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中得到的启发,要用生命的力量去打入,再用毕生的勇气去创新,没有创新的临摹是抄袭,形式大于内容,笔墨等于零。
——吴冠中
读到这些字字句句,心下嗟叹,这是一位八旬老者,对艺术的理解。
吴冠中(1919—2010),江苏宜兴人,青年时就读于杭州艺专,后留学巴黎,集东西方艺术之大成,用他自己的话说,吃东家(东方)的茶饭,喝西家(西方)的咖啡和红酒。
他是当代著名画家、油画家、美术教育家。他师从中西合璧先驱林风眠,同学赵无极、朱德群等,油画代表作品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小鸟天堂》《黄山松》《鲁迅的故乡》等。个人文集有《吴冠中谈艺集》《吴冠中散文选》《美丑缘》等十余种。
刚开始,吸引我的是老人家的画《水乡人家》,在佳士得拍卖会中由陈良玲女士亲手落槌,起拍价300万,最终以350万成交,陈良玲女士行云流水的动作,圆润的发音,墨绿色的旗袍,婷婷袅袅的东方美吸引得我们的目光停留在这幅着墨寥寥的作品上。
《水乡人家》是一幅江南水乡的写景图,画面分为远中近三层景致。白墙黑瓦临溪傍水,星罗棋布纵横交错。远眺间,归燕缱绻出双入对。河网上,村舍一片蓊蓊郁郁,偏停一隅的孤舟卸落了归人,一长一幼红穿绿带,相携步入曲巷里弄。近处,温润中,似有风,新叶点点似烟尘,柳枝缠绵动心弦,柳绦就像昆曲中的咿呀唱腔,摇摇漾漾。
《水乡人家》1988年
看到吴冠中老先生的这幅《水乡人家》,很难不被其真挚的情感所打动。情不自禁中,我定神操起了职业习惯,还得从绘画心理的角度来欣赏这幅含情脉脉的作品。
首先,画面整体较大,左右均切,说明画者自我意识也较大,这就不难解释,在20世纪中叶,在那艰难的岁月里,吴老是靠着什么样倔强的力量支持他成为别人眼中那个背着粪筐去写生的老头,那个一次又一次地撕毁自己画好的画的老头。他说:“我珍视自己在粪筐里的画、在黑板上的作品,那种气质、气氛,是巴黎市中大师们所没有的,它只能诞生于中国人民的喜怒哀乐之中。”
其次,看线条。这张画,用线用墨都极简,线条中长线多短线少,他用线就像呼吸、散步一样自由自在。大道至简,他有着难能可贵的真,真心、真挚、真情,线条传递着他的真,他超然的情愫就从线条中散漫开,投射着他思变的决心、求索的毅力,以及在世俗和高雅之间求存的灵动婉转。
第三,看细节。画中的柳树,居于右下角。在绘画心理分析中,树木象征潜意识层面的自我,这棵树扎根于右下角,在格鲁尔德空间图示中,右下角有乡愁的意味,投射着吴老对家乡故土的思念。查阅资料发现,吴冠中是江苏宜兴人,后移居北京生活,故乡是他最重要的创作母题。白墙黛瓦、小桥流水、湖泊池塘,白亮亮的水乡,带给他无限的创作灵感。他围绕江南水乡创作的作品还有很多,《双燕》《秋林》《忆杭州》等,黑瓦白墙小桥流水无不透露着江南水乡的缠绵和东方文化的天地灵气。
《双燕》1988年
《水乡人家》不是吴老最贵的画,《周庄》成交价2.36亿港币,《狮子林》成交价1.15亿人民币截止2018年,吴老的作品在拍卖会上总共成交2000多幅,总拍卖额82亿人民币,因此,吴冠中的作品又被成为艺术界行走的硬通货。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捐出的作品超过一百幅。
《水乡》1987年
袅情丝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不论是油画中国化还是国画现代化,画笔在吴老手中像散文、像音乐、像戏曲唱腔、像诗词歌赋。在他的眼中,不只绘画之间没有界限,整个艺术范畴都是共通的。
《庭院》1994年
吴冠中的艺术之路,是一个创举之路,是不破不立打破成见的叛逆之路。在一次采访中,主持人马东引用媒体的话说他对“叛逆的师承”这个评价的看法,他怡然自得地回答到“我很喜欢”,世人爱他画作里的天真,受其画作感染的愉快,他用他的简单、真挚、纯粹、执着,带领着后辈在审美的高峰上持续勇敢探索,用艺术的语言传播情感和生命智慧。
吴冠中接受马东的采访
*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THE END——
作者:肖玲玲
编辑:谭浩铭
审核:常书远
知绘心理
微信号|zh-ps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