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之美】羌笛一曲万重山,千年回响声声不息

政务   2024-10-21 17:58   四川  




羌族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羌族人创造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羌族的物质文化遗产相比,羌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更深的层次展现出羌族族群厚重的历史记忆。


点击可播放:歌曲《羌笛》

它们体现了羌族族群的民族记忆,负载着羌族族群从古到今在诞生、发展、延续过程中的集体记忆,是探究羌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依据,也是研究中华民族内部其他族群的历史文化,理清中华民族发展脉络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源。






























羌笛是我国古老的单簧气鸣乐器,已有2000多年历史,流行在阿坝州羌族居住之地。羌笛两管数孔(以前五孔,现在多为六孔,)是用当地高山上生长的油竹制成,竹节长、管身较细,双管并排用线缠绕连结在一起。

羌笛全长13 ~19 厘米,管口直径2 厘米左右,笛管上端装有4 厘米长的竹制吹嘴。吹嘴正面用刀削平,并在上端约3 厘米处,用刀切开一薄片作为簧片。

最精细的过程当属钻音孔,完全需要制作者的经验与悟性,钻出的音孔才能吹奏出七个单音阶,并且要音色准确无误,加上羌笛是双管并列,两排的音孔左右要对称,否则就吹不出悠扬婉转苍凉的味道。

羌笛作为羌民族的一种民间乐器,它的制作过程全靠手工制作。它主要用于独奏,有十余首古老的曲牌,乐曲内容相当广泛,主要是传达羌族人的思念向往之情。



2006年,羌笛演奏及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羌笛为竖着吹奏,两管发出同样的音高,音色清脆高亢,并带有悲凉之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其表现力的最佳写照,故最适于独奏,也可为歌舞伴奏。羌笛主要分布在茂县赤不苏、沙坝等地区。

羌笛的主要特点是,其声音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羌族人民常用它来抒发自己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的种种情感。常演奏的曲目有《折柳词》《思想曲》《莎郎曲》等。如今,羌笛也成为了国内外游客关注和喜爱的一种乐器,更多人愿意通过羌笛及旋律来认识和了解古老的羌民族及其文化。


(部分信息来源:阿坝旅游网


微茂县
这里是全国最大的羌文化核心区,它神秘幽远;爱这片厚土,它承载着营盘山千年不老的记忆;恋这片沃土,它若九鼎山杜鹃花灿烂开放,圣洁感恩。蚕丛故里、阳光福地、避暑天堂、水果羌乡欢迎您!小编与您分享好看好玩好吃,美事美景美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