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太祖朱元璋杀尽了开国功臣,后世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说,朱元璋的身性实在是太过残暴了,对人生性多疑而且杀掉了大部分的开国功臣。也有人说,朱元璋的所作所为是逼不得已的,在朱标病死之后,皇长孙朱允炆又太过仁厚,根本就不是从死人堆里走出的将领对手,于是就痛下杀手。
可是历史上还有一个人比朱元璋还要残暴无比,一天之内就杀掉了70名将领,但是后世对于这位皇帝的评价却是非常高,高到没有人指责过他,而这个皇帝就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中的周世宗柴荣。
中国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曾说过,“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我们在肯定赵匡胤能力的同时,柴荣的贡献那是绝对不能被忽视的,赵匡胤其实就是站在柴荣的肩膀上才得到成功的。
柴荣被史学界称为“五代的第一明君”,后来的赵匡胤仅仅用了20年就完成了中国的统一。北宋在对待工商业的态度和优待文人的各种政策,其实都是和柴荣商人出身有着非常大的关系,商人在古代的地位其实是非常低下的。自幼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柴荣深知民间疾苦,于是他就希望能在位30年然后“以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致太平。”
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柴荣就开始整顿军队,“况百户农夫,未能瞻一甲士。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一点选。精锐者为上军,怯懦者任从安便,庶期不用,又不虚费。”通过一段时间的优化整顿,使得这禁卫军成为柴荣麾下一支震动天下的精锐军队。
在显德元年,北汉开始勾结契丹进行南犯侵略,当时的皇帝柴荣不顾大臣的劝说,毅然的御驾亲征。
柴荣率领大军进行北进,双方在高平打了一场遭遇战,当时的柴荣兵力安排是这样的,“李重进、白重赞将左,樊爱能、何徽将右,向训、史彦超居中军,张永德以禁兵卫跸。”经典的一幕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出现了,当时,在激战中右路军的樊爱能、何徽等主要将领看到敌人来势汹汹,就选择不战而退了。
在千钧一发之际,皇帝柴荣一马当先,强行的击溃了敌人,最终取得了高平之战的胜利。而这带头将领樊爱能和何徽等70多位不战而退的将领该怎么处理?
后果自然想想都知道了,当时的柴荣虽然表面上主张要杀掉这个70名将领,但是还是有些不忍心,毕竟是在用人之际。这时候大将张永德站就了出来,“爱能等素无大功,忝冒节钺,望敌先逃,死未塞责。且陛下方欲削平四海,苟军法不立,虽有熊罴之士,百万之众,安得而用之!”
这也就成了柴荣的顶心丸了“斩败将樊爱能、何徽等七十余人,军威大振。”柴荣一天之内就杀掉70多位将领,看上去非常的残暴,但是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这一切都是为了军心才这么做的。
柴荣用这样无情的手段,震慑了军队,并以铁腕手段治军。周世宗柴荣,不仅没有落下残暴之名,还因在位期间的文治武功,辉煌功业,赢得后人千年称赞。
在宋朝最牛的文学家、史学家司马光的评价中,竟然毫不考虑宋朝皇帝的感受,对周世宗柴荣大加赞赏,评价其为古今最完美皇帝,而且是其唯一推崇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