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12万亿化债大幕拉开。第二部分:化债的概念、实施和影响。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提出了三项政策组合拳,化债规模达12万亿元。
第一部分:12万亿化债大幕拉开
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的议案》,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限额6万亿元,用于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根据财政部部长蓝佛安介绍,从2024年开始,我国将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同时明确,2029年及以后到期的棚户区改造隐性债务2万亿元,仍按原合同偿还。
上述三项政策协同发力,此番用于化债的组合拳规模达12万亿元。
一、化债的概念
近年来,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日益突出,部分地区因债务管理不善导致财政危机,影响了经济的稳定发展。对此,国家制定了一系列化债政策。
化债≠还债,其核心在于化解债务压力,使债务处于可控状态。债务仍然在,还是要还的,关键是还债压力变小了,资金辗转腾挪的空间明显变大了。
二、本次政府化债的具体手段
1、短债换长债策略
操作方式为将一年期、三年期等短期债务转换为10年、30年甚至50年的长期债务。
其原理在于只要在债务存续期内能够支付利息,就可暂时缓解本金偿还压力,以时间换空间,避免短期集中偿债对财政造成巨大冲击,确保财政的可持续性。
2、高息债换低息债策略
鉴于中国地方债曾面临高利率问题,而随着市场环境变化,2024年新发行地方债平均利率降至2.24%。通过借新的低息债偿还旧的高息债,能够大幅降低利息支出,减轻债务负担,使政府在债务偿还中每年所需支付的利息显著减少,从而释放更多资金用于其他领域。
三、钱从哪里来?
《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连线宏观经济学家、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问到这个问题时,刘校长说:从化债总额来讲,12万亿是很确定的,但是这12万亿的跨度比较大。从近三年来看,密集安排8.4万亿元,短期会产生非常直接的作用。
必须看到,这次是通过发行地方债和地方专项债的一些举措,筹措资金来进行债务置换,这个置换首先不是简单地印钱,实际上是通过我们的金融市场来筹措资金。置换之后,用于地方国民经济急需的一些环节里,起到经济扩张盘活的效应,因此不能等同于印钱。
当然在目前产能过剩、供给过大、需求不足的环境里面,适度扩张货币供给和财政支出量,以及整个货币发行的量,也不会带来一般想象中的通货膨胀,反而会使经济进入到一个常态化状态。
四、影响
1、地方偿债压力得到缓解
隐性债务总额到 2028 年之前预计从 14.3 万亿元大幅下降至 2.3 万亿元,使得地方政府在债务偿还方面的负担明显降低,节约利息支出,财政管理更规范化。
2、有利经济发展:
进一步拉动投资与消费:地方政府债务压力减轻后,能够腾出更多资金用于投资和刺激消费。一方面,大量因资金不足而搁置的基建项目有望重新启动,这将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政府可以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如教育、医疗、环保等,提升居民的生活质量,增强居民的消费信心,进而拉动消费。
助力经济结构转型:地方政府获得更多财政空间后,可以提供更多的专项资金用于投资新质生产力,支持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转型,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增强经济发展信心:如此大规模的化债举措,体现了中央政府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并推动经济增长的决心,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投资,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3、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信用债市场:化债降低了城投债务风险,有利于改善城投公司等企业的信用状况,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高信用债的市场认可度,为信用债市场的稳定发展提供支持。
非标产品恐举步维艰:“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持续加强预算管理,督促地方依法合规建设政府投资项目;对未纳入预算安排的政府支出事项和投资项目,一律不得实施,坚决堵住地方违法违规举债的途径。”
也就是说,往后新出来的各种政信类的非标产品,比如一些定融、信托产品,会受到强约束,不仅产品收益不再有之前那么高,安全性也将大大削弱,向市场化转型。
4、对老百姓的影响: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化债计划的实施,将推动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通过化解高风险债务,政府可以更加专注于支持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从而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对于普通人而言,这意味着更多的职业选择、更高的收入水平,以及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五、会通胀吗?
在普通人的眼里,债务是一种负担,是必须要还的,但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债务可以创造信用,也就是创造出钱来。
化债并不是为了偿还债务,而是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举债困难,避免地方政府为了维持信用,而不断把钱都拿去还债,结果导致该用钱的地方用不上了。现在通过上面的化债,地方政府可以逐渐从卖地收入萎缩的困境当中解放出来,重新把钱投入到地方治理上面,化解地方债困境对经济的拖累。
我们当前经济是面临相对通缩的问题,化债并不会引起大通胀,相反是要让经济重回正轨,保持温和通胀才是目标。
六、预期,央行有可能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2024年至2026年,每年大约会安排2.8万亿元专项债化解隐性债务,这意味着在这期间,每年地方政府可“腾出”约2.8万亿元的化债资金,用于稳增长和巩固“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支出),大约相当于2023年GDP总量的2.2%。
地方政府专项债限额上调后,我们判断,今年年底前有可能至少新增发行1.6万亿元专项债,用于置换到期隐债,这意味着11月和12月将再现政府债券发行高峰。为配合这部分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年底前央行有可能再度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向银行体系释放长期资金约1万亿元。
(本期综合自:环球日报、新华社、汉清知见、中国财经报、科盈规划设计、长江云新闻、理财巴士、破壳科普社、醉井观商、界面新闻、北京鸿运来管理等)
推荐阅读
定了!四大AMC或成历史
国家宣布:放高利贷的正式入罪!
2024年1-9月全国司法拍卖房产情况分析
近期课程👉 新规文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不良资产业务管理办法》解读与实操暨不良资产处置业务投行化与重整重组实务解析高级培训班·济南
↓↓↓感谢您的关注↓↓↓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身边的不良资产掌上专家库!!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您身边的不良资产掌上专家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