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1、概述
1.1 目的
规范单极电刀、双极电凝、超声刀、能量平台四种电外科能量设备的操作规程,指导手术室护士正确评估、使用、维护电外科设备,减少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隐患、最大限度地确保术中患者及医护人员安全。
1.2 适用范围
该指南适用于各种不同的医疗环境,包括住院部手术室、日间手术室、诊室、心导管室、内镜室、放射科等实施创伤性诊疗的区域。
2、术语
2.1 电外科
电外科(electrosurgery)是应用于外科手术室的一种高频电流手术系统,电外科集高频电刀、大血管闭合系统、超声刀、氩气刀、LEEP刀、内镜电切刀等众多外科高频电流手术设备于一体,并且通过计算机来控制手术过程中的切割深度和凝血速度,达到止血和凝血的效果。
2.2 单极电刀
单极电刀(monopolarelectrotome)是在一个回路中利用频率大于200kHz的高频电流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热能和放电对组织进行切割、止血的电外科设备(图3-1)。
2.3 双极电凝
双极电凝(bipolar electrotome)是一种高频电流发生器,在双极电凝器械与组织接触良好的情况下,电流在双极镊的两极之间所产生的热能,对人体组织进行电凝止血(图3-2)。
2.4 超声刀
超声刀(ultrasonic scalpel)是一个能产生超声能量和机械振动的发生器,通过超声频率发生器作用于金属探头(刀头),以55.5kHz的频率通过刀头进行机械振荡(50-100μm),将电能转变成机械能,继而使组织内液体汽化、蛋白质氢链断裂、细胞崩解、蛋白质凝固、血管闭合,达到切开、凝血的效果(图3-3)。
2.5 能量平台
能量平台(force triad)是电外科操作平台之一,应用实时反馈和智能主机技术,输出高频电能结合血管钳口压力,使人体组织的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溶解变性,血管壁熔合形成透明带,从而产生永久性管腔闭合达到止血目的。具有电外科单双极切割、凝血、组织闭合的功能。(图3-4)
2.6 回路负极板
回路负极板( return electrode)在电外科手术中与高频电刀主机配套使用,可为电外科电流提供安全的返回路径。回路负极板的使用能有效降低电流密度,增加散热,分散电流,防止热损伤。
2.6 耦合效应
耦合效应(coupling effect)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电路原件或电网络的输入与输出之间存在紧密配合与相互影响,并通过相互作用从一侧向另一侧传输能量的现象。在电外科应用中表现为工作电缆(电刀笔或电钩)向相邻近(靠近)的电缆或金属器械传输能量的现象。
3、单极电刀
3.1 评估
3.1.1 环境
避免潜在的富氧环境(口咽部、肠梗阻手术等),同时避免可燃、易燃消毒液在手术野集聚或浸湿布类敷料,床单位保持干燥。
3.1.2 患者
3.1.2.1 评估患者体重、皮肤 如体型肥胖消瘦、皮肤温度、完整性、干燥程度、毛发、文身等。
3.1.2.2 佩戴金属饰品情况 如戒指、项链、耳环、义齿等。
3.1.2.3 体内各类医疗设备及其他植入物:如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植入式机械泵、植入式耳蜗、助听器、齿科器具、内置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骨科金属内固定器材等。
