻里乡亲却显得很大方。退休那年,父亲见村子里五保户老福整天摆街心没事做,他就专门找到老福,当他了解到老福前久养的一头猪死了后,没有买猪崽和饲料的本钱,索性就一天闲着晒太阳摆街心,父亲告诉他不能只等着靠着政府的补助金,鼓励他要自食其力才会有出路,他拿出一千块钱给老福做养猪的本钱,解决了五保户老福等靠要的懒惰思想。父亲是教师出身的原因吧!因此要是他听说哪家孩子因经济困难想放弃学业的,他都会亲自登门耐心规劝家长再穷不能穷孩子的教育,孩子只有读书才有出路,然后给予他们一些帮助。父亲常说:花要叶扶,人要人帮。这就是我的父亲,一个让人敬仰的人。
父亲常说:年轻真是好,流不完的汗,使不完的劲。就是这样一个小老头,年轻时木工做得滴溜好,老屋的供桌、照壁、门窗、八仙桌上的雕龙刻凤无一不透露着他精湛的木工技艺。
就是这样一个小老头,吹拉弹唱,拓大字、绘画、雕塑样样都吃得开,村里一些老房子的土坯墙上还有他写标语的痕迹,村公房的墙壁上还留有他的画作“竹石双猫”,在父亲刚退休时还参加镇老协的乐队。
就是这样一个小老头,父亲年轻时还做过寨子的电工,爬高上天自然不在话下,三邻四舍要是哪家电路有个什么问题、灯泡不会亮之类的,只要说到,哪怕刚要吃饭,他也会毫不犹豫地放下饭碗撩起电工包飞奔而去……
就是这样一个小老头,修围墙,砌墙盖房子的泥水活也不在话下,我单身时住的耳房就是他亲自设计施工建成的。现在回家少了,但是,每次只要回去,我总要去“小窝”里收收扫扫,静静地眯着眼睛躺上一会儿……
就是这样一个小老头,修身修心不忘党,在退休前夕向单位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积极参加支部活动,寒暑不断,为党的事业他以他的方式发着光和热……
笔者老家父母的小菜园
父亲退休后,二老把家里家外管理得井井有条,哥哥嫂嫂忙着在外做事,就帮他们托管着两个在读书的侄子,还帮我带着孩子。对于父母来说,二子各有各的家庭各有各的事做,膝下儿孙满堂,彼时的他们沉浸在忙碌而充实的生活里享受着满满的人间烟火味,累并幸福着快乐着,他们是平凡幸福的,也是满足的。这不正是他们奋斗一辈子想要的生活吗?父亲闲暇时,还会给母亲和孙子们拉拉二胡、吹吹笛子,那二胡声、笛声总是那么轻快悠扬,孩子们也总是那么开心。原以为,这样平凡简单的生活就是他们的后半生。然而,命运总是那么不遂人意。
俗话说:“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在父亲退休后的第三年,他刚年过花甲,正值家中一切康宁顺意,生活蒸蒸日上,二老颐享天伦之乐之时。哥哥遭遇车祸的噩耗突如其来,如同晴天霹雳,一道乌云罩住了这个家庭——哥哥走了,撕碎了父母的心,母亲哭得几度昏厥过去,醒来嘴里一直喃喃道:“一家人一辈子从未做过伤天害理的事,怎就遭此横祸?不甘不甘……”父亲头发一夜飞霜,我从未见他落泪,但这次浑浊的泪水落在了我的手背,是那样的冰凉。他不得不面对这残酷的现实。经历了那场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人间惨剧,他原本健壮的身体宛如一台遭受重创的旧机器,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脑梗等各种疾病接踵而至。父亲在默默地独饮着命运赐予他的这杯苦酒,比起以前那个幽默开朗快乐知足的小老头,他沉默了许多。自哥哥走后,嫂子改嫁他乡,留下了两个侄子,一个初中生和一个小学生。这一切都被残忍地丢给了可怜的父母,他们不得不替哥哥又再次做回了“父母”。从此,父亲就很少再拉二胡、吹笛子了,因为他们又有了新任务。
去年,母亲患病后的第四年,正值哥哥十年祭,他的大儿子上班也结婚了,二儿子考上了红河学院。整整十年,在度日如年的三千六百五十多天里,父亲把那颗深扎在心里的毒刺渐渐拔出熬成了镇痛止痛的镇定剂。
父亲一辈子在磨难中坚挺着,在悲恸中自愈着。如今父亲已年过古稀,垂暮老矣。父亲耳朵越来越背了,每次跟他说话都要重复几遍,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清高;他的眼睛也越来越不好了,常常把味精当成盐来放。平时我和妻子工作都很忙,回家时间少,我让父母来城里与我们同住,但父亲告诉我,人老了,不习惯城市里的喧嚣嘈杂。其实我又何尝不知,他们是不想增加我的负担。他们更愿意和田地里的沟沟坎坎、瓜瓜果果相伴。两个以田地为伴一生的人,又怎么舍得离开那片耕耘了一辈子的土地呢?
