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阅读
激越历史时空的青春共鸣
“真是更深刻得理解为什么“厕所革命”,为什么要全部脱贫。”这是阅读《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后我激情澎湃得在朋友圈写下来的话。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村插队期间,同乡亲们一起劳动、生活,和乡亲们成了一家人。作为知识青年,习近平有文化,有思想,敢担当,能做事。任梁家河村支书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建设沼气池,解决了当地缺柴烧的问题;还办了铁业社、代销点、缝纫社以及磨坊等,切实解决了村民们一系列的劳动和生活需求问题。当年与习近平一起劳动、生活的知青和村民们,讲述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梁家河村民说,“无论近平当年是我们村的支部书记,还是现在是全党的总书记,他的心一直都在我们老百姓中间。”摘抄书中老乡对习总书记的回忆片段,与大家共享:
一、“群众需要什么 近平就干什么”
近平上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办沼气。他到四川绵阳去考察学习建设沼气池的技术,回来以后结合我们延川当地的气候进行研究、施工。虽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沼气池最终办成了,解决了缺柴烧的问题。
二、“近平很喜欢读书学习 也喜欢写东西”
在窑洞里的时候,近平就在炕桌上、炕沿上写字。天气暖和的时候,他就搬一块石头,坐在石头上,趴在磨盘上写。近平写字很规矩,一笔一画地写,每一个字都整整齐齐,清清楚楚。
三、“近平不说空话大话 说的都是我们想说的心里话”
近平开会和其他干部不一样,其他干部开会,讲话的时候老百姓在下边抽旱烟的、说闲话的、纳鞋底的,基本上没有人听。唯独近平开会,他讲话的时候大家都静悄悄地听,积极参与讨论。
四、“近平给村里带来很大变化 到今天我们还在受益”
近平从四川回来的时候,还带来了种植烤烟的技术,在我们村种植成功了;他还办了一个代销点,方便村里人购买日用品;还办了一个缝纫社,解放妇女劳力。
五、“近平讲话特别实在 特别有意思”
近平把这些亲身经历、政治常识、国内国际的具体情况、文化艺术,还有北京的一些新鲜事等有趣的内容,结合他的社教工作一起讲给大家,这样他的工作开展得就非常顺利。
六、“近平在困境中实现了精神升华”
近平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他从一个迷茫的十五六岁的中学生,成为一个饱尝人生酸甜苦辣的青年,胸怀为民谋福利的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的人生道路的不同。
七、“再糙的饭近平也吃得香”
近平把他每个月分的40斤粮都交到我家。在我们家吃饭的时候,我婆姨做什么,他就跟我们一起吃什么。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再糙的饭他也吃得香。
八、“近平立志办大事 不搞形式主义”
近平不忌生,哪怕是一次面都没有见过的陌生人,只要坐在一块,他就有话说。有时候,我们在公社,各个村子里都来人了,互相不认识,一大群人坐在一起,近平也能和大家拉话。
九、“我现在就是个普通农民”
他没有自称“知青”,而是自称“普通农民”,说明他已经完全把自己融入农民之中了。只有在基层受过苦,知道百姓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求,才能够急百姓之所急、想百姓之所想。
十、“为群众做实事是习近平始终不渝的信念”
对他来说,这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也不是什么被灌输的教导,而是早在陕北七年里,在和那些“面朝黄土背朝天”、挣扎着生存的普通老百姓牵手共度时艰中,就油然而生的、铸入血液中的信念。
十一、“陕北七年 他真是不容易也真是不简单”
可以说,在农村的七年时间,他了解了人民实际的疾苦,和人民建立了血肉联系。他讲为人民脱困,讲得非常具体,可见他对这件事情了解得多么细致深刻。
感谢您的收看!请点击右下角的“在看”,并为辛勤的小编送上一个“赞”吧!
(供稿:机关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