3.1.2.4 患者身体与导电金属物品接触情况:如手术床、器械托盘等,避免直接接触。
3.1.3 设备
3.1.3.1 检查主机功能状态,调节的模式、参数符合手术需求,禁止使用破损、断裂、有缺损的附件。
3.1.3.2 评估回路负极板及其粘贴部位与手术切口的距离。
3.1.3.3 评估电刀笔、腔镜电凝器械、电刀连接导线绝缘层的完整性。
3.2 操作要点
3.2.1 准备高频电刀和电刀连线,将连接线端口插入高频电刀相应插口。
3.2.2 按照生产厂家的使用说明开机自检。
3.2.3 连接电刀回路负极板并选择患者合适的部位粘贴。
3.2.4 根据手术类型和使用的电刀笔,选择合适的输出模式及最低有效输出功率。电刀功率选择的原则为达到效果的情况下,尽量降低输出功率。
3.2.5 将高频电刀笔与主机相连,电刀连线固定时不能与其他导线盘绕,防止发生耦合效应;电刀笔不使用时将其置于绝缘的保护套内;为避免设备漏电或短路,勿将电线缠绕在金属物品上;有地线装置者应妥善连接。
3.2.6 利用手控或脚控方式测试电刀笔输出功率。
3.2.7 及时清除电刀笔上的焦痂;发现电刀头功能不良应及时更换。
3.2.8 手术结束,将输出功率调至最低后,关闭主机电源,再拔出单极电刀连线,揭除回路负极板,拔出电源线。
3.2.9 术毕,使用登记,清洁整理电刀设备。
3.3 观察要点
3.3.1 观察设备运转情况。
3.3.2 观察操作者规范操作。
3.3.3 观察回路负极板粘贴处皮肤有无热损伤或电灼伤。
3.4 回路负极板使用
3.4.1 严格遵从生产厂家提供的使用说明 若使用通用电外科手术设备,应配备回路负极板接触质量监测仪或电外科设备本身配有的自检功能。
3.4.2 选择合适的回路负极板
3.4.2.1 宜选用高质量带双箔回路的软质回路负极板,一次性回路负极板严禁复用、禁止裁剪、重叠。
3.4.2.2 根据患者体型、重量选择大小合适的回路负极板,成人和儿童、婴儿、新生儿均有专用回路负极板。禁止裁剪负极板,且要求负极板黏性强并容易撕脱。
3.4.2.3 对于烧伤、新生儿等无法粘贴回路负极板及有金属植入物等患者宜选择双极电凝、电容式回路板垫或超声刀。
3.4.2.4 使用前检查其有效期、完整性、有无瑕疵、变色、附着物以及干燥程度;过期、损坏或水基凝胶变干的回路负极板禁止使用:回路负极板不得叠放,打开包装后宜立即使用。
3.4.3 粘贴部位
选择易于观察、肌肉血管丰富、皮肤清洁、干燥的区域(毛发丰富的区域不易粘贴)。靠近手术切口部位,距离手术切口>15cm;距离心电图电极>15cm,避免电流环路中近距离通过心电图电极和心脏。
3.4.4 回路负极板粘贴与揭除
粘贴前先清洁和干燥粘贴部位皮肤,以减少阻抗,防止液体渗入。粘贴时,将回路负极板的长边与高频电流流向垂直(回路负极板粘贴方向与身体纵轴垂直),并与皮肤粘贴紧密。术毕,一手按住并绷紧皮肤,另一手从边缘沿皮纹方向缓慢地将负极板整片水平自患者身体上揭除,揭除后观察并清洁局部皮肤,并做好记录。
3.4.5 报警提示
使用过程中若出现报警,应及时停止使用,检查回极板是否移位、脱落、粘贴是否均匀和牢固,必要时关机更换或重新粘贴。
3.4.6 避免加热负极板,使用温毯时应隔开负极板与温毯。避免液体流入负极板(包括消毒液、冲洗液、病人体液)。
3.4.7使用电容式负极板时,将负极板放在非金属表面,建议负极板与患者之间铺置薄床单或手术巾;须去除患者身上所有金属物体,减少患者与负极板之间的物质,最大限度增加患者与负极板的接触面积。
