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揭秘潘行紫旻的「双面音乐人生」

文摘   2024-10-24 12:04   上海  

应该已经有人在好奇了:

乐律和他到底是什么关系??


🤝 我 们 官 宣 啦 🤝

潘行紫旻自2024年起正式担任乐律主编


潘行紫旻

向上滑动浏览


犹他大学作曲博士,上海回声(Echo)合唱团驻团作曲,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音乐学院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广东省合唱协会常务理事。


曾入选美国ACDA合唱作曲家论坛(由拉脱维亚作曲家Ēriks Ešenvalds主持),受邀参加奥克兰世界合唱比赛并主持工作坊,担任中国童声合唱节等多项专业比赛评委。


潘行紫旻的作品被广泛演出于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节和音乐会,在国内外合唱界广受好评,曾获多项国内外荣誉与奖项:国家艺术基金、国际合唱联盟国际合唱作曲比赛荣誉奖、莱昂纳多·达·芬奇国际作曲比赛第一名、The American Prize 第一名、RED NOTE 国际新音乐节第二名、美国 Stare at the Sun 合唱团作品征集奖等。



作为乐律文化首位签约作曲家兼专家合伙人,「主编」是潘行紫旻博士2024年开启的全新身份。


当潘老师「不当作曲家」时,他在做什么?

「流量 VS 质量」的矛盾,他如何看待?

让人直呼「尖锐」的问题,他怎么回答?


和小乐一起,揭秘他的「双面人生」




01

我的工作,是挖掘宝藏。


小乐:不懂就问,「主编」平时都做些啥?


潘行紫旻:首先是负责乐律出版的作品内容,大概包括这几项工作:


一是现有作品的亮点发掘和推荐。我们需要在大曲库中寻找合适的切入点,面向不同团队、不同需求,分门别类地推荐合唱作品,同时也要挖掘一些热度没那么高但优秀的、有潜力的作品,为它们提供更多展示的机会


二是新作品以及优秀作曲家的开发。近十几年来,中国从事合唱创作的作曲家(尤其是青年作曲家)的数量有了非常大的增长,但很多作品的展示面临着不小的困难。并不是所有创作者都有合唱团去演唱和录制自己写的歌,也不是所有人都有相关知识和渠道去有效地推广自己的创作。因此,当我们发现好作品时,如果作曲家需要更好的平台和资源,我希望乐律可以帮助创作者进行展示、增加曝光。


另外,在合适的机会面前,我们也会推广乐律这个平台和品牌,而不仅是推广孤立的「作品」或「作曲家」。


这么看来,我当「主编」有点像「星探」和「品牌大使」的结合。


潘行紫旻在乐律



02

作曲家需要「形成」个人风格,

但主编需要「摒弃」个人风格。


小乐:作为「主编」和作为「作曲家」相比,有哪些不同的体验?


潘行紫旻:作为一个音乐创作者,是需要尽量有鲜明的个人风格的。当你有个人风格、且这样的风格有相应受众的时候,才能够保持相对健康的艺术生命力。


但是作为主编,不能只按照自己的音乐品味和喜好来选择音乐,而是需要剥离「创作者」的身份,站在更加客观的角度,去考察整个合唱领域、整个「市场」上的作品。所有音乐风格一定都有受众,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主编要接触并尝试发掘不同风格音乐的亮点


还有一点需要注意:把关音乐的品质。接受不同风格的前提,是音乐达到了一定的质量,才会被纳入推广或签约出版的考虑。爱好购物的朋友也可以把它理解成一个「品牌集合店」或「优质买手店」



03

「靠谱」作品的养成,

来自逐个音符的审核与修订

小乐:为了大家带来更多好听好唱的合唱作品,我们的整个团队做了不少工作吧?


潘行紫旻:从某种程度来说,我们也承载了一部分「合唱作曲培训和教学」的功能。


接受社会投稿是乐律一直在做的事情,对于多数投稿,乐律专门负责审稿的老师们会给出修改建议。很多投稿人会接受建议、进行修改,让作品达到更高的专业品质和出版标准,然后交由乐律签约出版。


在审稿上,我们的团队花费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审稿人对作品看得非常仔细、非常彻底,从宏观框架到谱面细节,从整体乐句到单个和声听感,几乎每首曲子的反馈都会精确到「某个小节某个音」的问题。这也是乐律出版的作品在质量上有过硬保证的重要原因之一。


虽然人力成本巨大,我们仍然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且值得做的事情。许多投稿人是对合唱作曲有强烈兴趣的年轻写作者,可能缺乏充足的写作经验,作品存在各种各样可以改善的空间,但很多作品是有潜力的。所以,如果乐律有能力,我们愿意承担起这样的义务,让这些作品以更好的面貌呈现给大家。


为一份乐谱,能写五千多字的修改指南




04

是的,我们需要流量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


小乐:在普及和推广合唱的路上,潘老师如何看待「流量」和「质量」间的关系?


