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着工作服,头戴安全帽……在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新厂区箱变车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供电班三年级的苗思琴在企业员工的指导下正进行接线、分线等工序的实训操作。两个月的跟岗实习,不仅丰富了她的实战经验,也为她的职业规划指引了方向。
“未来我希望能留在这样的龙头企业里做出成绩,为溧阳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苗思琴满怀期待地说。
今年9月,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落户溧阳高新区并正式投运,400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子在此开启人生新篇章。依托溧阳的产业优势,该学院重点围绕新能源、智能制造等现代产业,全方位优化布局专业建设,完善县域现代职教体系,着力构建产教城融合发展新格局,持续为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和技能支撑。
“职业教育要在经济发展和技术更新中找准定位,专业设置得瞄准产业布局和未来发展趋势。”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许朝山说。
为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常州机电学院紧紧围绕县域支柱产业、先进产业、未来产业改革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此,溧阳基地重点围绕溧阳强电、储能、新能源汽车、冶炼等产业,针对性地设置了新能源输送产业学院、人工智能产业学院、智能制造现场工程师学院以及乡村振兴学院等特色专业,力争成为助力溧阳产业转型发展的紧密伙伴,打造“常机电-溧高新”合作新范式。
“我们把供电专业群下沉到溧阳,就是要更好地服务溧阳的智能电网产业;打造工业机器人专业群,紧贴溧阳新能源、高端集成装备产业等对高质量人才和产业智改数转的现实需求;把模具专业群放在溧阳,则是为了更好地推进溧阳绿色铸造产业发展……”许朝山介绍。
当前,溧阳高新区动力电池产业集群已集聚江苏时代、上汽集团等产业链上下游项目100余个,产业链完整度达97%,年产值超千亿元,产业规模实现全国县域第一。由溧阳市人社局、溧阳高新区联合打造的“溧阳高新区新能源电力装备师”省级劳务品牌,已累计带动就业10万余人,培育电池制造、电线电缆制造等工种技能人才3万余人次。
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能工巧匠,职业教育则肩负着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素质工匠型人才之责。常机电做精做细产教融合大文章,把专业纵深发展与产业、社会接轨,“匠”心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新学期伊始,常机电溧阳基地落实江苏省现代职教体系“3+3”的中高职衔接人才培养,和溧阳中专达成合作,同步开设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前三年在溧阳中专学习,经转段考试合格后,后三年到常机电溧阳基地学习,学生完成学业后即可取得全日制大专毕业证书。
“该培养模式相对于职教高考或注册入学而言,升学更容易,人才培养的系统性、延续性更好,而且还拓宽了升学途径,实现本地教育均衡化。”溧阳中专财经商贸学院副院长唐泽宇介绍,以电子商务专业为例,“3+3”为原有的中职人才培养增强了师资厚度与专业深度,从新生入学起,就深度介入包括基础平面设计、运营策划、实验实训在内的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在家门口实施中高职贯通培养模式,对于溧阳中专甚至是整个溧阳来说都是首次,这既是机遇也是动力,为我们探索前瞻性教学方面提供了帮助;对于学生来说,将实现能力和学历的跃升;对于地方来说,高精技术人才育在溧阳,用在溧阳,也将为县域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强的人才支撑。”唐泽宇说。
校企合作一直是职业教育实现产教融合的重要模式。在校企合作“双主体”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新路径下,常机电溧阳基地与联赢激光、江苏华鹏等地方企业开展工学交替、校企协同育人;开设3个现场工程师班,共计140人的培养计划;面向金纬机械海外市场业务需求,开设英语培训定制项目,培训企业在职人员50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目前,华鹏工学交替项目一期的23名学生和联赢一期的30名学生,已经乘着这辆“直通车”顺利走上工作岗位,部分优秀学生还投身于华鹏的技术革新领域,为溧阳企业发展和经济社会进步注入强劲动力。
“学生需要实训机会,企业需要专业人才,通过校企合作可以实现‘双赢’。”江苏华鹏变压器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常机电以地方资源为依托,与企业探索实行“共建、共享、共赢”的合作模式,开展精准化供需匹配,实现育才因地制宜,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也能进一步提升企业在聚焦高端,适应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需求的后备技能人才的培训质量。
探索推进产教融合、深化科教融汇的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新路任重而道远。常机电溧阳基地建设专班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溧阳高新区和常机电将全力推进扩建专升本工程,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加强与区域产业的对接与合作,持续优化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以“智”提“质”,为品质溧阳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融媒出品 必属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