3.4.8术中需使用双路电刀宜选择负极板回路垫。
3.4.9双路电刀的使用
术中使用两台电刀主机时,建议使用同一型号电刀主机。同一主机使用双路电刀时,建议医生错开激发时间,以免发生意外伤害。
3.4.10电刀不可叠放(影响冷却且摆放不稳定),负极板需就近粘贴,保证单独回路,输出功率应设置为低功率。
3.4.11术中不使用电刀时,须将电刀笔放入绝缘保护套内,如不能放入,应将其放在特定区域,远离易燃物质。
3.5 注意事项
3.5.1 安装心脏起搏器或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使用见本篇“体内植入物患者的电外科设备安全使用”
3.5.2 每次使用单极电刀时,原则上应避免长时间连续操作,因回路负极板不能及时分散电流,易致皮肤灼伤。
3.5.3 输出功率大小应根据切割或凝固组织类型进行选择、以满足手术效果为宜,应从小到大逐渐调试。
3.5.4 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消毒皮肤时,应避免消毒液积聚于手术床,消毒后应待酒精挥发后再启用单极电刀,以免因电火花遇易燃液体而致患者皮肤烧伤。气道内手术使用电刀或电凝时应防止气道烧伤。肠道手术禁忌使用甘露醇灌肠,肠梗阻的患者慎用电刀。
3.5.5 电刀笔连线不能缠绕金属物体,会导致漏电的发生,引发意外。
3.5.6 使用前务必检查报警设置,应确保将工作提示音调到工作人员清晰听到的音量。部分回路板(如电容式回路板)自动屏蔽报警,使用时需严密监测。
3.5.7 负极板尽量靠近手术切口部位(但不小于15cm),避免越过身体的交叉线路,以便使电流通过的路径最短。
3.5.8 避免异位烫伤的发生,严禁皮肤与皮肤直接接触,皮肤至皮肤的接触点使用绝缘物隔开。
3.5.9 确保腔镜手术带电凝功能的器械绝缘层完好,防止漏电发生,损伤邻近脏器。可重复使用带电器械应建立使用监测系统,采用专业检测设备进行绝缘性检测,对其使用次数、绝缘性检测、灭菌情况进行追溯,实现闭环管理。
3.5.10 腔镜手术不得使用导电套上装有非导电锁定器的混合套管针。手术通道应使用全金属或全塑料系统,不得让电能通过混合系统。防止射频电流的电容耦合可能会引起意外烧伤(如:腹壁烧伤)。当腔镜器械与其他器械接触时不能启动电极,否则可能会造成组织意外损伤。
3.5.11 仪器应定期检测及保养。
4、双极电凝
4.1 评估
根据手术需求设定双极电凝参数,选择适合的双极电凝器械,确保功能状态良好。
4.2 操作要点
4.2.1 准备高频电刀设备及双极电凝线。
4.2.2 连接电源和脚控开关,将脚控开关放于术者脚下(若有手控功能,也可选择手控模式),开机自检
4.2.3 选择双极电凝模式,并根据手术部位及医生需求选择合适的输出功率。
4.2.4 连接双极电凝线。
4.2.5 使用过程中应及时去除双极镊或钳上的焦痂。
4.2.6 关闭主机电源,拔出双极电凝线和电源线。
4.2.7 术毕,使用登记,清洁整理电刀设备。
4.3 观察要点
术前检查设备的功能状态,评估双极电凝操作是否规范,双极电凝线插入位置是否正确,功率选择是否合适。
4.4 注意事项
4.4.1 根据手术部位和组织性质选用适合的电凝器械和输出功率。
4.4.2 双极电凝使用时应用生理盐水间断冲洗或滴注,保持组织湿润、无张力及术野清洁,避免高温影响电凝周围的重要组织和结构,减少组织焦痂与双极镊或钳的黏附。
4.4.3 推荐使用间断电凝,每次电凝时间约0.5秒,可重复多次,直至达到电凝效果,避免电凝过度。
4.4.4 双极电凝器械或镊尖的保护