知子莫如父,父亲知道我时间紧工作忙,所以很多事情不愿连累我,只要自己能做的就全部包揽在自己身上。亲患病后,为给母亲治病,寒来暑往带着母亲往返于家和省城,毫无怨言。而我,唯有母亲手术、病情会诊等不得不现身的场合,才会极短时间到他们身边。父亲从不责怪,反而经常安慰我不要太多牵挂,劝我上好班站好岗,他知道今天上班的人都不容易。
笔者为学生授课
父亲也是理解我的,更多时候,一通电话就是我们父子的一切。
父亲呀!从来就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去年年初,母亲病情稳定,暂时不用去治疗,我新屋前还有一截挡墙,他告诉要去垒砌,我以为他只是说说而已。后来他真动了起来。我脸有愠色:“在家好好休息、照顾好母亲比什么都强。不要出乱子,就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他说:“闲着也是闲着,在外面活动活动日子过得快一些。”然而,无论我怎样劝都无济于事,我甚至都一时没忍住性子动了火:“岁数不饶人,土都快要埋到脖子的人了,还想着经天纬地……”然而,我马上后悔了。当时,我真的不能理解,他这个年纪不是该好好休养身体吗?他帮我照顾母亲就已经烧高香了,而他……知父莫如子,后来一想,父亲生来就闲不住,他说的或许是真心话,他闲下来,或许他的日子是真难熬呀!或许他想能为儿子力所能及地做一点算一点吧,又或许对他来说生活的重负和压抑化成了一股骨子里的倔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既然劝不住,那就随他去吧!于是,我能做的就是每天几通电话提醒他干活一定要注意安全,不要太累。除此之外,我还能怎么办?
半个月时间很快过去了,父亲兴冲冲地给我来了一通电话,他告诉我他的“工程”完工了,我在恭维他的同时我问他身体怎么样?他说没事,就是腰有点酸!休息几天就没事了。我鼻子一阵酸,眼泪马上就下来了,我哽咽着告诉他,周末带他去医院看看。他笑着说没事,养两天就好了。唉,这让我悲喜交融的老小孩,我的老父亲!
如今,在父亲为我砌起来的围墙内,他平整了土地,植下了两棵杏树,期待长大后年年开花结果……
想想这些年,浑浑噩噩人生将过半,生活工作兜兜转转一大圈,曾经多少次四处碰壁,头撞南墙,碰得鼻青脸肿后又只能灰溜溜回到父母跟前添伤。没有父母,我注定成为一棵无根的野草;没有父母,我注定是一副断线的风筝;没有父母,注定我是一个自负的孤儿。是父亲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我激励着我,让我慢慢地成长与成熟。他用自己一生的行动著成了一部无字的家书,够我学习一辈子。
清廉文学
来源:弥勒市西一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