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诗情画意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诗词丰富。唐宋时期,多少著名诗人泛舟长江、淮河、新安江,登临黄山、九华山、天柱山。他们为安徽风物歌吟,为安徽山川代言。那些华章丽句拨人心弦,闪烁古今。
诗仙李白一生中传世的诗歌一千多首诗,有五分之一的诗写在安徽。行走在安徽大地,一步一诗,一脉锦绣。
合
肥
市
人物
周瑜、包拯、李鸿章、刘铭传、张家四姐妹、冯玉祥、张治中、李克农
美食
庐州烤鸭、李鸿章大杂烩、合肥小龙虾、肥西老母鸡汤、吴山贡鹅、下塘烧饼、三河米饺、鸭油烧饼
合肥,古称庐州。
山水清秀,人文荟萃。李白、罗隐、杜荀鹤、姜夔、陆游……这些著名诗人笔下的合肥,有动人风景、有温暖情怀,有万千风物。
今天的合肥,是安徽省政治、经济、文化、信息、交通、金融和商贸中心。安徽博物院、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渡江战役纪念馆、安徽省美术馆;以及李鸿章故居、淮河路步行街、包公园、三河古镇、巢湖、冶父山、罍街,让合肥有了独特魅力。
从新中国第一台VCD、第一台微型计算机,到全球最薄0.12毫米触控玻璃,从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等大科学装置,到墨子号、祖冲之号、九章等国之重器横空出世,从科大硅谷、中国声谷、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未来大科学城……世界感受到合肥脉搏,听到安徽声音。
安徽地质博物馆
冶父山
淡黄柳
[宋] 姜夔
客居合肥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译文
我居住在合肥南城的赤阑桥之西,街巷荒凉少人,与江东繁华喧闹的景象完全相异。大街两旁柳树青青,在暮春的风中轻轻拂动,似有牵人衣角依依不舍之态,让人怜惜。因此创作这首词,来抒发我客居他乡的感受。
拂晓,冷清的合肥城中响起凄凉的音乐声。那声音被风一吹,传到垂柳依依的街头巷口。我穿着一件单衣骑在马上,只觉得清寒阵阵。看遍了路旁垂柳鹅黄嫩绿的颜色,都和我之前在江南所见过的一样。
正是客居他乡孤单寂寞之时,明天偏巧又是寒食节。我也如往常一样,带上一壶酒,来到小桥旁的住处强颜欢笑。正是暮春梨花盛开时,我却深怕梨花落尽,眼前只剩下一片苍凉的秋色。燕子飞来,询问春光在哪里,无人回答,只有池塘中的碧波青青。
注解
①赤阑桥:宋代合肥城内一座红色栏杆的小桥。
②江左:江南。
③纾:消除、抒发。
④晓角:早晨的号角声。
⑤恻恻:凄寒。
⑥鹅黄:形容柳芽初绽,叶色嫩黄。
⑦岑寂:寂静。
赏析
从姜夔自定歌曲六十六首来看,其中有年月住地记载可考的,就有五首是在合肥作的。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他当时曾住在合肥城南赤阑桥之西,与范仲讷做邻居,朋友中还有一位赵君献。
姜夔的写作中,有十来首对合肥相思、怀念的词作,其中不乏“燕燕轻盈,莺莺娇软”“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这样的名句。
在姜夔所生活的南宋时期,社会经济状况不能和北宋相比,人们的生活状况也不尽如人意。姜夔的人生也很坎坷,父母去世早,只得依靠已经出嫁的姐姐客居于湖北。姜夔成年后求仕无门,20多岁就过着漂泊江湖的游食生涯。60岁以后,他还在为衣食奔走于金陵、扬州等地。历经种种挫折,他走上了以艺立身的道路。
姜夔是文艺多面手,工诗词、精音律、善书法,写的词以清空骚雅著称。人如其词,姜夔本人气质清雅,体态清瘦,仙风道骨。
宋光宗绍熙二年(1191年),姜夔客居合肥。《淡黄柳》这首自制曲就作于姜夔此时客居合肥赤阑桥之时。合肥地处江淮,多历战事,尤其是1163年符离之战中南宋战败后,更是街巷荒凉,民生凋敝。寒食清明时节,春光正好,但城池荒凉,唯有绿柳夹道,和统治者所在的江南的繁华喧闹形成了鲜明对比。
战争中的合肥,空城荒凉寂静,晓角哀转不绝。河边,杨柳夹道新绿。寒食节之际,作者“携酒”赤阑桥,然而载酒寻欢不过是在凄凉寂寞中强遣客怀而已。山河破碎民生艰难,自身飘零又经济拮据,往后该是什么处境,不得知晓。“唯有池塘自碧”,池水无情,没心没肺自顾自地绿着,反衬人的多愁善感。
《淡黄柳》写江淮之间的春色寂寥,作者融入了家国之痛、身世之悲,这不仅仅是作者客居合肥时的心境凄凉的感时伤春,实际上反映出了整个南宋时代的一种普遍的忧惧。
链接信息
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文化底蕴十分深厚,李白、王安石、苏轼、罗贯中、王守仁等均作过与合肥有关的诗词。
姜夔的词作中,赤阑桥也是重要的描绘对象。他写的诗《送范仲讷往合肥》之二“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不但描写了赤阑桥周边多柳的环境,也把赤阑桥附近的临时寓所当做了自己的家。
图源: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
2002年,合肥市政府在桐城路上一座桥立下“赤阑桥”的碑,以纪念姜夔其人其词。
在合肥时,姜夔曾两次泛舟巢湖,在舟中作平韵满江红词一首,并将此词刻在当时巢湖神姥祠柱上。
合肥古老,更很年轻。
青春、科技、活力、养人之城。
今天的合肥,大湖名城、创新高地。来这里,可以在包公园领略包拯孝肃一生,去古逍遥津,感受三国风云。合肥科技馆闪烁智慧之光,安徽创新馆昭示美好未来。一百五十多公里的环湖大道串联起一座座城镇与乡村,串联起美丽的山水与田园。长临河、中庙、黄麓、三河,古色古香。罍街、贡街,美食与文艺荟萃,每一处景致都别具一格。合肥四大名点、公和堂狮子头、柘皋早茶、三河米酒、三河米饺、牛皮糖、酥糖,一路品尝,唇齿间,回味无穷。(储晓琴)
三河米饺
来源|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政策法规处
往期回顾
Review
关注我们
Follow us
🌟加星收藏,信息不错过
发现我们
Contac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