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JJ Whitefield 即将开始中国巡演之前,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他做庄,与睡狗(Sleeping Dogs)和一天世界(Eitisga)一起,就乐迷关心的多个问题进行了亲切而深入的交流。而 JJ 也首先投递了“你好”视频表达了自己的期待。
带着老哥哥的期许,在进入正题之前,我们继续来叮叮各位购票上车,抓住这个在夏末直通慕尼黑的冥想时刻!!!
(对谈篇幅较长,约6774字,还请耐心)
2024年8月14日 18:30
你邀请“JJ Whitefield”、“刘心宇”、“abing”、“西西”、“李子超”、“昊楠”加入了群聊
水果店
首先祝贺 JJ Whitefield 带着最新的乐队计划Forced Meditation 首次来到中国演出,也很高兴两支出色的乐队睡狗和一天世界作为嘉宾在现场进行支持。借着这个机会,希望提前让 JJ Whitefield 和睡狗以及一天世界一起,有一个对谈的机会,聊聊各自音乐创作方面的感想,也欢迎大家畅所欲言。
水果店
JJ Whitefield 对于睡狗和一天世界,以及很多的中国乐迷来说都是个非常重量级的名字。我们都知道 funk/soul 是起源于美国的音乐,而 JJ Whitefield 则是来自德国慕尼黑,而睡狗和一天世界则来自北京。所以想问一下大家,在首先受到来自美国的音乐影响而想要自己去尝试做这样的音乐之后,如何去理解属于“原创性”这个概念,乐队/音乐人如何在利用 funk/soul 的元素和音乐框架的同时把属于自己的独特个性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之中?
我一开始迷上纯正的放克音乐是通过那些从美国进口的7寸唱片,像是 James Brown、Parliament、Funkadelic,还有 The Meters 这样的大牌,然后我那时候也会在学校的派对上放一些类似于 Prince、Cameo 和 Gap Band 这样的七八十年代放克音乐。但当我听到那些没什么人知道的只出过7寸的偏门乐队的时候,我被那种粗糙率真的声音打动了,当时就特别想把其中的那些能量也带到自己的音乐里。虽然还是个孩子,而且身边的很多人已经都开始用数字的方式录音了,但我还是找来了一台四轨磁带机,觉得这样似乎更能做出来像我的音乐英雄那样的声音。然后 deep funk 运动开始了,我也追随风潮开始挖掘唱片,就这样一边买一边听看看其中能不能找到一些自己做音乐的灵感。
我觉得所谓原创性,其实是不期而遇吧。因为我当时并没有技术能力去和我的音乐英雄们弹得一模一样,所以我必须要把所有的东西变得简单,然后去抓住最基本的东西。但归根结底,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做音乐的时候,基本没怎么想过什么原创性。我只是对某种声音如痴如醉,以至于天天和我的好兄弟,Bo Baral(Poets of Rhythm 主唱),一起在我妈妈的地下室里不断录音,不断排练,不断改进而已。开始找其他乐手一起组建 Poets of Rhythm 去真正演出也已经是后面的事情了。
JJ
funk/soul 的音乐框量就已经很广阔,同时我们也喜欢世界音乐、爵士、hip-hop、迷幻音乐等等。倒是没有刻意想过自己有什么个性,只是这些风格元素都在脑子里有了烙印,就自然地玩成了大杂烩的感觉。
刘心宇
(睡狗)
我们好像也没有把自己当成一支 funk/soul 乐队,不过也有很多喜欢的 funk/soul 乐队,也受到了很多影响。我们在一开始喜欢 JJ 还有他的一些其他计划,也是因为除了 funk/soul 之外,我们还能听到埃塞俄比亚音乐、赞比亚音乐、krautrock、spiritual jazz 等等这些丰富的元素——这些让人摸不透但是又很好听的元素组合最有意思了。对于我们自己也是一样,我们一般在编歌的时候不会去刻意模仿一种风格。
abing
(睡狗)
其实我也不太确定是否存在绝对的原创性这回事儿,但最终想要做到有辨识度,是和听、“扒”大量这类音乐是脱不开关系的,就是从每一张自己喜欢的专辑里偷师。模仿和创新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越是大量模仿学习他人的音乐,就越能快速找到自己的独特风格。有时候也会有这种,模仿失败了,不太像,没能成为我心目中的那个样子,反而是在这些失败中逐渐塑造出了属于自己的风格,只要是当下从无到有,真诚的表达,那就已经天然具备了带有每个人自己符号的原创性了。
西西
(睡狗)
堂堂正正的
创作出来的东西,
就拥有原创性!
