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下,大连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陆海统筹、河海联动,以美丽海湾建设为统领,以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持续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继2021年大连金石滩海湾入选全国首批8个美丽海湾案例后,2024年我市老虎滩-棒棰岛岸段和星海湾岸段双双荣获国家级美丽海湾,其中老虎滩-棒棰岛岸段入选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有效保障大连现代化海洋城市高质量发展,在助力美丽大连建设实践上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我市美丽海湾建设主要做法
以海洋规划为引领,系统谋划并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印发《大连市“十四五”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改善海洋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美丽海湾建设作为统领,对我市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明确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出保护总体策略、空间布局及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保障措施等,统筹实施海湾污染防治、生态保护修复和亲海环境整治,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存在的突出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全力推进8大方面22项具体措施及19项重点工程,推动“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美丽海湾成为滨海常景常态。
优化空间布局,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为美丽海湾建设提供空间保障。我市系统谋划构建“一核两翼一基地”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空间布局,将全市59个海湾划分为9个湾区,建立健全“市-区(县)-海湾”逐级压实责任的空间管控体系,明确各单元的差异化管控任务。一核指旅顺口区、市内五区、金普新区南部城区核心区,包括黑石礁湾、大连湾等共24个海湾,重点加强海漂(岸滩)垃圾治理,提升亲海品质,打造浪漫亲海湾区。两翼指西部渤海屏障带和东部黄海屏障带,包括渤海、黄海两侧共17个海湾。渤海重点围绕污染治理、生态修复、产业升级、风险防控等方面,建设宜居宜业的美丽湾区;黄海屏障带围绕退养还滩、绿色养殖、生态养护与修复,建设维护海洋生态安全的蓝色屏障。一基地指长海县绿色基地,包括长海县诸岛18个海湾。该区以保护为主,围绕种质资源保护、生态养殖、海岛海湾特色,打造海产品绿色基地和渔家乐型亲海空间。为严守生态安全边界,我市科学合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海洋生态保护红线面积8648平方公里,占海域面积约29.2%。
对标国家美丽海湾建设标准,梯次推进美丽海湾建设与保护。印发《大连市美丽海湾建设工作方案》,明确建设标准、完成时序,“一湾一策”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及创建工作。2021年金石滩湾已入选全国首批8个美丽海湾。总结凝练金石滩美丽海湾建设“1+3”经验材料,即1个综合经验和3个模块经验,让全市其他海湾“学有榜样、做有标尺、行有示范、赶有目标”。2024年,中山区老虎滩-棒棰岛岸段和沙河口区星海湾岸段双双荣获国家级美丽海湾,其中老虎滩-棒棰岛岸段入选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同时,金普新区红土崖子湾和旅顺口区塔河湾美丽海湾建设已基本建成,通过市级初审。此外,我市统筹推进“大而美”的美丽海湾建设及“小而精”的美丽打卡点建设,挖掘并发布第一批10个美丽海湾打卡点。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海湾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以黄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及近岸海域水质提升为抓手,坚持陆海统筹,河海共治,不断提升黄渤海水质。深入实施“三管、三溯、三建、三治”四个“三”工程,复州河总氮控制取得重大成效,获生态环境部高度认可。按照“查、测、溯、治”,完成5857个入海排污口溯源,完成789个入海排污口整治。出台海漂垃圾综合实施方案,健全海上环卫工作机制,海漂及岸滩垃圾“五化”管控(即管控要求制度化、管控对象精准化、管控过程闭环化、管控结果责任化、管控治理社会化)取得明显成效。开展“百日攻坚”专项行动,累计发现并处置834处海漂及岸滩垃圾密集点位,清理海漂及岸滩垃圾3576吨,清理河道垃圾8.99万立方米。完成渤海区域全部渔港整治,关停20座渤海区域渔港,拟保留的50座渔港全部配备标准化防污染设施。开展84家渔船修造船厂环境综合整治,对53项环境问题实施整改。加大海洋生态修复项目建设,推进长海海洋生态修复保护、太平湾岸线生态修复、前大连岛生态修复等重点项目,以庄河市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为例,完成开放式养殖清退378公顷、围海养殖围堰拆除5800米,滨海湿地恢复70公顷。我市近岸海域优良水质比例连续五年达到97.0%以上。8个重点海水浴场海水水质优良率均达到100%。
开展涉海有关专项行动,守牢海洋生态环境安全底线。强力实施非法违规占用海域、滩涂、岸线问题清理整顿行动,盘活海岸线54.3公里,清理整治海域面积9万公顷,整治环境“脏乱差”问题284项。持续开展海水养殖清理整治,累计排查海域养殖并治理问题3078宗,治理面积约22.4万公顷。以“绿盾”线索为重点,拆除斑海豹保护区核心区两处大型违法围填海设施。完成市直管海域执法巡查179次,立案75起。开展占用自然岸线核查14处,清理非法构筑物2处。查处非法占用海域的浮式透水性构筑物13处,责令拆除10余处。守牢生态环境安全防线,组织清理外来物种互花米草20公顷。不断健全海洋应急保障体系,开展常态化海洋应急保障能力例行检查、巡检及应急演练等工作,在长兴岛举办全市船舶载运危险化学品泄漏应急综合演习。强化对涉海环境风险源企业执法检查,完成669家企业隐患排查,累计发现269个隐患问题,并推动整改。
我市美丽海湾建设经验启示
近年来,我市全力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加强海湾综合治理,积极探索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模式,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因地制宜、合理选划。美丽海湾单元要立足海湾自然生态禀赋、开发利用现状和相关规划,根据不同海湾生态环境禀赋、问题症结情况、前期治理基础等,宜湾则湾、宜滩则滩,精准施策、持续发力,一张蓝图绘到底。
陆海统筹、一湾一策。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要坚持陆海一体化保护、一体化治理,加强河海联动,针对不同海湾的生态环境特点和湾区发展趋势,为每个海湾“量身定制”建设对策,充分考虑各项对策的可行性和成果目标的可达性,有效解决海湾生态环境问题。
系统谋划、梯次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要遵循自然修复与人工修复的关系,统筹好保护与经济发展关系,科学安排美丽海湾建设次序,优先推动纳入国家规划、具有一定工作基础、地方政府积极性高且特色鲜明的海湾开展示范性美丽海湾建设。
体系管控、综合治理。积极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生态优先为根本,采取系统治理、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环境整治、生态修复等措施,有力推进美丽海湾建设,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游客和群众获得感不断提升。
理念先行,构建矩阵。在美丽海湾建设过程中,坚持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不断开拓新思维、探索新媒体模式,构建新媒体宣传矩阵体系,着力打造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媒体宣传平台,全方位立体化开展美丽海湾宣传工作,通过讲好美丽故事,传播美丽声音,让美丽海湾理念深入人心。构建多领域、多层面、多渠道新媒体宣传矩阵体系,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宣传提供有力媒体支撑。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坚定信心,砥砺前行,在新征程上深入推动全市美丽海湾建设,把美丽海湾的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高质量”,助力建设陆海统筹发展的现代海洋城市,谱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美丽大连新篇章。
供稿:杨松(海洋处)
图片:大连新闻传媒集团记者王华
编辑:吕佳芮
审核:王旅东
版式:刘洋 小曲
校对:曲世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