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四普”的日子里

文摘   2024-08-12 11:20   陕西  

    时值酷暑难耐的季节,山城宜君依然骄阳似火。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紧张有序,如火如荼。县文物“四普”工作共有队员22名,我有幸参与其中,亲历了“四普”工作的酸甜与苦辣,见证了“四普”工作的收获与喜悦。我们一起翻越大秦山,跨越北洛河,穿梭树梢林,走访村组户,默默行走在宜君广袤的大地上,日出而出,日落而归。青春一起走,汗水一块流,我们很欣慰。因为通过扎实细致的“四普”工作,越来越多的田野文物被发现、被保护、被利用起来了。这是“四普”工作的宗旨,也是我们的追求。

    宜君县是个千年古县,北魏时期建立县治,历史悠久古老,文明渊源流长,文化灿烂璀璨。这里文物遗迹众多,历史遗存丰富。宜君石窟群亘古仅有,远近闻名。特别是17年前全国文物“三普”发现的宜君战国魏长城,一举改写了中国建筑历史,被录入世界文化遗产中国长城保护名录。全县现有国保文物单位1处(13个文物点)、省保4处(15个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文物“四普”工作,5月16日召开了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会。在县财力极为困难的情况下,拨付专项资金,给予大力支持,全力保障普查工作。

    省测绘局配备了4名专业技术人员、市文物局及宜君县分别抽调15名和3名文物专业工作人员,组建成立了宜君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6月24日,县“四普”工作队分4个分队在全县展开工作。7月10日早上7点,雨后初晴,大雾弥漫。据尧生村民报告,他家苹果园里有不少板瓦,不知是不是文物,准备拉回家作地基用。我们闻讯一同前往现场普查。在苹果园里,普查队员意外采集到汉代板瓦及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的泥质红陶、夹砂红陶残片及磨制石铲残片,让他们欣喜若狂。回到村民家中,眼尖的队长陈小捷发现其家院外堆放大量筒瓦,个别比较完整,经队长与房主进行深入交流,获知筒瓦是在其家20世纪80年代末建房时发现。动作麻利的普查队员现场进行登记、采集、拍照、打点。经过普查队同事反复辨认、考证分析,认为可能是唐代时期的遗存。立马作为重大发现录入普查系统软件。该文物标本罕见,保存较为完整,征得主人同意后,带回收藏于县博物馆。

    文物“四普”工作极为艰辛,寻找的过程相当艰难。我们手拿棍子开路,横穿玉米地,攀爬陡山坡,跨过草林丛。高温湿透了我们的衣服,树枝划破了我们的胳膊,野蜂蛰肿了我们的脸庞。但找到被时光遗忘的一通造影碑刻时,开心满足的兴奋让他们早已忘记了疲劳和艰辛。

    夕阳西下,华灯初上。紧张的一天现场信息采集结束后,已经是傍晚时分。匆匆吃完简单的工作餐,队员们顾不上休息,清洗标本、登录普查软件、绘制各类图纸,又开始了紧张的“四普”登记工作。蝉噪林逾静,挡不住普查队员们心中的火热。高悬的明月,草间的虫鸣,一直陪伴着队员们忙碌到深夜。

    7月25日、26日,省普查专班组织专家深入宜君县对实地信息采集质量、文物认定程序等进行专业指导,加强普查成果质量控制。检查组一行先后到吉士堡村、石板川王增禄夫妇墓、川子河石屋和榆舍遗址等三普复查点和新发现文物点进行实地检查,并就相关专业问题给予现场指导。检查组详细了解该县文物普查进展、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情况,认真细致查看“四普”采集数据和采集标本,并就普查数据填报、软件操作、测绘标准等方面提供了技术指导,对下一步普查进展和采集数据规范等方面提出明确具体要求。

    7月30日,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县文物“四普”领导小组组长张闯,县人大副主任、县总工会主席仇志鹏,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局局长、县文物“四普”办公室主任王军锋等专程前往看望慰问文物普查队员,为普查队员送来了慰问品。在驻地,据普查工作队队长陈晓捷介绍,这次文物普查中,既有经验丰富的老队员,也有00后“新兵”,他们发扬“传帮带”精神,“以老带新”让队员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增强能力。

    8月2日,市四普协调推进专班主任、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娜,专班副主任、副局长杨春一行来宜君“四普”一线,看望慰问工作队员,对他们表示问候,送上慰问品。她详细了解实地调查工作进展情况及普查队员们的生活状况,对队员们顶烈日、冒酷暑、积极奋战、忘我奉献的工作精神予以充分肯定,并对现阶段取得的工作成果给予高度评价。同时嘱咐大家做好高温酷暑、强降雨等各种极端天气的防范应对工作,在确保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有效开展工作。市、县领导的慰问给大家带来了很大的鼓舞和精神动力。

    “四普”任重道远,巾帼不让须眉。董彩琪是全县22名普查队员中,7名女队员之一。她一语道尽了文物普查工作的艰辛:“文物普查目的地在地图上看似近在咫尺,走山路一步一步要耗费好几个小时的时间。有时遇到险峰峭壁,队员们就靠着手里的镰刀、锄头,和临时做成的登山杖,一路披荆斩棘,勇攀而上。而诸如被植物割破手指,或者鞋子走烂都是普查中再正常不过的事。”

    普查队员中,有一位刚刚参加见习工作的小同志,他叫焦伟博,是个00后,去年七月毕业于西安财经大学,年仅24岁,是“四普”工作队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工作激情高涨,信心十足。他说:“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是重大国情国力调查,事关国之大者。尽管普查条件艰辛,但我从未想过退出,因为在普查道路上,是我人生的第一站,困难能磨炼自己的意志,对我的成长很有帮助。 ”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宜君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野外调查工作自6月24日启动以来,经过全体普查队员的共同努力,已完成近300处文物点的调查工作,其中不乏有重要新发现文物点,八丈塬北魏造像碑,造像虽已缺失,但保存有大篇幅的发愿文,尧生村唐代遗址发现大量完整的唐代建筑材料。而川子河金泰和纪年石屋、吉士堡清代渡口遗址、唐家塬清代造纸作坊遗址更是填补了全市文物类型的空白。

    文物承载历史文明,遗存维系民族精神。一处处历史遗存,一座座文物遗址,一道道靓丽的风景……宜君“四普”队员饱经艰辛的劳动,让更多的田野文物从沉睡中活起来。

秦城儿
宣传城市,塑造城市,引领城市。让城市更亲近,让生活更便捷,城市网与你同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