李子超
(睡狗)
信息时代大家接收音乐的方式变得越来越多元,也变得更为立体,我们的灵感来源和构建音乐的方式很难归纳成某一种直观的音乐风格或元素。我觉得可能 funk/soul 中带有着某种律动和节奏很适配我们当下的状态,很松弛也能携带更很多的信息,很自由,很好玩,相比其他的音乐形式,它能更轻松的嫁接在其中,迎风舞动。很多时候是自然发生的,并不是有意为之的。
昊楠
(一天
世界)
水果店
德国的摇滚音乐对于中国乐迷来说熟悉而又陌生,提到德国很多年轻的中国乐迷多半想到的是 techno,而稍微年长一点的中国乐迷则会想到 krautrock 浪潮中的一些,比如 Can 或者 Embryo 这样有代表性的乐队。JJ 来自于慕尼黑,现在也和 Embryo 这样的传奇乐队保持着非常良好的合作关系。所以,想问下 JJ,您如何看到德国的音乐环境对您音乐创作的影响?反过来,也想问一下睡狗和一天世界,如何看待现在黑胶回潮,流媒体音乐资源丰富后,国内对 funk/soul 类型音乐从一无所知到现在的小范围内趋之若鹜的时代背景下,对自己音乐创作的影响?
其实我最早开始研究音乐的时候,基本把全部注意力都放到了60年代晚期到70年代初期的美国放克音乐上。开始融入爵士和非洲音乐元素是后面的事情了。像 Can、Amon Düül 和Embryo,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是通过买盘才知道的。但当时也没有挖到像 Agitation Free 或者 Exmagma 那么深。但当我开始真正收集 krautrock 的时候,的确感觉到自己是受了很多启发,而且我开始意识到,德国的这些没人知道的乐队和美国的这些没人知道的乐队之间,似乎的确有很多平行的地方。比如这些乐队其实都只出过一张7寸或者专辑,就再也没有声音了。他们从来就不是音乐行业里的人,所以他们的表达里商业的考虑其实非常少。这点真的非常吸引我,也让我明白了,做音乐就是做音乐,要纯粹一点别去太计较商业上的接受度。
JJ
能听到各种不同的音乐肯定是好事,对创作的影响倒是不大。从以前到现在,我们一直都会找不同的东西听,新的、老的,流行的、不流行的,世界各地的。
abing
(睡狗)
肯定是更能够多元化的接触到这类音乐风格了,好事儿。
西西
(睡狗)
流媒体资源丰富了之后,应该是对大家有影响的。
但是我具体并不知道是什么影响。
李子超
(睡狗)
说实话,真正的音乐爱好者都会在不断探索和挖掘下找到一条自己的音乐道路,这和国内或者世界流行的趋势与环境关系并不大。另一方面,我们也相信好的音乐都会以各种形式的流传最终获得它的观众的瞩目与芳心,再加上流媒体时代的信息便利,大家能更为快速精确地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要因为某些东西变的流行就去投靠它,而是做出真正符合自己内心表达的东西。
昊楠
(一天
世界)
水果店
JJ Whitefield 在漫长的音乐人生涯中,用过许多的代号和形式发表过不同个性的音乐作品;睡狗的成员们在做睡狗之前其实也有过包括朋克、独立摇滚、迷幻摇滚这样的音乐经历;而一天世界的话,成员本身也都有着不同的背景和角色。所以,在这里也想问问大家,怎么看这种多元音乐文化背景对自己现场音乐创作的影响?会觉得这其实是一个加分项吗?
