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方观点总结:小票退潮

财富   2024-12-29 23:40   辽宁  

首先感谢,卖方老师和买方老师们的支持和鼓励  大家评论、转发和点赞哦。

一、观点总结

观点方面,本周的投资者观点没有太大的变化。

看好的人依然看好,偏谨慎的人依然偏谨慎。

近期A股的走势也是如此,窄幅震荡,跌不下去,上涨也有压力,冲高回落。

配置方面,大家的方向几乎都非常一致:AI(正股)+红利。

但对纯博弈的小票,都不是很认可,看卖方还是买方认为都要退潮。
1、跌不动的原因:

不少投资者对政策依然有较强的期待,认为924、926已经彻底转向。12月的会议也非常积极,适度宽松的财政、超常规的逆周期啥的。

进而言之,他们认为政策大方向上没有问题,只是细节和节奏的问题。

因此指数向下调整的时候,就会有一些资金低吸。

此外,目前国债收益率创新新低,国内流动性也比较充裕,在资产荒的情况下,A股也是一个重要选项。

小范围了解,此前偏谨慎的,仓位较轻的自营盘,都趁着前期,大盘股调整,低吸沪深300,中证A500这些。

此外据卖方机构销售老师介绍,他们的私募客户乐观比较多。

一些公募客户也比较乐观,觉得A股赔率在提升。

2、涨不动的原因

一是12月会议定调之后,市场进入了真空期,924以来市场锚定的一直是政策。

同时12月会议之前,市场预期的也比较充分,直到1210会后高开低走。

在没有了政策指引情况下,市场的风险偏好也很难进一步提升。

而此前,仓位比较重的,收益比较丰厚的资金,必然会获利了结。

周末小范围了解,确实很多投资者在12月会议前后,进行了降仓位,或者调整仓位。总体节奏,还是高切低。

二是,进入到25年1月,外围地缘扰动比较多。

1月20日,川普就上台来了,还不知道他会发什么羊癫疯。

本周有有件大事,“六代机刷屏”,此外四川舰。

另外就是官媒上面的,“中美友好合作故事“作品征集活动启动。

不少投资者认为,我们这是先礼后兵,博弈还在继续。

周末听一个外资观点,12月份外资普遍休圣诞节假期,多是以selloff为主,如果对于国内股票市场,大家还是要等特朗普新官上任三把火抡完以后,再寻找合适的投资机会。

一些外资,包括国内的资金,都有这个想法,等川普上来,看看他咋折腾,如果折腾欢了,我们这边调整一下,反而是机会,因为可以预计我们这边内需政策预期反而更强了。

川普是1月20日就职,我们是3月开两会,不少投资者认为中间间隔这一个多月,可以为政策评估带来缓冲期。

此外春节前(1月27日),还是有不少资金,倾向于减仓的,毕竟春节期间有8天假期,再加上川普,这种不确定性就更大了,很多资金要规避风险。

(11月25日川普胜选后,首次发言就明确了关税威胁;

此外川普的移民政策等对通胀的影响有多大)

3、总结

目前A股处于宏观空窗期,缺乏政策的锚;涨多了有人获利了结,但下跌也有资金低吸,同时GJD也时不时的护盘。

因此,A股目前震荡的很焦灼,预计这种震荡模式依然会延续一段时间。

但可以预见的多少,随着川普上台和2会政策的逐渐明晰,这种窄幅震荡模式,肯定会被打破,市场将进入高波动状态。

二、资金

1、公募方面

听银行的人说,目前公募赎回还是比较厉害,出来的钱都在配ETF。

此外有卖方说保险也在赎回,保险此前有委外,让公募做,但目前保险开始赎回,自己配红利。

上面这些说法是和中信数据能够验证的。

中信证券渠道调研的数据,样本主动权益类公募产品已连续35周净赎回,今年以来的52周中,仅7周出现净申购。

随着12月初市场在重要会议的政策预期下上行,存量产品的赎回压力也有所增加,最新一期(12月25日当周)净赎回率0.72%,较前周的0.91%边际减小,但仍位于今年以来的平均水平(0.59%)之上。

新发方面,主动权益类公募基金今年10月、11月、12月截至27日的新发规模分别为29.9亿元、41.3亿元、87.2亿元,明显低于2023年月均115亿元的水平,低迷的状况并未出现明显好转。