潘行紫旻:我觉得流量和质量并不矛盾。对我来说,更好的状态应该是:有质量的东西就更有流量。


不过,的确需要用一些更专业有效的方法获取更多流量。作为主编,我主要还是负责内容,尽量把关乐律代理作品的质量。在此基础上,需要从(网络和新媒体等)更多角度,以更多方式去挖掘作品的流量。


其实做音乐出版本质上就是在做流量。我们的目标就是让更多的合唱团和指挥老师去认识并喜欢乐律的作品,然后去演唱它们。哪怕没有网络,我们也是在做类似于「流量推广」的事情,为作品带来更多热度。




05

从通俗接地气到高端学术型,

两极间的光谱,我们想尽力填满。


小乐:对合唱这种音乐形式而言,如何在「通俗」和「高级」中作出平衡?


潘行紫旻:每种音乐风格流派的存在,一定有它对应的受众,所以也有它存在的意义。一个品牌首先要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和艺术审美高度。所以,乐律的曲目库里,会有一批复杂、难唱、学院派或者不好理解的作品,甚至是更极端的先锋的东西。


接地气和通俗的作品,乐律也会涉及。我认为,合唱是提升大众音乐教育水平和素养的良好载体,不能期望一群热爱唱歌的人聚到一起,上来就唱那些特别高端、特别难、特别学术的东西。而流行、通俗音乐作为 20~21 世纪非常重要的音乐风格、体裁和形式,它的重要性无需赘述。如果通俗风格的合唱能让更多人更愿意聚在一起唱歌,从长远看来,也一定可以扩大「合唱」这种音乐形式的影响力。


然后,从「通俗接地气」到「高端学术型」这两极之间的光谱,我希望可以用各种高质量的作品填满。


当我们的曲库里什么风格和难度的作品都有,然后把这样一个出版品牌介绍给广大合唱团,不同团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找到合适的音乐。从技术顶尖、经验丰富、个性突出的合唱团,到特别基层甚至新手入门的合唱团,都能在乐律有所收获,这才是一个更加专业、成熟的合唱平台应有的模样。


潘行紫旻在乐律的合唱新作音乐会上



彩 蛋 时 间 到 !

小乐发出「尖锐提问」

且看潘老师如何「见招拆招」


请说出一首「好听」但个人「不推荐」的作品。

爱沙尼亚作曲家 Veljo Tormis 的代表作 Curse Upon Iron。


这可能有争议,一定会有很多朋友觉得它 「不好听」,但作为一个喜欢听非传统的新奇音响的音乐创作者,我个人是觉得它很好听的


说「不推荐」,是因为它不论在技术上还是音乐风格、表现方式上,都显得很难,不适合大部分合唱团去挑战。如果为了这首作品苦练爱沙尼亚语、复杂的不协和和声、各种非传统演唱方式带来的音色变化……而花费大把的时间,这些时间如果能花在练习更适合自己团队水平的作品上,可能能唱5~10首曲子。从效率角度来说,后者无疑是更划算的选择。


请说出一首「不好听」但「值得推荐」的作品。

《大江东去》。


说「不好听」单纯是出于我作为音乐创作者的个人主观口味。具体说来,我认为用纯粹西方调式和声体系(尤其是和声小调)来搭配中国的古诗词,似乎并不是展现独特的中国文化风格和韵味最好的表达方法。


但作为一个不带风格偏见的主编,我仍然会把它推荐给大家,因为历史已经证明了它的价值,这也是一首能让众多混声合唱团感受到合唱魅力的作品。


最后,请向大家分享您对美好未来的寄语吧~

希望「乐律」这个品牌能被更多合唱团和指挥关注和认可。在这个宏大美好的愿景下,我们今后会开展更多相关的项目和活动。具体内容在这还是先卖个关子,希望大家持续关注乐律!


小编偷来潘老师和潘有财(🐶)的合照一张~




以上就是本期「官宣」与潘老师的分享,另一篇潘行紫旻专访,请看这里👉 乐律签约作曲家斩获四项国际大奖|专访潘行紫旻


更多合唱相关内容,欢迎持续关注乐律~ 如果遇到问题,或需要购买乐谱,请扫码添加人工客服⬇️

TM乐律合唱
「乐律文化」是国内领先的合唱单行本乐谱正版发行平台,致力于合唱乐谱及相关出版物的版权保护及合唱教育发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