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不少于两个小时。”
这充分强调了户外游戏的重要性,户外自主游戏能培养幼儿的创作思维和观察能力,有助于幼儿的全面发展,但幼儿在户外自主游戏时很容易出现游戏中断、兴趣不持续、没有得到有效发展等问题,导致游戏难以有效推进。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该如何介入,引导幼儿顺利游戏,是本文的探究重点。
#01
“无效介入”:
无法真正激发幼儿关键经验发展
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主要是指教师仔细观察幼儿开展的户外自主游戏,在保障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效果的基础上,与幼儿发生互动。确保幼儿在享受游戏的快乐的同时,关键经验得到发展,探究兴趣得到保护,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从而提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教育功能和发展潜能。但实际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介入存在这样以下几种无效情况。
第一,教师主导游戏的局面。幼儿在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时常会遇到困难和问题,导致游戏不能持续进行。此时教师的介入时机和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出现教师主导游戏的局面,教师占据领导者和指挥者的位置,引导幼儿完成游戏,影响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导致幼儿难以获得游戏满足感。例如,在户外搭建游戏中教师给出既定搭建主题,同时规定幼儿按照事先准备好的图纸完成搭建。当幼儿有自己搭建的想法,教师不能给予相应的支持而是打断、终止幼儿的搭建想法。
第二,教师介入没能解决实际问题。教师介入时采用的语言、方法均会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和思维产生影响,一方面如果教师介入时间的选择不合理,有可能会打断幼儿原有的游戏思路与计划,也有可能导致幼儿没有发现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另一方面如果教师介入方法的选择不合理,没有用平等的游戏者身份参与到游戏中,引导幼儿解决问题,可能会导致幼儿丧失对游戏的兴趣以及游戏创造力。无论哪一种错误的介入都可能导致户外自主游戏的一些问题得不到解决,不能够推动游戏顺利的开展。
第三,未能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由于教师不关注户外游戏过程中的教育契机,不注重户外游戏的教育功能,很容易导致户外自主游戏“形同虚设”,仅仅给孩子设置了一个自由游戏的时间和空间,创造力、专注力、观察力、动手力等关键能力并没有真正得到发展。例如,追逐打闹的游戏是男孩子热衷的游戏,但教师担心打闹游戏会引发真正的打架,因此教师再三提醒幼儿不能追逐打闹。但有研究表明,追逐打闹游戏需要积极的身体运动,同时追逐打闹中幼儿有机会学习社会互动中的妥协和退让。如果教师直接阻止幼儿的追逐打闹行为,也就让幼儿错失了这自然的社会互动学习机会。
#02
“有效介入”:
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智慧的体现
教师需要提高对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有效介入的重视,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户外自主游戏的内容,制订完善的有效介入策略,保障教师有效介入的重要作用。
Part.
1
选择合理的介入时间
在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行为,明确幼儿的兴趣及游戏技巧,还需要对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开展效果进行分析,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有效介入。一般来说,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出现如下状况时,教师需要进行介入:
(1)幼儿难以继续户外自主游戏时;
(2)幼儿重复游戏行为时;
(3)幼儿难以投入到户外自主游戏时;
(4)幼儿难以和同伴和谐进行户外自主游戏时。
教师有效介入后,还需要选择合适的时机离开户外自主游戏,确保幼儿投入到户外自主游戏中。通常来说,教师需要在确保幼儿可以自主、和谐、有序开展户外自主游戏时,即可离开户外自主游戏。
案例 1:
在户外活动时间,幼儿进入到玩具城堡开展游戏。珉珉和浩浩骑着三轮踏车进行游戏,在二人骑到花坛的转弯部位时,发现前面小朋友的脚踏车堵在一起,不能通过。
教师发现这一现象后,疏导最前面的三轮车,疏通了花坛位置的堵塞现象。
珉珉和浩浩转过花坛后,前面小朋友的三轮车后轮卡在了花坛边缘,导致花坛周围又出现堵塞现象,几个骑三轮车的小朋友按照教师之前的方法,疏通了拥堵。
珉珉发现有的小朋友在用管状积木和万能结进行搭房子,于是去材料区搬来几个管状积木和万能结,和浩浩在花坛的边缘共同搭成了一个转角的形状,指挥其他小朋友按照转角的位置进行转车,避免堵塞问题的出现。
在珉珉指挥小朋友时,浩浩在一旁无所事事。
教师在这时介入到游戏中,引导珉珉和浩浩继续进行转角标志的拼搭:“你们俩想出的这个办法真好呀,可以将转角再加长些,使所有骑车的小朋友都顺利通过。”
在教师的介入下,珉珉和浩浩继续共同开展转角的设计和拼搭工作,有效提升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在上述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的第一次介入时间在幼儿难以继续进行游戏的时机;第二次介入时间选择幼儿同伴难以共同开展游戏的时机,有效保障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持续进行。
Part.