现在风格名词已经不太能去概括一支乐队了,大家都在吸取不同风格和背景下的音乐养分,玩的音乐风格边界越来越模糊,我认为是挺有意思的。一顿营养丰富的饭不光要有蛋白质,维生素和钙也不能少。
刘心宇
(睡狗)
我喜欢尝试不同的东西,我只是觉得很好玩,要是一成不变的话就会丧失热情吧。
abing
(睡狗)
是不是一个加分项我也不知道,但肯定会不同。虽然有时候需要在不同音乐项目中切换自己的角色,这也挺令人头大的。但终归来说,掌握了在多种音乐文化背景中创作的能力,写出来的东西才不会被认为是某种标准单一模式化风格的作品,而是让你变得更像你自己。
西西
(睡狗)
我个人尽量保持在不一样的项目中我自己的部分的内核——虽然我可能也不知道到底是什么。参加不一样的项目有没有加分我也不清楚,也许我自己说了也不算。
李子超
(睡狗)
首先,我们也都曾经有过一段朋克音乐的时光,深受某种朋克和 DIY 精神的影响。另外,关于多元性,我认为不仅仅是加分项,它可能是我们音乐或者乐队能成立的唯一/重要条件。我们不同的背景和身份给予了我们不同的思维方式,我们的音乐就是某种混合思维的产物。举手投足间,大家互换着眼神,律动互相改变着彼此,这是我们玩乐队的乐趣所在。
昊楠
(一天
世界)
水果店
除了在德国,JJ Whitefield 在美国的 Stones Throw、Now-Again,以及英国的 Ninja Tune 等厂牌也都发表过作品。而睡狗最近也在荷兰厂牌 Guruguru Brain 发行的合辑里贡献了一首歌。这次 JJ Whitefield 来到中国和睡狗以及一天世界一起演出,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独立音乐人,通过自己的作品不仅仅在自己居住活动的城市,更是在世界范围里参加或者建立起一个“社区”的概念。关于这一点,大家如何看待?特别是在这个如今被流媒体和算法包围的时代里,会觉得这个“社区”的概念是变得更加难能可贵,还是已经可有可无?
音乐本身就是门世界性的语言,有着把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到一起的魔力。在我看来,大家通过这种联动来互相震动是非常重要的。音乐里这种人性化的东西永远都是最重要、最能抚慰灵魂的。
JJ
能看到“社区”里的音乐人各种跨国合作碰撞出不同的火花,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刘心宇
(睡狗)
感受上是越来越可贵了。毕竟,北京能聚在一起的地方也越来越少了,也可能是我越来越宅了。能在当地有相互支持甚至影响的乐队是很积极的一件事。当然,能跟世界连接也很重要。
abing
(睡狗)
我自己周边一些音乐人朋友包括我自己可能都处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目前还不太了解所谓的“社区”概念,或者还从未进入过这个“社区”环境,但也非常期待这次和JJ的同台演出,或者将来有任何可以和世界各地其他同类型音乐人合作的可能性。
西西
(睡狗)
我身边是有一些大家都互相喜欢的乐队或者音乐人之类的,不过我觉得远远够不上社区这种概念。说不好是不是因为上述这些的原因,我觉得我可能一直都没有特别在乎这个事情。
李子超
(睡狗)
流媒体和快时尚(这也包括音乐)正在逐渐瓦解这个世界,社区概念早已变成一种奢侈。随着城市经济和科技的发展,线下面对面的实体交流慢慢转移到了碎片化的网络空间中。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都希望能再次建筑起一种社区或者说音乐场景。它能给你一种归属感,同时也能给你更多的灵感和勇气。
昊楠
(一天
世界)
水果店
无法抗拒地,我们现在已经处在了流媒体时代的中心,JJ Whitefield 的很多作品,包括睡狗之前的专辑和单曲也都可以在网上非常方便的收听到。特别对 JJ Whitefield 来说,像 The Poets of Rhythm 的作品,在今天其实获得了比原先实体发行时更大的关注和更多的收听。大家现在如何看待流媒体对自己音乐的影响?会觉得这是一个积极的帮助吗?乐队、音乐人自己会主动去在 Spotify、Instagram,或者 Tik Tok/Douyin 上做宣传和推广吗?
