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28岁嫁52岁美国老头的北大才女田晓菲,现状如何?
文化
2024-12-16 18:19
安徽
4岁能写诗,13岁读北大,35岁在哈佛大学当教授。
她就是才女田晓菲,当年13岁的她,未经考试,便从中学直升北京大学,在这所中国顶尖学府中,她过得如鱼得水。从北大毕业之后,她去到了美国留学。在这里,她认识了著名诗人海子,并成为了哈佛大学史上最年轻的博士。这当然不是一个励志故事,因为年仅28岁的田晓菲,会做出一个重大的决定:加入美国国籍,嫁给美国老头儿,嫁给那个52岁的老外!田晓菲究竟为何要这样做?嫁给大她24岁的美国教授后,田晓菲过得怎么样了?这是一次跨国婚礼,本来应该饱受祝福的新人,此刻却面对着同胞们的声讨。原因很简单,田晓菲是北大的才女,她知识渊博,年轻有为。但眼光却不怎么好,毕竟她才28岁,正是大好年华,却偏偏选了个52岁的老外当丈夫。想不通,实在想不通,简直太离奇。先不说俩人是跨国恋爱,光这24岁的年龄差,就让人难以接受。有人说田晓菲读书读傻了,竟然将自己的青春葬送;也有人说,这下好了,找了个比自己爹还大的;更有人说,怎么着,你是图他钱还是什么啊?当然,这个时候的众人还不知道,这场饱受争议的婚礼还只是“开胃菜”,更让他们难以接受的,还在后面。嫁夫随夫,田晓菲嫁给斯蒂芬之后,便一直在美国定居。可没过多久,田晓菲竟然把中国国籍改成了美国国籍。如果说,结婚嫁人是田晓菲的私事,外人管不着,但改换国籍,这已经不是小事了。因此,田晓菲换国籍也遭到了众人的斥责。大部分认为,田晓菲是在中国长大的,吃的是国家的饭。在祖国的栽培下,田晓菲才能成长为一名才女。如今,她享受完中国的资源后,却选择远走他乡,简直是“白眼狼”。为此大家还展开了一场骂战。一拨人认为,田晓菲为了美国献智,是对祖国极不负责任的表现。另外也有人认为,这是田晓菲的自由,轮不到外人说三道四。尽管这场骂战持续了很久,但归根结底,大家都只关心一个问题:田晓菲究竟为何要将大好年华,倾注在一个年过半百的老外身上?197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这年田晓菲刚好出生,田父也刚好升官。那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家庭,田晓菲的父亲是天津的文联主席,整个田家,就是一个书香门第。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田晓菲深受熏陶。或许是身上流着祖上文化人的血脉,田晓菲从很小的时候,便展现出了惊人的文学天赋。一开始,她只是尤其酷爱读书,各种读本绘本,她几乎爱不释手。稍微长大一点后,田晓菲在书房中,将那些经典名著统统都读了一遍。因此,外界对田晓菲一直有一个传言:3岁识千字,4岁能写诗。1975年,天津日报上刊载了一首小诗,这首诗在当时广受好评。当他们知道诗歌的作者是年仅4岁的田晓菲时,下巴都快惊掉了。田晓菲读小学的时候,还因为自身的天赋,给学校老师带去了不少困扰。因为她懂的实在太多了,她的知识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学校中的老师。因此在教田晓菲的时候,老们都感觉压力山大。曾经还有人夸赞田晓菲,她的天赋,是许多人努力几十年,也达不到的高度。到了田晓菲13岁的时候,她根本就没参加任何考试,便被指名直升北京大学。北京大学,那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梦。有人寒窗苦读十几年,连北大的门槛都见不着。反观田晓菲,进北京大学读书,简直像喝水一样简单。事情发展到这里,本来是个很好的励志故事,可谁也没想到的是,他们还没等到这位天之骄女回报祖国,便先等来了她嫁老外的消息。“你的资质非常好,并且完全能适应北大的教学进度”。13岁的田晓菲,被北大破格录取。她走进北大的那一年,刚好是北大的建校90周年纪念日。为了感谢北大的“馈赠”,也是为了鼓励自己,田晓菲为此写下了一篇《十三岁的际遇》。这篇短文可是一篇著名作品,目前《十三岁的际遇》已经被选入了国内中学课本,作为广大学子拜读的课文。进入北大之后,田晓菲始终没能忘记自己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文学研究者。为了这个梦想,田晓菲日夜不息,每天都在中国文学领域深耕。也就是在北大读书的这段时光中,田晓菲认识了著名诗人——海子。海子和田晓菲有着十分相似的遭遇,年少成名,破格被北大录取。这些经历让田晓菲十分崇拜海子。早在来北大之前,田晓菲就为海子的诗而着迷。“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这样的句子,让田晓菲对海子充满了向往。后来在导师介绍下,田晓菲认识了这位著名的诗人。尽管当时田晓菲才十几岁,海子已经是中国人大的一名教师,但两人还是像老友一般,无话不谈。或许这就是文学的魅力,能让人跨越年龄、跨越时间的鸿沟。在得知田晓菲的志向后,海子对田晓菲说了这样一句话:其实最不能坚持的,是海子本人。当时还语重心长的海子,却在1989年选择了卧轨自杀。海子的死,对田晓菲而言,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她根本不敢相信,这样一个开朗的人,竟然也会有坚持不下去的事情。