电凝时,用湿纱布或专业无损伤布及时擦除双极电凝器械或镊的焦痂,不可用锐器刮除,以免损伤头端或镊尖的合金材质。双极电凝器械操作时应动作轻柔,在固定双极镊尖时,两尖端保持一定距离,避免互相接触而形成电流短路或外力导致镊尖对合不良,影响电凝效果。双极电凝器械清洁后应在头端或镊尖套上保护套。
4.4.5 设备维护保养
注意双极电凝器械品牌与主机兼容性,脚踏控制板在使用前应套上防水保护套,便于清洁,避免电路故障或短路。
5、体内植入物患者的电外科设备安全使用
5.1 起搏器
5.1.1 术前应有心内科医生评估患者起搏器情况,参考厂家说明,给予指导意见。
5.1.2 遵医嘱并根据患者对起搏器的依赖程度选择关闭起搏器或者强制启动模式。
5.1.3 建议使用双极模式。
5.1.4 必须使用单极模式时,回路负极板粘贴应尽量靠近工作电极,避免回路电流通过心脏及起搏器。
5.1.5采用最低的有效功率设置和较短的激发时间。
5.1.6 电外科设备的导线应尽量远离起搏器,避免产生电磁效应干扰起搏器。
5.1.7 加强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节律等变化。
5.18起搏器依赖患者使用电刀时,应选择起搏器VOO/DOO非同步模式;非起搏器依赖者,脐以下部位手术,电极板粘贴在脐以下部位,因此不需要电刀程控。
5.2 内置式心脏复律除颤器
5.2.1 术前应有心内科医生评估内置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情况,在允许的情况下,使用电外科设备前关闭ICD。
5.2.2 进行连续的ECG及外周脉搏监测,除颤仪处于备用状态
5.2.3 建议使用双极模式。
5.2.4必须使用单极模式时,回路负极板粘贴应尽量靠近工作电极,避免回路电流通过心脏及ICD。
5.2.5 采用较低的有效功率设置和较短的激发时间。
5.2.6 电外科设备的导线应尽量远离ICD,避免产生电磁效应干扰ICD。
5.2.7 ICD植入者,使用电刀需关闭起搏器感知功能。
5.3 人工耳蜗植入物
5.3.1 对配有耳蜗植入器的患者实施头颈部手术时,不宜选用单极模式。
5.3.2 选用双极模式
5.3.2.1严禁双极电极接触植入物。
5.3.2.2 如耳蜗植入器未配有耳蜗外参照电极,可以使用双极模式。
5.3.2.3 如耳蜗植入器配有耳蜗外参照电极,选择双极模式时,工作电极必须离开耳蜗外参照电极10㎝以上。
5.4 助听器
5.4.1 高频泄露电流可能会干扰助听器使用。严重者可能损坏助听器。
5.4.2 电外科手术中患者不应佩戴助听器,术前予以去除。
5.5 体内金属植入物
5.5.1 建议使用双极模式。
5.5.2 采用较低的有效功率设置和较短的激发时间。
5.5.3 使用单极模式时,回路负极板粘贴应远离植入物并尽量靠近工作电极,避免回路电流通过金属植入物。
5.6 齿科器具
5.6.1 选用双极模式。
5.6.2 使用单极模式时,用硅胶或橡胶牙套覆盖矫治器。
5.6.3 电极避免与金属齿科器具直接接触。
5.6.4 如手术部位靠近齿科器具,需移开腭部扩张器。
5.7 金属饰品
5.7.1 手术前去除金属饰品。
5.7.2 当饰品无法去除时,用纱布完整包裹饰品并固定,隔离饰品与皮肤接触面。
5.7.3 禁止用电极直接接触饰品,防止残余热量传导引起烫伤。
5.8 文身
5.8.1 用于文身的颜料,尤其是红色含有金属物质,会成为导电体或导热体,应绝对避免将回路负极板粘贴在文身处。
5.8.2 避免工作电极直接接触文身处皮肤。
6、超声刀
6.1 评估
使用前检查设备功能状态,根据组织类型、血管的粗细选择合适的超声器械和输出功率。
