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有对年轻的硕士夫妇,在旁人看来两人事业有成、工作稳定,但他们却一直对自己的生活不满意,总觉得职场约束多,向往自由。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开一家自己的咖啡馆,是朝思暮想的理想生活。
于是,经过一番商量,决定辞职创业,还为此卖掉了车,拿出所有积蓄投进这场“理想实验”中。
可半年后,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不仅血本无归,还背上了不少债务。
事情传到前领导耳朵里后,领导忍不住发了条朋友圈:“年轻人还是太天真。”这话听上去有些刻薄,但其实这位领导在他们辞职前,也曾劝过他们几次。
那时,领导真心觉得两人不适合创业。
结果没想到,这对夫妻不仅不听劝,反倒认为领导“故意泼冷水”。
创业前,这对小夫妻信心满满,觉得自己完全能胜任这个“事业”。
在职场中,工作虽然稳定,但他们不时会被工作任务压得喘不过气,一旦想到“自己开个店,轻松经营”,感觉就像看到了理想生活的曙光。
所以,尽管前领导三番五次劝他们:“开店是个无底洞,尤其是餐饮行业,你们又没经验,建议慎重考虑。”
但在他们看来,领导就是“墨守成规”,对“自由创业”不了解。
最终,这对夫妻还是决定“跟从内心”,把劝阻抛在脑后,带着热情和期待步入“咖啡馆老板”的角色。
他们租下了一家精致的小店,投入了不少装修和设备费用,甚至专门买了很多绿植、文艺装饰,心想着这一定是成都的新晋打卡地。
可开业没多久,他们就尝到了理想与现实碰撞的“苦果”。
咖啡馆开业的第一周确实热闹,亲朋好友都来捧场,社交平台的宣传也拉来了一些顾客,但热度很快降温。
因为地段偏僻,加上周边竞争激烈,店里的客流始终不足,收入不够成本。
每月几万元的租金加上设备折旧和原材料的成本,让他们苦不堪言。
而且,这对夫妻在职场打拼多年,习惯了“按月领薪”,并未做好应对创业风险的心理准备。
在他们的规划中,以为只要产品好,顾客自然会不断涌入。
可事实是:缺乏推广资源,经验不足,留客难度大,收入和支出几乎入不敷出。
半年下来,没赚到钱,倒是赔了大半积蓄。
说到底,这对夫妻对创业的想象过于美好,忽视了市场的实际情况。他们最根本的问题有几点:
市场盲目性:只看到“情怀”创业的表面,却忽略了成都咖啡市场的高度竞争。开店前没做足市场调查,对自己的定位模糊,没考虑消费需求,注定无法持续吸引客流。
缺乏运营经验:前领导曾多次提醒他们创业的艰难,但他们对成本、客户维护、运营手段一无所知。一旦生意遇到瓶颈,缺少有效应对策略。
过度理想化:在创业中,情怀虽然是个好东西,但仅靠情怀却撑不起一份生意。
他们一厢情愿地相信,只要店好看、咖啡好喝,顾客自然会来,却忽略了餐饮行业中的各项实际管理和服务。
有网友说这位前领导“话有点重”,可回头想想,领导的这句感慨其实不无道理。
前领导多次劝阻,是真心希望他们在职场中稳定发展。因为职场虽然难免有烦恼,但对他们来说,稳定的工资、福利、发展路径都不失为一份保障。
何况他们在工作中早已积累了经验,继续在职场成长也许是条更稳妥的路。
选择辞职创业,就意味着从“职场小白”变成“创业新人”,无疑是从零开始。
创业并非“逃离职场”的捷径,而是一场更严峻的挑战。两人没经验,也没有周全的准备,难怪这段“创业理想”以失败告终。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
点击这里关注我,记得星标哦~
推荐阅读:
1.我老公45岁从没交过社保,问社保局,说交20年能领1500块钱,我一算要支出18万元,划算吗?看了专业人士的答复,瞬间觉得太划算
2.老婆前同事说要借我们的房产证,去抵押贷款50W,我老婆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我一气之下,揣着房产证离家出走,老婆一天打72个电话骂我
3.舅舅打电话问:你每月工资有 14000 元,为什么不能每月给你妈妈 2000 元呢?我顿时愤慨,因为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干涉我家
4.采购同事生病了,领导让我去买5台电脑,对方报价每台2万,我说这么贵吗?他说之前都是这个价,还偷偷告诉我,每台可以给我返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