流媒体和 SNS 已经是我们全球化文化的一部分了。我们必须去适应它并利用它。尽管流媒体可能带不来多少钱,但至少他可以让那些原本根本不会接触到你音乐的人听到你的歌。
JJ
流媒体能让人更方便地听到更多东西。我有很多让我感到惊喜的音乐,都是在 Spotify 上发现的。我认为没什么不好,对乐队和听众来说都是好事,更适应这个时代。我们顶多是在 SNS 上发发乐队的近况,没什么可宣传的。DDDD
刘心宇
(睡狗)
我没有经历过唱片消费的年代,从小到大一直在网上冲浪,对音乐的绝大部分认知都是通过网络建立起来的。如果没有流媒体,我应该也不会知道 JJ。所以,流媒体对我来说还是很积极的。睡狗有 Spotify 和 IG,有新歌或者什么值得分享的新鲜事,就会主动发一发。
abing
(睡狗)
Spotify 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平台了,毕竟听作品是让大家认识一个乐队最好的方式了。然后就是到现场来,让大家知道我们要演出了。这应该就足够了。没太想过其他的宣传和推广方式。
西西
(睡狗)
睡狗好像有 IG?不过没什么可以宣传的吧,我们有什么好宣传自己的。
李子超
(睡狗)
正所谓不能毁灭它就接受它,我们也会时不时地运营一些社交账号,我觉得比较好玩的是,这些平台可以帮我们把我们的音乐概念,用视觉化的形式推波出去,让我们的音乐概念更立体,更直观。我们想做的并不仅仅是音乐, 而是一种成体系的审美。
昊楠
(一天
世界)
水果店
我们都知道 funk/soul、jazz 这类音乐,是即兴性很强的。许多歌曲的录音室版本和现场版本其实会有比较大的出入。甚至有时候即便是一首歌在每次现场,也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不同的呈现。对这次出演的三组音乐人来说,你们在现场演出的时候,也都会有相比录音室版本比较不同的呈现吗?大家如何看待这种现场演出时的即兴的感觉?会是一个相比录音室或排练室更具有吸引力的地方吗?
我大部分的歌其实都是把现场即兴的部分算在里面的。我没有一首歌是一模一样演过两次的。爵士是最强调音乐上自我表现的音乐,而你也可以带着爵士的这种影响去演奏大部分音乐,甚至古典音乐。虽然我们现在只是看着乐谱来演奏,但其实以前也是即兴演奏出来的。所以,我觉得可以通过每次演出,把音乐的流动、变化和发展展现出来,是非常重要的。
JJ
有时在现场会有一些对录音室作品的改编,我们认为这才是现场有意思的事情。
刘心宇
(睡狗)
我们好像都不是能放松即兴的乐手。对于观众来说,现场肯定会更独特一点,毕竟每场都是唯一的演出,曲目、声音、演奏状态,这些都不太一样。
abing
(睡狗)
睡狗比起即兴确实更着重乐器之间的编排和互动,这些基本都是在排练时已经确定的了。但录音室呈现可能是更为固定的、平面的,现场是更加可视化、富有动态、一次性奉献的,当然可能错误率也更高哈哈哈。
西西
(睡狗)
睡狗大部分的段落改动会在排练的时候敲定,我们没有特别多的即兴段落。我有时候会演一些不一样的细节,但是段落不会变。
李子超
(睡狗)
我们的音乐其实是成结构性递进的,每一部分都有它存在的意义,所以其实我们目前的音乐没有那种即兴的段落。不过随着 tga 和老肚加入到我们的编排当中,我们的音乐就出现了很多即兴时刻;老肚本身拥有极高的乐感,她的小打与和声千变万化又不离其宗,而 tga 的萨克斯自由地浮动在我们编织的网上,极具个性的音色和收放自如的演奏方式很像一个情绪化的高中生不良少年;这都绝对是现场的亮点。
昊楠
(一天
世界)
水果店
这次演出的三支乐队,每支的乐器配置和人数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可以为我们能介绍一下到时候演出时的配置和一些比较出彩的地方吗?大家对自己演奏时使用的乐器或者扩声设备之类的,也会有比较特别的讲究吗?