6.2 操作要点
6.2.1 连接电源和脚踏。
6.2.2 按照生产厂家说明安装超声刀头。
6.2.3 将手柄线与主机相连,并固定。
6.2.4 开机自检,并调节默认功率。
6.2.5 术中清洗超声刀刀头 将刀头张开完全浸没于无菌蒸馏水中,利用脚控或手控开关启动超声刀清洁刀头,避免与容器边缘接触。如有焦痂难以清洗时,应用生理盐水纱布轻轻擦拭刀头,避免用力过猛损伤刀头。
6.2.6 按照生产厂家说明卸除超声刀刀头。
6.2.7 关闭电源开关,拔出手柄线接口,拔出电源。
6.2.8 清洁整理超声刀设备并做好使用登记。
6.3 观察要点
超声刀使用是否规范;超声刀头是否完整,避免松动。
6.4 注意事项
6.4.1 严格按照生产厂家说明使用,选择合适的配件规范安装。
6.4.2 超声刀报警
超声刀开机自检出现故障时主机屏幕将显示故障代码,需请专职设备技术人员及时维修或更换部件;使用中同时踩到两个脚踏开关,主机会有报警,但没有故障代码显示;超声刀持续工作时间过长、温度过高时,机器会自动报警,应将超声刀头浸泡于无菌蒸馏水中,待刀头降温后再使用。
6.4.3 超声刀使用禁忌
超声刀工作时禁用手触摸,并避免长时间连续过载操作;不能闭合刀头空踩脚踏板或用超声刀头夹持金属物品及骨组织;由于超声刀闭合管腔是永久性闭合,需确认闭合的组织类型是否适合。
6.4.4 超声刀维护和保养
超声刀头应轻拿轻放,避免重压、不要碰撞硬物或落地。使用后,手柄头及时套回保护帽,手柄线用湿布擦拭干净,不宜用水冲洗,并顺其弧度保持15-20cm直径线圈盘绕存放。血液、体液隔离或特殊感染患者,应用含氯消毒液或酸化水擦试消毒或按特殊感染患者术后处理方式处理。清洗时避免撞击或用力抛掷。手柄线须根据生产厂家说明选择适宜的灭菌方法或使用一次性无菌保护套以达到无菌要求。
7、能量平台
7.1 评估
使用前检查设备功能状态,根据手术类型选择合适的闭合钳和输出功率。
7.2 操作要点
7.2.1 连接电源和脚踏。
7.2.2 将闭合器手柄线与主机插口相连。
7.2.3 开机自检,并调节有效功率。
7.2.4 医生应参照厂家说明书规范操作。
7.2.5 使用时,保持钳口部分清洁,出现焦痂凝集,应及时进行擦拭。
7.2.6 关闭电源开关,拔出手柄线接口,拔出电源。
7.2.7 整理设备并做好使用登记。
7.3 观察要点
能量平台使用是否规范,闭合器钳口是否完整,避免缺失松动。
7.4 注意事项
7.4.1 按照生产厂家说明规范安装,正确使用。
7.4.2 用于术中组织切割、凝血时,血管、淋巴管及组织束的闭合直径≤7㎜。
7.4.3 从穿刺器中取出器械时应闭合钳口,停止激发。
7.4.4 不应过度用力将组织挤入钳口底端。
7.4.5 确定钳口完全闭合后再激发,激发时避免牵拉组织。
7.4.6 不宜在同一部位重复闭合,若需再次闭合,需重叠于前次闭合的1/3处。
7.4.7 如有报警时应及时排除故障或停止使用。
7.5 维护和保养
7.5.1 闭合器刀头应轻拿轻放,避免受压,碰撞硬物或落地。
7.5.2 清洁刀头时,先用酶浸泡钳口端,再用软毛刷刷洗干净。不可用力过大以免损坏闭合面的咬合。出现咬合面破裂缺失,禁止使用
7.5.3 包装时手柄线应保持15-20㎝直径线圈盘绕。
7.5.4 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应按照WS310-2016。
7.5.5 定期由专业人员完成设备检测。
来源:《手术室护理实践指南》202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