海子究竟是因为什么,才选择放弃生命?是什么东西,比他热爱的文学、宝贵的生命还要重要?田晓菲想不通,她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那两年,田晓菲过得十分痛苦,她停止了写作,两年来都未曾动笔。她突然有些迷茫,这十几年的人生,都顺风顺水地走了过来,但是这样的人生真的有意义吗?田晓菲陷入了束缚中,连海子都想不出答案的问题,她更加想不出结果。最后,她决定去国外看看,在另一个世界里,重新寻找生命的意义。就这样,田晓菲来到了美国攻读硕士学位。到1988年的时候。田晓菲已经取得了哈佛大学的博士学位,并成为了哈佛史上最年轻的博士。这个时候的田晓菲,经过历练,逐渐懂得了生命的真谛。那就是珍惜当下,珍惜所有值得热爱的事物。1991年,田晓菲发表了对《红楼梦》的研究见解,一时之间,文学界轰动。年纪轻轻的田晓菲,开始在文学界中取得了一定地位。随着田晓菲的年纪增大,田家父母也在催促她,让她在学习之余,也物色物色身边的好男人。田晓菲如此优秀,追她的人自然不在少数,但田晓菲对此毫不动心,毕竟她的心思全在文学上。并且,田晓菲对自己的伴侣的要求很高,不仅要能在事业上帮助自己,还要跟自己有共同话题。要知道,当时的田晓菲相当于是文学界的明星,能在事业上帮助她的人,那是少之又少。不过,少并不代表着没有,田晓菲本人都想不到,爱情会来得如此之快。田晓菲在哈佛学习期间,认识了一名教授,他叫做斯蒂芬·欧文。和田晓菲同样的,斯蒂芬也是研究文学的专家,并且他还十分热爱中国文学。为了表达对中国文学的尊敬,斯蒂芬还为自己取了个中文名字,叫做宇文所安。不管是爱好,还是学识方面,斯蒂芬都符合田晓菲的择偶标准,唯一的缺点,就是斯蒂芬的年纪很大。严格点来说,斯蒂芬的年龄甚至比田晓菲的父亲还要大。在这样巨大的年龄差下,田晓菲为何还要选择斯蒂芬当丈夫呢?北大的天之骄女,去到美国留学后,就找了个老外当老公,不仅如此,还放弃了自己的国籍。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其实在一开始,田晓菲对这位老教授,并没有多大念想。她只当斯蒂芬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是一名在文学上颇有建树的大家。在哈佛大学的图书馆中,田晓菲意外地遇到了斯蒂芬,奇怪的是,斯蒂芬对她打招呼的时候,却使用了一口流利的中文。这让田晓菲十分惊讶,在异国他乡,竟然还有教授使用她的家乡话,向她打招呼。激动之余,田晓菲询问斯蒂芬,是否去过中国。没想到的是,斯蒂芬不仅去过中国,还去过好几次。因为他对中国这个国家,有着别样的热爱。一听这话,田晓菲更加激动。没有什么比外国人支持自己祖国的文化,更让人开心的事了。见田晓菲如此好奇,斯蒂芬主动讲起了自己的冒险旅程。从美国到中国,从纽约到上海,都遍布着斯蒂芬的足迹。这样的经历,深深地吸引了田晓菲。后来,在课堂上,在学院中,田晓菲都能和斯蒂芬偶遇。两人也渐渐熟络起来,时间一久,在文学的海洋中,田晓菲渐渐地忘却了斯蒂芬的年龄。很多时候,田晓菲都会生出一种感慨: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尽管田晓菲对斯蒂芬有好感,但她不确定,大自己24岁的斯蒂芬会不会同样欣赏自己。纠结了一段时间,田晓菲豁出去了,她将斯蒂芬约了出来,并表示了自己的心意。幸运的是,她得到了斯蒂芬肯定的回复。原来,斯蒂芬早就喜欢上了这名优秀的女孩,只不过由于他的年龄太大,他怕耽误田晓菲,所以才一直不敢表露心迹。两人在一起后不久,田晓菲便对父母说起了这件事。结果可想而知,她没能得到祝福,只得到了一通责骂。不过田晓菲丝毫不受影响,她愿意为了自己的热爱,面的旁人的不理解。见田晓菲如此执着,田家父母也无能为力,只能咬牙同意了女儿的决定。1999年,两人结束了长达8年的爱情长跑,在美国举行了盛大的婚礼。本以为流言蜚语在结婚后会逐渐淡化,但事情似乎随着换国籍风波,再一次严重起来。婚后的田晓菲,为了能在美国定居,毅然决然地换掉了中国国籍。此举引来了无数人的谩骂,面对漫天的怒斥和痛骂,田晓菲选择了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在深爱本民族文化的前提下,我找了一个志同道合的伴侣。”另外,田晓菲除开写作外,还努力将中国文化发扬光大。几年下来,她翻译了创作了十几本书籍。同时,她的丈夫斯蒂芬也没有闲着,作为中国文学的忠实粉丝,他还在2003年,获得了第三届唐奖汉学奖。2004年,斯蒂芬被邀请去中国的大学作演讲,在会上,57岁的斯蒂芬已经白发苍苍,但他依旧吐字流利、滔滔不绝地发表着自己对唐诗的喜爱。他对中国诗歌的了解程度,就连在场的中国学生,也惊叹不已。看来,斯蒂芬还真不是个“假粉丝”。尽管中国人嫁美国人,年轻姑娘嫁老头,这是许多人都想批判的事情。但幸运的是,就算是改换了美国国籍,田晓菲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她一直在传播中国文化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年的田晓菲,似乎一直在践行一条祖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