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默生曾说过:“强者容易坚强,正如弱者容易脆弱。”
强大看似是一种静止的状态,实则是背后不断自我强化的能力。
那些具备了强大能力的人,他们走过的路总不会白费;
不论晴空万里,还是风暴袭来,都可自立于其中,不惊也不惧,把命运牢牢握在自己手里。
《人民日报》总结了让人越来越强大的9种能力,愿大家都能在充满变动的时代中,强势生长,蒸蒸日上。
找准问题的能力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面对问题,只会盲目地“哪里有洞哪里补”。
时间、精力被琐碎的事务分割占据,被问题牵着鼻子走,很累,又找不到出口。
只有深入思考、理解规律,敢于跳出限制性思维看见问题的本质,才能独辟蹊径,从根源上“破局”。
2020年,TCL创始人李东生看到了在全球经济下行大环境背后,行业重新洗牌、经济格局重构的趋势。
他明确提出,TCL要开始上坡加油,追赶超越。
事实证明,他是对的。
按下快进键后,TCL基于对新技术的战略重视与正确的路线抉择,在危机重重的这一年:
实现营收同比增长40.2%,市场份额排名跃升至全球前二。
并正式完成了智能电视转型,在接下来的时代掌握了先机。
李东生接受采访时说:
“我读了很多书,从里面寻求规律。自己要理解发展的内在逻辑是什么,才能客观地去判断、选择、应对。”
抓住问题本质的能力,离不开长期的积累、学习和刻意的训练。
虽费时费力,但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它们终将会回报你以敏锐的洞察力。
控制情绪的能力
狄更斯说:“情绪心态之健全,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
放任情绪泛滥,人往往就丧失了清醒的理智,会做出冲动、过激的行为,事后追悔莫及;
甚至还有可能影响自己身心健康,把情绪酿成了毒药。
但控制情绪,并非是指一味地隐忍不发;
然后平心静气地留意一下究竟是哪件事、哪个现象引发了自己的具体感受?
当你把情绪背后的原因都梳理一遍,就不再会沉溺于情绪的漩涡,任凭一时的头脑发热驱使自己了。
毕竟,一个人真正的自由,并非是不受制于他人,而是不受制于自己。
持续学习的能力
观察身边那些生命力旺盛、对生活和事业总是怀揣热情的人。
会发现ta对这个世界往往充满了孩童般的探索欲,总在不断学习和尝试的路上。
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我们很多人身上首先消失的不是胶原蛋白,而是对未知事物的好奇。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
“在动荡的时代,最大的威胁不是动荡本身,而是延续昨天的逻辑。”
世界对于停住脚步的人来说,永远是危险的。
把持续学习变成一种与世界相处的方式,终身贯彻,世界的丰富多彩才会逐渐对你展现。
正如未来学家彼得·伊利亚德所说:“今天我们如果不生活在未来,那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过去。”
人生不过百年,还有太多未知和变化,需要我们去探寻。
如果停驻了求索的脚步,终将被时代抛得越来越远。
快速执行的能力
拖延、内耗是现代人最常见的一种心理困境。
其实任务延后一分钟、一个小时……并不可怕。
真正打倒你的,是发现自己丧失了控制力,以及在随之而来的挫败感下陷入“拖延—自责—痛苦—更拖延”的循环。
跳出这个闭环的唯一方法,就是快速执行,“先开始,再优秀”。
行动是有能量的,不管结果是否如意,一步步走下来,人的自我价值感都在慢慢增强,也迎来更多成长的可能。
一项调查中约50%的人表示,仅仅是迈出第一步,心理压力就缓解了很多,对任务的畏难心理也就消失了。
尼尔·盖曼曾道出他写作的诀窍:“写,写完一个,持续写。”
与其停下来思考、为未来担忧,不妨先开始再说。
正如《荀子·修身》中写的:“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保持专注的能力
一般来说,人的注意力可以保持15~45分钟不等。
但在现代生活海量碎片化信息的冲刷下,这个时间正在快速缩短。
专注力,已成为这个时代真正拉开人与人差距的关键。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第一次见面时,他们各自列出自己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两人的答案如出一辙:“专注。”
