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经太好了,但每次愈读愈害怕
文摘
2024-11-05 20:48
吉林
免费订阅点上方蓝色字 我家法王
我们今天讲的《维摩诘经》,是与整个佛法、佛教、东方文化,尤其是中国的文化关系最大、影响最深、历史最久的一本经。如果把本经只当作是在家居士所说的一本经,这个观念就不对了!《维摩诘经》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本位而解脱成佛的法门,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诸佛如何证道,如何得到解脱,如何证得菩提之路。现在国内外都流行的,如何求定。不管是内道或外道(内道是佛法的内明之道,心外求法的叫外道,不要把外道看成党派),乃至求健康长寿的,都想打坐得定,但往往不是光修止就是光修观。止观双运合起来修,才是佛法正路。止观是个名称,例如上面讲的十念法门都是止观,密宗修的也都是止观,禅宗的参禅也还是止观,参话头止在一念上,就是止,话头提起来参究就是观,没有一法能离开止观的。所谓修定、白骨观、安般法门等等,都是止观。不过我们这些众生们,修了半天,不要说得观了,能真得止的都很难。得止就是得定,举个例子,盘起腿来七天七夜不起来,管你有没有悟道,有得止的功夫,就算不得止也硬熬,熬得住也熬止了,做得到吗?所以大家不要骄狂了,说自己学这个门学那个门的,你能得止吗?以密宗来讲,我走遍康藏,密宗的喇嘛们当中,得止的不多,能止观双运就更难有了。但是止观修成了还只是个助道,不算得道,纵然四禅八定成就了,还只是助道品罢了。佛在《楞严经》说,「现前纵得九次第定,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这里我插进来说,宋徽宗时代,四川嘉州龙渊寺内有一棵大树被吹倒了,树根中间有一空处,有个和尚在里面打坐。众人惊讶不已,有人敲引磬引和尚出定,他自称法号慧持,出定后问众人:他哥哥慧远法师何在?原来他是晋朝时在这里入定,几百年后到了宋朝,才因大树被风雷吹倒而出定。纵然能入定几百年,仍然不是内明之道,只是意识境界。所以止观法门还是助道之法,这是站在大乘菩提道立场看小乘法门,只得了有余依涅槃,尚非般若解脱。纵然修得了止观助道之法,但不落于空的一边,才是菩萨道。若你耽著禅定,不肯起行愿,是犯大乘菩萨戒的。不过你不要拿这个话来当借口,叫你上禅堂打坐,就说不愿犯菩萨戒。
「虽行诸法不生不灭,而以相好庄严其身,是菩萨行。」这里说已经修行到了不生不灭的境界,照理讲应该是好得不得了,前念已灭,后念不生,当体即空,明知诸法不来也不去,就解脱了。修解脱道之人常常懒得修行了,那样的话,功德福德就不会圆满,因此色身也不成就。要功德福德圆满了,诸恶莫做,众善奉行,才相好庄严,此其一。我们再说个笑话,常有些太太们穿戴得珠光宝气,问我这样是不是不对。我说你看大殿上的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身上挂得比你多得多了。菩萨道就是这样,虽行诸法不生不灭,一切解脱,可以走寒山、拾得的路线,穿粪扫衣,但是为了弘扬菩萨道,而以相好庄严其身,所以口红尽管涂,珠宝随便戴。在小乘戒律中,戏鬘歌舞是犯戒的,大乘菩萨戒则准许,只要是以此兴功德,以此利众生,就不犯戒,也是大小乘精神不同之故。「虽现声闻辟支佛威仪,而不舍佛法,是菩萨行。」大乘菩萨虽然现声闻身,证罗汉果,或现缘觉身,证辟支佛果,很有威仪,但不像大乘佛法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大乘何以有如此成就呢?除了智慧,第一要行愿,不修福德不能得相好庄严之身,所以千万懒不得啊!光是偏向修道的话,连一半都成就不到,这又是一个题目。「虽随诸法究竟净相,而随所应为现其身,是菩萨行。」刚才讲的六妙门也是六个秩序、六个层次,一数息、二随息、三止、四观、五还、六净。唯心净土现前,也是净。修净土宗的净念相继与一心不乱,严格说来是两回事,勉强讲也可说一样。为什么再提出这个呢?诸法究竟净相达到了,八万四千法门中我们提了两法,六妙法门最后是净。第二个,念阿弥陀佛的净土法门,我为什么这样提?净土不只是阿弥陀佛有,譬如东方药师佛有琉璃净土法门,十方三世诸佛都有自己的净土法门,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也有净土的一面,这要研究《观佛三昧海经》就知道了,到了《维摩诘经》后面也知道了。
我们学佛的实在很势利,佛给我们介绍了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你只要念他一声就得好处,劝我们赶快念啊!这是我们导师教的,结果我们拚命去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没人先念一句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谢谢他的介绍。用世法看,我觉得好势利啊!所以我宁可念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其实呢,佛佛道同,没有差别的,都有他净相的一面。真达到净相是究竟吗?非也。这与认为空就是佛法究竟,一样是错的,偏了,不够圆满。所以净相可以入佛而不能入魔,可以出世而不敢入世。所以「虽随诸法究竟净相」,不落在净的一面,同观世音菩萨一样,「而随所应为现其身」救世救人,应以何身得救度者,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应以下等身得救度者,即现下等身而为说法,因为不净也不垢。此所谓真正直指人心,不二法门在此。「虽观诸佛国土永寂如空,而现种种清净佛土,是菩萨行。」观行成就,乃至入定,亲证一切佛的国土永寂如空,以为是究竟,其实还是小乘境界。有一个寂灭,有一个空,就已经不空了,不清净了。寂灭和空也要舍掉,「而现种种清净佛土」,才是菩萨行。这是告诉我们不垢不净的道理。「虽得佛道转于法轮入于涅槃,而不舍于菩萨之道,是菩萨行。」最后讲到了佛道究竟,真正学大乘佛法之人,虽然证得佛道,虽然自利成就,也能转法轮利他,也可以随时入涅槃,不生不灭、不去不来,但是真正大乘佛道,只两句话:「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是智悲双运之法。智是般若成就,代表法身证得,解脱了,般若、法身、解脱,三样都圆满了,因此可以不住三有。但是大乘菩萨念念在慈悲中,虽然证得法身而跳出三界外,因为悲心而永远不入毕竟涅槃,生生世世在无量三千大千世界六道中度众生。「说是语时,文殊师利所将大众,其中八千天子,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当时文殊菩萨所带领的大众,有出家在家众、有天人天龙八部,可是,说这一段不二法门时得利益的,只限一种人,就是八千天子,只有欲界天以上的天人,才有这种智慧,能听得懂。因为听懂了,就发大乘心。我一再讲,《维摩诘经》翻译得太好了,文字容易懂,但是每次愈读愈害怕,因为每一字每一句里,包涵的意义太多了,但是大家都被文字盖过去了。我家法王说,一切众生都是在表法,我们不应该离开红尘而空去追逐出世法。世间法做好就是修行,要知道,道在红尘,一切都是法。一切都是修行。修行,远看是佛,近看是爱。嗡玛呢呗美吽!感恩佛佑众生!只要我们也做一朵清净之莲,莲花不必生在净土,心净则佛土净,清净心生智慧,一心念佛,不住一物,日行一善,不用往生也能到达极乐净土。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