我这次准备了些新歌和一些非常知名的老歌,带给中国这些可能没怎么听过我们歌的朋友们。当然,我也准备了一些“飞的”来挑战下大家。可以的话,我当然希望可以在台上全部用古董乐器,但大部分时间带着古董乐器走南闯北这既不现实,也不划算,哈哈。
JJ
我弹吉他,对设备倒是没有那么的讲究,很喜欢“老/破/旧”的音色质感。
刘心宇
(睡狗)
我们的阵容是吉他、键盘、鼓、贝斯、打击乐,还有两个管乐声部。这次,我们有新的键盘手西西加入,还有新的次中音萨克斯风手,宝宝盘乐队的 tga。我自己一直弹一把经典好看的 Fender P 贝斯,装了一套弦几年没换,简单又酷。
abing
(睡狗)
我弹键盘。日常录音和创作,我自己很喜欢 Farfisa、Hammond B3、Mellotron、Marxophone 这类乐器。质感上,喜欢具有“年代感”的比较 “rough” 的音色。但也确实因为有有些乐器内地非常稀少,或者搬运不便,想要使用这些乐器演出,有时候就会困难重重。所以,关于这场演出的配置,暂时还没想好。先考虑考虑。
西西
(睡狗)
我们这次有7人演出,我是打鼓的。在北京我会用自己的鼓。我的鼓非常得好听。
李子超
(睡狗)
我只知道 tga 的 sax 很 vintage,也很贵(^^)。对我们来说,可能更多是音色上的一些小追求吧。首先我们都是 vintage 音色的追求者;然后,我们不想用任何失真的效果——这可能是出于某种叛逆,也是想营造更干净和简单的声场;另外,我们也很受冲浪音乐的影响,导致作为吉他手,我对弹簧混响和颤音效果有一种比较狂热的追求。
昊楠
(一天
世界)
水果店
最后一问:睡狗的成员在很久之前就一直在国内推荐分享 The Poets of Rhythm 以及 The Whitefield Brothers 的音乐。所以,这里也想问一下 JJ,作为一位音乐前辈,对睡狗和一天世界的音乐有什么样的感受?最后,能不能让 JJ 推荐一首自己对睡狗和一天世界印象比较深的曲子?同时也想问一下睡狗和一天世界,有哪些 JJ 的曲子是你们期待听到的,可以分享给我们,让即将参加演出的中国乐迷们提前做个小热身?
嘿,睡狗真不错!老夫好喜欢!!我听到了点放克、爵士还是图书馆的影响在里面,还有点 krautrock,笛子加的也好。我可喜欢笛子了,最喜欢的乐器之一。
一天世界也很棒,“boo”里面那种正统的感觉很对我的胃口,期待现场版。
总结一下,睡狗我推荐 “Spotify 最受欢迎歌单”的第六首,歌名全汉字的那首(《小黄金树》)。一天世界我推荐“boo”!
JJ
Whitefield Brothers 的《地球逻辑学》是我最喜欢的专辑之一!
刘心宇
(睡狗)
最近印象很深的是 JJ 在 Madlib Invazion 发的那张 Ethio Meditations / Drama Al Dente。
abing
(睡狗)
《地球逻辑学》我也很喜欢,但我自己第一次了解到 JJ 是在一个 Spotify 歌单合集里,所在的项目应该是 Karl Hector & The Malcouns,也很喜欢。总之就是很期待看到他来演出。
西西
(睡狗)
我们之前演出和排练的时候都翻过很多 JJ Whitefield 的不同乐队作品。我们应该都很熟,能看已经很不错了,演哪首都没问题。
李子超
(睡狗)
疯狂推荐Karl Hector & The Malcouns 的 Unstraight Ahead 整张专辑。其实说来惭愧,我之前听到这张专辑的时候感觉如获至宝,经常从头到尾反复聆听,无法自拔。但是,直到很后来,我才知道这也是 JJ Whitefiled 的杰作。
昊楠
(一天
世界)
(完)
//采访/校译:Ming
//受访:JJ Whitefield
刘心宇/ abing/ 西西/ 李子超 来自睡狗
昊楠 来自一天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