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
你有没有发现
江北的“蓝天白云”明显变多了
在这背后
少不了无数江北人的努力
一次次突破
一项项创新
让江北蓝天常在
碧水长流
青山永驻
首批开展重庆市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建设,完成14个农村黑臭水体清零治理;
“唐家沱污水处理厂集成先进技术”成功入选“重庆市2024年度绿色低碳典型案例”;
用好“蓝天专职巡查队伍”“环保铁军突击队”两支队伍,加强巡逻,截至12月25日,我区优良天数为307天,同比增加18天;
建成“无废城市细胞”60个,五宝镇“无废乡村”入选2024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精品细胞……
今年,区生态环境局锚定“美丽重庆建设样板区”目标,一体推进治水、治气、治土、治废、治塑、治山、治岸、治城、治乡,深入打好长江经济带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攻坚战,努力绘就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江北画卷。
剿灭黑臭水体
守好一江碧水
位于五宝镇干坝村的金竹林沟,水清景美,种植着水菖蒲、芦竹等水生植物,一派生机。“以前这里就是一个污水沟,现在水质明显好多了,我们居住起来也舒心了。”干坝村村民王爷爷高兴地告诉记者。
位于铁山坪街道堰水坝高速路南侧的一方水塘,经过整治,外包打造为休闲垂钓点,每年为村集体增收约4000元,曾经的“臭水塘”蝶变为了创收利民的“致富塘”。
这是我区扎实推进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工作,实现农村黑臭水体剿灭率100%,打造的坑塘型农村黑臭水体治理范本。
“我们通过源头防控,聚焦农村生活污水、农村生活垃圾、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削减污染。”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我区建成投用8座农村生活污水集中达标处理设施,完善配套农村污水收集管网约20千米,集中治理城乡结合区域生活污水,新建雨污管网2.7千米,配置各类垃圾分类投放点95个、移动垃圾箱体68个、转运车辆19台,如今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100%,农村生活垃圾收集清运率100%。
“黑臭水体治理事关人居生态环境,是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我区不断探索治理模式,为群众守护好乡愁水脉。”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坚持因水施策、共建共享,将“治好水塘”与“用好水塘”两手抓,深挖黑臭水体治理的生态价值转化,带动群众创业增收。并坚持农村黑臭水体与和美乡村建设相融合,实行党建统领、部门联动、镇街配合、群众参与,把部门“独角戏”转变为群众“大合唱”。
今年来,我区落实市级总河长令,深入开展消除城乡黑臭水体专项行动,实施全流域入河排污口精细化排查,“一口一策”推进77个次级河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大力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清淤疏浚等9大行动,消除农村黑臭水体14条13420平方米,清淤13492.4立方米,成功创建农村黑臭水体清零区。
一系列“黑臭水体”治理组合拳,让一个个昔日的“臭水沟”成为了群众身边的清水绿岸。我区国市控地表水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优良率稳定保持100%,长江、嘉陵江水质稳定达到II类,嘉陵江江北区段成功创建首批市级幸福河流。
强化队伍建设
护好美丽蓝天
“之前一到冬季,天空就阴沉沉的,被雾霾笼罩着,这几年明显感觉蓝天变多了。”市民刘女士说,如今生态环境越变越好,居住在江北舒适幸福。随着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江北人的朋友圈常被“蓝天白云”刷屏,分享美图、欣赏美景成了不少人生活中的一大乐趣。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12月25日,我区优良天数为307天,同比增加18天;PM2.5浓度为30微克每立方米。
蓝天白云“常驻”,离不开区生态环境局的积极作为。
“为擦亮蓝天底色,我区全力推进蓝天保卫战。”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一方面我区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十五条措施”,推进3家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工程建成投用,3座储油库油罐高效密封浮盘改造,17座加油站完成三次油气回收治理。另一方面扎实推进机动车排放检验领域第三方机构专项整治,严格执行高排放车辆限行,路检机动车尾气1万余辆,抽测非道路移动机械151台,1758台非道路移动机械完成环保编码登记。同时,开展141家涉气企业绩效评级,在全市率先评定8家B级企业或绩效引领型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用好“蓝天专职巡查队伍”,夏秋季聚焦工业企业等,冬春季聚焦建筑工地等开展全天候值守,实施周通报,启动应急预警16次,抢回临界超标天数17天。同时,今年4月,区生态环境局成立“环保铁军突击队”,88名突击队员下沉一线,深入排查在环境行政审批、环境行政执法、蓝天巡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在今年9月—11月期间,每晚7点—11点,突击队员围绕工地扬尘、企业排污、露天焚烧等重点空气污染源,开展夜巡,有力保障城市夜间环境质量,促进企业自觉遵守环保法规,为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保驾护航。
聚焦“小细胞”
打造“无废城市”绿色图景
在五宝镇干坝村天宝湖集中居住区,家家户户窗明几净,乡村道路干净整洁,村民们脸上笑意盈盈。“在政府的帮助下,我们这里大到村里的整体环境,小到每家每户房间内的硬装都有了很大变化,你看看这厕所多干净,住得太舒心啦!”村民王勇说道。
一路一风景,一村一画卷。近年来,五宝镇倡导“无废乡村”生活,建成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废弃农膜回收体系,提升秸秆、畜禽养殖、餐厨垃圾、建筑垃圾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垃圾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累计回收有害垃圾0.51万余斤、可回收垃圾19.1万余斤,城乡风貌焕然一新。
五宝镇还坚持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相统筹的发展思路,依托“一山一河一湖”(明月山、御临河、御临湖)自然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推出下湾水果、新山竹笋、大树茶山等10条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成体验农庄18个、采摘果园30多个、垂钓乐园30多个、精品民宿农家乐20多个。同时,紧扣“运动小镇”定位,修建沿江公路、运动大道等基础设施,成功举办五宝镇“铁人三项”等活动。五宝镇“无废乡村”成功入选2024年全市“无废城市”建设精品细胞。
五宝镇“无废乡村”只是我区高标准提质推进“无废城市”建设的一个生动缩影。截至目前,我区建成“无废城市细胞”60个,包括无废公共机构14个、无废医院9个、无废乡村5个、无废工厂4个、无废小区11个、无废饭店(酒店)5个、无废学校5个、无废汽车修理店7个。
值得一提的是,我区深挖“无废”内潜,探索创建“无废商圈”。
观音桥商圈作为西部唯一“国家AAAA级都市旅游景区”,餐饮消费、快消品消费、文化消费等活动频繁,同时产生了餐厨垃圾、生活垃圾、装修垃圾等大量固体废物,如不及时转运和处理,将影响商圈的形象,也给商圈附近群众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如何有效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性?我区加强组织管理,完善商圈内固体废物管理体系,推进源头减量、分类管理和资源化利用。比如,鼓励超市、餐饮商户推行净菜上市,促进餐厨垃圾源头减量;鼓励商圈内举办展会、展览、演出等活动所需的各类临时物资采取借用、租赁服务方式,推动物资交换、资源共享,实现各商铺闲置资源就近循环利用;合理改进饮水设备,安装感应式水龙头、延时水龙头等,减少水资源浪费。
此外,观音桥商圈大力营造“无废”氛围,张贴“无废”标语、海报等,开展“无废城市”相关环保培训和宣传活动,推动形成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助力生活源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分类管理。如今,《江北区“无废商圈”建设实施方案》获全市推广。
总编辑:张千里
推荐 阅读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推送稿件文字及图片均来自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认为内容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