2
选择合理的介入方法
将自身作为媒介,对游戏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可以按照平行游戏或者共同游戏的方式介入到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
案例 2:
几名要好的小朋友决定进行搭房子游戏,小小提出如下游戏场景建议:“我们一起搭建一个大房子,还要在房子外面围一个大院子,这样大灰狼来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躲在院子里玩了。”
其他小朋友纷纷响应小小的建议,并利用工字砖进行院子围栏的搭建,但是在游戏的过程中,工字砖虽然能够连接在一起,但是稳定性非常差,幼儿刚搭接完,围栏就倒塌了。
教师观察到幼儿尝试很多次仍旧失败后,决定介入游戏,并说:“大灰狼就要来了,我们可以根据工字砖的形状决定围栏的搭建方法吗?”
边说边在旁边的空地上展示工字砖搭接围栏的方法,几分钟就搭建了稳定的围栏,幼儿看到后,纷纷鼓掌。“
那接下来你们继续搭围栏吧,老师看看大灰狼到哪里了。”
Part.
3
注重幼儿主体性的保障
教师需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户外自主游戏的规则,扮演游戏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激发幼儿的游戏潜能,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师介入户外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严禁对幼儿的游戏规则、游戏内容或者游戏方式进行更改,一切介入行为都要以幼儿的意愿为主。
案例 3:
户外活动中,幼儿开展了“文艺汇演”,幼儿分别扮演主持人、表演者和观众三种角色。
在表演过程中,主持人的报幕和表演者的表演出现冲突,主持人的报幕为:下面有请小演员们为我们带来《牛奶舞》,而上台的表演者却是穿着军装的骏骏。
台下的观众们在看到穿着军装的骏骏后,纷纷大喊:“这不是牛奶舞,你快下台,下台。”
小七站在台上手足无措,主持人在台下也不知所措。
这时,教师走到主持人旁边,鼓励主持人走上舞台,帮助骏骏共同解决这一问题。
主持人上台后说道:“现在有请台下的观众和我一起表演牛奶舞,骏骏下去休息一下,为我们准备下一个节目。”
在上述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性,并未直接参与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也没有对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有效保障了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进行,有助于幼儿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Part.
4
在有效介入中渗透教育机智
幼儿是游戏世界的创造者和发现者,教师需要仔细观察幼儿创设的户外自主游戏,并分析游戏中蕴含的教育机智,在有效介入的过程中渗透教育机智,提升幼儿户外自主游戏的教育性,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案例 4:
户外活动中,小朋友们纷纷进入游戏场地应用操作材料开展游戏,小白用方柱形管将两个万能结连接在一起,拼完就将连接的玩具丢在地上,并观察其他小朋友在做什么。
教师发现小白的行为后,拿起小白丢在地上的玩具,并将其书竖起来,从万能结的孔洞中向里看,小白看到老师的动作后,大声说道:“照相机,这是我的照相机!”
此时,教师将小白拼接的玩具交给他,小白学着教师的方式,进行“照相”游戏。
旁边的红红看到小白的玩具后,也按照他的方法拼接了一个“照相机”,红红观察了一会儿也开始东张西望,教师在红红的万能结孔洞中安装了一个圆柱插管积木,红红惊喜地向其他小朋友展示,并从圆柱插管积木中观看一一,一一发现红红观察她后,不断前后跑动,并询问红红观看的结果,红红在旁边说道:“哇,你变大了,又变小了。”
在一一跑到圆柱插管积木的前方时,红红说道:“我只能看到你的头了。”
在上述幼儿户外自主游戏活动中,教师首先通过动作提示小白,让小白认识到拼接的玩具像“照相机”;然后帮助红红改变“照相机”,将传统的简单建构活动,转变为科学探究活动,使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认识到物体的变化,明确操作材料的聚焦效果,可以加深幼儿对材料的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有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提升。由此可以看出,在幼儿户外自主游戏中,教师需要在介入中渗透教育机智,提升户外自主游戏的教育功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诉,幼儿户外自主游戏可以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需要教师进行有效介入,保障其作用的发挥。教师需要选择合理的介入时间和介入方法,并注重介入过程中幼儿自主性的保障,在有效介入后渗透教育机智,提升幼儿开展户外自主游戏的自信心,培养幼儿的综合素养,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END
编辑 | 李鑫
来源 |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版权声明| 综合整编自网络 意在传播优秀的教育理念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喜欢就“设为星标”吧↓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学前云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