向后看,预计主动公募产品的增量资金仍很有限。

ETF方面,也在放缓。

9月以来被动产品新发规模明显回暖,11月的1037.0亿元创被动新发单月历史最高值,而12月(截至27日)被动产品新发规模迅速降低至178.1亿元,环比明显下降。

从ETF申购赎回情况来看,近2周总净流入分别为17.2亿元(12月27日数据仅包括上交所ETF)、-32.7亿元,较此前4周198.0亿元的周均净流入水平明显降低;

其中,中证A500ETF自10月15日上市以来始终保持稳定净流入,而净流入态势在12月明显放缓,甚至出现3次单日净流出,12月截至26日A500ETF日均净流入为23亿元,低于此前49亿元的日均净流入水平。

2、外资

周末看中金报告写的——外资低配比例回到4月水平。

中信报告里面也写到,外资已经连续9周净流出。

但辩证的来看,外资持续流出后,对A股的扰动也变得小了,同时理论上外资也是A股潜在的边际增量资金。

3、私募

小范围调查,卖方机构销售反馈,活跃资金(私募)目前比较活跃,比较乐观,目前基金拥抱国产算力 字节链 小米链 腾讯链等等。

根据中信数据来看,私募仓位确实顶的比较满了。

截至 12 月 20 日当周,样本活跃私募最新仓位水平为 77.2%,较上一期的 76.3% 提升 0.9 个百分点,最近5周的仓位水平均超过历史仓位中位数水平(75.1%)。

4、融资盘

本周,前4天,融资余额为18705.47亿元,较上周同期增加0.54亿元。

融资盘目前比较稳定,但看走势,似乎也很难进一不增长,就目前的环境来看,有能力原因加杠杆的人早已经加杠杆了。

剩下的要不是没有能力加的,要不就是不愿意加的。

5、保险

本周红利资产也表现不错,4大行创新高,大家对此交流也都非常充分。

保险开始配红利,此外其他的投资者也开始加配一些红利。

结合前面公募,ETF,外资,私募等情况来看,保险资金是A股为数不多的增量资金。

本周看到一个观点:

感觉的意思是,目前债市 已经预期太多了降息了,明年降息的时候是 利多出尽,债市没有新的利好,反而会跌;

债市跌了,一些配置债的资金(如保险),会进高股息红利。

咨询了一些做债的人,他们认为本身债券和红利 都属于偏防御性的资产,现在红利的股息率好于债券,一些本身风险偏好不太高的资金,在债券收益率低位的情况 可能会转向投高股息。

另外不少做债的人,确实对债市保持谨慎了。

理由一是:这周四周五基金申购很多,感觉机构通过基金申购,一旦遇到一些调整会放大市场波动因为可以随时赎回;

另理由二是:外此前说的年底前降准25-50BP 现在还没有兑现,短期资金面进一步宽松有障碍,不知道是不是央行态度对于近期债券快速下行之后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理由三是:另外了解下来 机构多数倾向于25年初止盈,叠加目前基金久期在高位,近期有又有大额的申购,低利率环境下会加剧市场的脆弱性。

如果25年债市波动加大,那么此前配置的资金,肯定会有一部分进入A股,但可供这类资金购买的资产,也只有红利。

此外中信表示,但保险资金入市的时间节点并不一定对应年初,此前部分资金对银行板块的抢跑行为的部分原因在于今年银行股中期分红的特殊情况,而中小银行中期分红的除权除息基本已在 12 月落地,大行也即将在1月上旬完成。

另一方面,保险资金配置方向也不一定完全指向 A股,对权益资产的配置其实有更多选择,纯粹从股息率角度来看,港股的红利品种更多,更适合计入 OCI账户(如港股的运营商、国有大行股息率较 A股更有吸引力);

从自由现金流回报率来看,港股互联网公司也更为可观,据2024年三季报,当前港股腾讯、阿里巴巴自由现金流回报率分别为 4.1%、5.9%,高于中国神华、长江电力的 3.4%1.7%。因此,保险的潜在增量资金可能会持续推动红利板块中枢上移,但并不代表着市场活跃资金可以简单地通过押注保险的配置行为而获得短期的股价弹性。

