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2077字,预计阅读12分钟,听读4.5分钟。
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义县组保存了令人惊叹的特异埋藏化石,这为了解白垩纪陆地生态系统的演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证据。这里的化石一部分保存在层状湖相地层中,呈扁平状,保存了良好的软组织,包括羽毛和颜色等;另一部分是保存在块状和较粗粒河流相地层中的三维骨骼化石,呈生前姿势。这些化石的沉积特征、绝对年龄以及化石特异埋藏原因,已争论近半个世纪。
近期,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沙金庚(退休)、副研究员房亚男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和古人类研究所、南非金山大学等单位学者合作,对辽西义县组露头和岩心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年代学、地层学和沉积学研究。结果表明义县组特异埋藏化石是早白垩世大陆生态系统中正常生死现象的短暂快照。相关研究成果于2024年11月5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
长期以来,辽西保存有三维骨骼化石的陆家屯段地层被认为是保存有扁平状化石组合的尖山沟段深湖相地层的同期异相地层。研究团队在辽西四合屯-黄半吉沟地区获得的包含完整的义县组下段地层的黄半吉沟1号井岩心是检验这个假说的关键。研究团队对黄半吉沟1号井和相应的野外露头进行了详细的地层学研究,并系统采集了其中的火山碎屑岩和火山灰,进行了高精度的锆石U-Pb化学溶蚀电离质谱法(CA-ID-TIMS)定年,其结果显示尖山沟段深湖相地层覆盖于陆家屯段河流相地层之上,四合屯-黄半吉沟地区的下义县组地层持续时间不超过~9.3万年。
↑ 岩心和露头的地理位置
本研究显示尖山沟段沉积时间非常短,不超过~9.3万年,对应沉积速率不低于~136.7cm/kyr。这比之前估计的沉积速率高一到两个数量级。尖山沟段两层主要的富含化石层(安家沟层和横道子层)对应湖水最深时,常年具有化学分层。最新的年龄模型和时间序列分析发现,这两层化石丰富层可能对应于岁差调制的气候最湿润期。除万年级的轨道周期外,超高的沉积速率也使得尖山沟段保存了千年级别的亚轨道周期或太阳活动周期。
↑ 义县组化石产出单元关系的时空限制和假说
(A)两个假说的图解
(B)CA-ID-TIMS锆石年龄,
贝叶斯马尔可夫链蒙特卡洛喷发年龄
和地层年龄模型及岩心1的地层柱状图
陆家屯段恐龙动物化石呈现睡眠或其它正常生活行为(如捕食)姿势,巢穴中众多的幼体聚集及它们柔和的睡眠姿势和缺乏滚动、挤压和骨折等证据否认了它们死于强烈的火山泥流,而是埋藏于洞穴坍塌:
洞穴筛网。洞穴本身很难保存,但是坍塌的洞穴墙壁类似筛子,将细粒的沉积物过滤到被埋藏的动物身上。研究团队对骨骼化石的基质和外围的沉积物分别进行了激光粒度分析,结果与“洞穴筛网”一致,化石外围的沉积物粒度是化石基质粒度的三到六倍粗。
陆家屯段动物化石解剖学特征与挖掘行为一致。陆家屯段化石,如Psittacosaurus身体矮壮,前肢肱骨强健且具有较大的肌肉附着嵴,桡骨和尺骨也同样强健,手指短而肥大,后肢相对较短但灵活性极强。这些特征曾被认为反应半水生习性,但它们与挖掘行为更为一致。
岩相学和碎屑锆石显示陆家屯段为冲积或河流相沉积。岩相学和碎屑锆石U-Pb定年表明陆家屯段沉积物经过成土改造,混合有远距离运输的岩屑颗粒、再循环的骨骼碎片和近端火山物质。物源不仅来源于同沉积期的火山物质,还来源于周边显生宙和前寒武纪物源区。这些特征表明陆家屯段为冲积或河流相沉积。
↑ 鹦鹉嘴龙(Psittacosaurus)锆石U-Pb
激光剥蚀(LA-ICP-MS)和定量衍射粒度测量数据
(A)鹦鹉嘴龙陆家屯种标本IVPP 18343和IVPP 18344
(B)来自两个恐龙标本(B中的外)
的基质远端的锆石年代直方图
(C)来自A中的两个鹦鹉嘴龙标本的
定量扩散粒度测量数据
本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科学院和中国地层委员会的支持。
MacLennan, S.A., Sha, J., Olsen, P.E., Kinney, S.T., Chang, C., Fang, Y., Liu, J., Slibeck, B.B., Chen, E., Schoene, B., 2024. Extremely rapid, yet noncatastrophic, preservation of the flattened-feathered and 3D dinosaurs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of China,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21 (47) e2322875121, https://doi.org/10.1073/pnas.2322875121 (2024).
选题/审核| 盛 捷
*上期答案:窃蛋龙、白垩世
化石网欢迎每一位热爱古生物、爱创作的你们(科研人员、爱好者等)前来投稿,我们会择优录用。稿件可发送至电子邮箱:jiesheng@nigpa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