对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更是如此:
学会调整和保持自己的注意力,就掌握了离成功最近的路。
清代文学家袁枚曾说:“用心不杂,乃是入神要路。”
排除干扰,把有限的精力投入在眼下最值得关注的事情上,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抵达优秀。
享受独处的能力
古人常说:“君子慎独。”
心灵有力量的人,在人群中,不卑不亢;独处时,也不忧不惧。
灵魂的回响在独处的寂静中放大,这时人才能洞见最真实的自己,脚踏实地地修行。
美国作家梭罗曾遭遇一生中最困苦的时光。
用与自己的对话,完成了一次次心灵的增值。
同时,梭罗也完成了他人和自然的实验,并以这段经历写出了一部传世之作《瓦尔登湖》。
他说:“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
摈弃喧嚣,向内沉淀,从独处中获得享受和成长,是一个人最高阶的成熟。
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一个著名的毛毛虫定律:
昆虫学家把许多毛毛虫放在一个花盆的边缘上,使其首尾相接,围成一圈。
尽管花盆的不远处就放了很多食物,但毛毛虫们都只追随着虫群的步伐,不断地转圈,最终精疲力竭而死。
正如《乌合之众》中,勒庞指出:“个人一旦融入群体,群体盲从意识会埋没个体的理性。”
人的大脑天性懒惰,在如今互联网和自媒体时代纷繁杂乱的声音下,缺乏批判性思维的人会懈怠下来,逐渐放弃思考。
结果就是变得盲目从众、轻信传言,流入无尽的误导和欺骗中。
但独立思考不代表故意跟他人不一样,或是不相信主流专家、不相信别人的思想成果;
而是保持开放的心态,带着不盲从的批判性思维去理解信息,审视外界观点。
同时也承认自己的思想局限性,时时反省自己,脚步永远向前。
总结复盘的能力
很多人懊恼自己明明勤奋刻苦,能力却始终难以提升。
其实根本原因就在于缺少复盘。
晚清名臣曾国藩曾打了一次败仗,经过复盘,他发现战败的原因在兵多而不精,于是赶紧整顿重组了战斗力强大的军队;
第二次战斗因为种种原因又失败了,他认为自己一个人的眼光和脑力都有限,便召集了手下上百人,进行了一次大复盘。
最终制定了“扎硬寨,打呆仗”的战术策略,为成功奠定了胜利的基础。
不梳理、总结经验,经历再多的成功与失败,都只是低水平的重复,对未来没有任何改变。
唯有发现问题的本质,找到成败的关键,才能真正将经验转化为能力。
有效的复盘是一个不断反复的过程,包括回顾目标和过程、分析原因、参考成功案例、总结规律、制定后续方案等方法。
这个方法可以用在各种场景,小到日常生活中一道菜的烹饪,大到企业的规划,都可以从复盘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自我鼓励的能力
杨绛曾说: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的确,人活于世,难免渴望得到他人的赞赏和认同。
但外界的评价,无论是褒还是贬,带来的影响总是短暂的。
寻求他人的认可,不如从内心真正地认可自己。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鼓励”并不只是一种主观上的意愿,而是一种能力。
那些总是相信自己、鼓励自己的人,反映了较强的自我效能感,这直接增强了他们在行动中的积极性、毅力和随机应变的能力……
换言之,会自我鼓励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
练习与自己积极对话,真诚地鼓励自己,可以逐渐提升自己的自我效能感,增加心灵的韧性。
比如,把“我失败了”转变成“在这次失败中我也有优秀之处,并且通过这次经验,我可以变得更强大”。
自我接纳、认可、鼓励,才能真正地给自己赋能,无需借助外力,在内心深处生出源源不断的力量。
▽
每个人都无法预知未来,我们唯一能把握的就是现在。
拥有让自己越来越强大的能力,顺境时积蓄能量,不走弯路;
逆境时跨越艰险,把困难当跳板,不管世界如何,你的路总会越走越顺。
点亮“在看”,与朋友们分享以上值得打磨的9种能力,从今天开始一起努力,去成为闪闪发光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