三、市场风格

本周前三天小票出现了大幅跳水,市场对风格的讨论非常多。

周末看了一下,几乎所以券商策略都写了相关内容。

券商的统计是,根据日历效应看,在农历春节前30个交易日,大盘稳定类资产显著占优;春节后市场风格往往向中小成长切换。

可能的原因在于:

1)1月市场面临年报业绩预告验证压力,叠加机构跨年配置,业绩与个股表现的相关度上升;

2)节前企业、居民取现需求增加,1月全A换手率通常是全年低点,成交活跃度下滑不利于单一依靠流动性的策略表现;

3)春节后市场进入对两会政策的预期阶段,加之流动性环境相对更为宽松,中小成长策略将再度占优。

当前市场大小风格分化处于历史偏高水平,春节前股市流动性边际收窄以及临近特朗普上台,风格上预计大盘表现相对更好。

广发策略,本周了一条——最后,到了四月决断就是见真章、去伪求真的时刻,干拔估值后若没有基本面的后续验证,无论是指数还是小盘,存在调整风险。

看券商的统计,每年4月,业绩影响的权重确实比较大。也有一些投资者担心,鉴于今年的经济情况,业绩地雷会比较多。

 

四、工业企业利润

周五公布了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6674.8亿元,同比下降4.7%。

这个数据意味着今年将会是工业企业利润下降的第三年,且今年降幅将会是这三年中最大的一年。

市场对此反映是国债大涨,尤其是三十年国债,30年国债指数etf(511130)上涨超过1%,收盘价即将创新高。

此外,商品市场大跌,黑色系指数,也直接一个创新低。

工业企业利润这么差,什么时候才能改善。

看了申万25年策略,申万认为26年 应该能看到产能出清,利润回升,25年下半年开始预期。

中游制造24-25年供给增速下行中段,26年下行尾声,27年仍会磨底,这个低点可能创出历史最低水平。

上游周期供给下行波段25H2确立,同样可能持续到27年。

反内卷是政策方向,也是企业自发的过程。

23H2以来,中游制造固定资产形成增速进入下行波段,24-25年将延续逐季回落趋势,26年才会看到这一波供给增速的低点,27年可能仍会底部震荡。

这一波中游制造将演绎历史最大级别的供给缓和波段(与19-23年供给加速释放大波段对应),在26-27年将有望看到历史最低的供给0增长,甚至是供给收缩(供给负增长)。

上游周期25H1固定资产形成增速可能反弹(主要来自于煤炭和化工),25H2也会确立供给压力缓和大波段,这个波段也有望持续到27年。

供给增速回落,意味着企业实现周转率回升、盈利能力改善所需的需求增速降低。

仅看25年,上游周期和中游制造25H1可能还有10%左右的供给增速,25H2供给增速可能回落至7-8%。

供给增速持续回落,但与需求预期相比,25年内供给增速回落幅度尚未充分,26年供给增速回落幅度大概率就足够充分了。

五、总结

大家,对后市不悲观,但也都有思想准备,25年的预期可能会出现反复,市场波动可能会比较大。

周末,大家觉得申万的25年策略总结不错,挺有深度,观点也比较鲜明。

股票市场不仅仅反应的是经济的问题,同时更反应ZZ问题。

申万认为,第二波行情提前启动的条件,可能是中美谈判中,能够交换到破局点,人民币汇率升值,牛市级别乐观预期发酵。

时间上来看,申万认为第二波行情最晚25年下半年启动,反映26年A股盈利能力拐头向上可见度提升,这可能是真正的大级别上涨行情的起点。

25年中前后,市场可能震荡加剧,财政发力需要看执行和效果。

若市场出现了调整,交易性资金集中减仓放大波动,后续监管环境可能发生变化。

 

另外,申万总结过去07年、15年、21年牛市规律认为大级别牛市有3个条件:

1.增量资金持续流入A股的潜力,这是已具备的条件。

2.基本面的周期性改善 + 演绎成趋势性改善的逻辑。

A股盈利能力拐点可能推后至26年,风险偏好和基本面驱动行情很难无缝衔接。

3.市场长期大级别行情的乐观预期。财政发力超预期,也难确立这个级别的预期。

这个时代,牛市级别的乐观预期更可能来自于大国博弈中,我们可以主动作为的破局点。


我们对A股的思考
股票本质就是讲故事,然后卖给信故事的人。小资金讲小故事,大资金讲大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