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翻看幼时的相册时,偶然看见自己抓周时的照片。
小小的人儿,盛装出席,端坐在席子上,眼珠子滴溜溜地转着,手里却紧紧地抓着一根毛笔。我倏忽想起大文豪黄庭坚在度晬时,也是抓着一根毛笔不放。我心想,这就是他与毛笔一生难舍难分的缘分吗?在古代,待满周岁有晬礼,又将期许寄抓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抓周更多成为一种取乐逗趣的游戏,而不再是预测未来之说。
五一回阿嬷家时,听到阿嬷、姨母、母亲几人围坐在一起说着妹妹乐乐周岁宴的置办,我突然来了兴致,立刻搬了一块椅子,坐在旁边,津津有味地听着。阿嬷说要置办新衣,在周岁宴时给妹妹换上新衣,代表着欣欣向荣的新气象;要准备金手链和百福锁,寓意以后学问渊博,自在快活,长命百岁;要安排抓周物品:如食物、砚台、笔墨、计算机、金帛等;要准备油饭、红蛋等赠送给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看着她们言笑晏晏,我心中的向往小人似乎马上就要挣脱束缚,腾跃而出。我脱出而出:“阿嬷,当时做周岁礼的时候我还小,什么都不记得了,要是能再做一次就好了!”引得在场的众人哄堂大笑。
阿嬷笑意盈盈地讲起我度晬时的故事。那天,大家提前在婴儿浴盆中放了几根葱,然后簇拥着我,将我小心地放入其中洗澡,而后给我换上一套新衣服。听到阿嬷说放葱时,我想到之前在《中国家宴》中看到的一段场景:当苏轼看到夫人在细心地在铺葱时,一向学富五车的苏轼竟然不解为何这样做。在夫人阐释葱谐音寓意“聪明”时,苏轼对孩子的祝愿却只是“惟愿孩子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父母对孩子未来的期许或许各不相同,但唯一不变的,是每位父母对孩子无灾无难的期盼,是那份温柔又有力量的爱。
我知晓闽南地区一贯信奉敬神习俗,阿嬷说在我做“头生日”时同样要敬神,敬钱口妈、床母、夫人妈等。闽南人们希望通过敬神来使刚度晬的孩子能在神的庇佑下一生平安,无灾无难。这已成为一种普遍习惯和精神寄托。阿嬷说,敬神之后,大家轻轻地给我戴上金手链和百福锁。“当时你咯咯直笑,把大家都逗乐得不行!”我抬眸看着阿嬷,岁月不饶人,她的脸上铺满了岁月的痕迹,但她的眼神依稀如记忆中的一样,充满无尽的智慧和慈爱。
接下来就是万众瞩目的抓周环节,谈起抓周,看过古典小说《红楼梦》的人,对贾宝玉抓周的情节印象应该特别深刻,我也不例外。在阿嬷讲到抓周时,我的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贾政因贾宝玉伸手只把粉脂钗环抓来玩弄被气得满脸通红的画面。“你当时眼珠子滴溜溜地转了一圈后,就抓住毛笔不松手了。”妈妈欣慰地笑着。我心想,虽说抓周是没有科学依据的,但好似命中有什么剪不清理还乱的羁绊似的,让我这一辈子都与文学和书法难舍难分。我从小就跟着舅舅学习书法,对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在高中选科时选择了文科,在大学选专业时又选择了中文。黄庭坚成为大文豪,贾宝玉终日混在女儿堆里,就似与抓周存在着命定的缘分。
做度晬看似只是亲朋好友齐聚一堂,为新生儿带来祝福的一种途径。实则是闽南地区代代相传的独特的文化习俗,是闽南人民涅槃重生的精神寄托。闽南一些看似繁琐的习俗背后,隐藏的是街坊邻居之间的暖暖情谊,承载的是亲朋好友之间的美好祝愿。古人传承下的习俗治愈了多少个迷惘的灵魂,在相视而笑中萌生更多企盼,在砥砺前行中唤醒更多希望。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好的记忆可能会逐渐丧失,但记忆深处的情结终将被尽揽在怀。
文字:傅珊玮
图片:网络
排版编辑:卓若楠
审核:蓝馨如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