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金观点 | 中金:联合解读政治局会议

企业   2024-12-10 17:39   北京  

中金研究

延续9月政治局的基调[1],本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给市场注入信心[2],政策方面出现多个新的提法。从政策目标上来看,对增长要求更加明确,对“楼市股市”的表述也十分清晰。从政策方向上来看,扩大内需排在首位,提振消费、改善民生的倾向进一步突出。从政策基调上来看,货币财政政策都更为积极,首次提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在具体的政策展望上,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明年‌财政政策力度有望显著高于今年;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或通过综合施策打开,结构性货币政策或明显加码;全方位扩大内需,增量举措可能更加侧重消费;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总体而言,政策组合符合我们所判断的金融周期下半场“紧信用、松货币、宽财政”。我们将从宏观、策略和消费行业角度进行详细解读。

宏观




聚焦扩大内需


延续9月政治局的基调,本次政治局会议进一步给市场注入信心。今年9月政治局会议以来,货币、财政、地产、资本市场各项政策协同发力,经济增长边际改善、以旧换新拉动消费增速、房地产新房二手房销量有所反弹、股票市场在波动中总体上升、地方债务置换政策快速落地,社会预期有所改善。但与此同时,物价仍然处于较低态势、GDP平减指数可能连续第7个季度负增长。我们在年度展望[3]中指出,过去几年来需求缺口持续累积,通胀得到有效提振的前提是增长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在经济运行不确定性仍然较大的背景下,本次政治局会议在政策目标、政策基调、政策手段等各方面进一步给市场注入信心,具体来看:


► 政策目标:对增长要求更加明确,对“楼市股市”的表述也十分清晰。与去年12月的政治局会议要求“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不同,本次政治局会议对增长的要求更为简洁,就是“推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此外,继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努力提振资本市场”之后,本次政治局会议明确把“稳住楼市股市”放在对明年工作的要求当中。


► 政策基调:货币财政政策都更为积极,首次提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本次会议指出“明年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总基调定为“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相比2023年7月[4]和12月[5]的政治局会议提出的“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本次会议强调“积极有为”,这一点与后面提出的“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调动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相呼应。其中关于财政政策的表述变为“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而2024年9月政治局会议[6]的表述是“加大财政货币政策逆周期调节力度”。关于货币政策的表述变为“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上一次提到“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要追溯到2009年经济工作会议[7],反映明年政策力度或显著大于今年。


► 政策方向:扩大内需排在首位,提振消费、改善民生的倾向进一步突出。与去年12月政治局会议不同,本次会议把扩大内需排在科技创新之前,明确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此外,在民生方面,本次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较去年12月“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也更为积极。


在具体的政策展望上,我们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


► 明年‌财政政策力度有望显著高于今年。展望明年,除地方隐债化解继续得到特殊再融资债券的支持,我们预计一般预算赤字率或为4.0%左右,高于今年的3.0%,新增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也有望继续扩容;在投向方面,财政或在惠民生促消费、促进房地产止跌企稳、实现政府投资适度扩张等方面综合发力。


► 货币政策宽松空间或通过综合施策打开,结构性货币政策或明显加码。除了降息之外,数量型货币政策方面,降准可能仍有50bp的空间,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可能会明显加码、推出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此前人民银行已经明确表示“正在研究允许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向有条件的企业发放贷款收购存量土地,人民银行提供必要的再贷款支持”[8]。


► 全方位扩大内需,增量举措可能更加侧重消费。会议提出“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对于消费的表述为“大力提振消费”,对于投资则侧重于“提高投资效益”。对比来看,明年扩内需的增量政策可能更加指向消费。11月8日,财政部长蓝佛安表示2025年将“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9]。我们预计,按当前的以旧换新进度,四季度以旧换新财政补贴规模可能在1200亿元左右[10]。如果明年保持全年力度不减,则所需补贴金额将明显提升。此外,民生领域也可能加大支持力度,10月28日国办发文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提出了生育补贴、个税抵扣、普惠托育、住房支持等举措[11]。从长期来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财政支出向更广泛的民生领域倾斜或是趋势。


► 进一步推动改革开放。一方面,会议提出“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和外部冲击”,在外部贸易摩擦可能加剧的背景下,更多需要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来“稳外贸、稳外资”。另一方面,会议提出“推动标志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我们认为,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列出了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要在2029年完成,因此2025年或率先推动部分标志性改革措施落地,有助于支撑中长期经济增速。

策略




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超预期,“岁末年初行情”再迎政策红利


中央政治局会议12月9日召开[12],从新闻通稿来看,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部分政策基调相比9月中央政治局会议更为积极,超出市场预期。会议提出要实施更加积极有为的宏观政策、扩大国内需求。通稿发布后,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富时中国A50指数期货出现明显升势。会议部署未来经济政策方向,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方面:


十余年来首提“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超出市场预期。针对当前经济形势,会议认为“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将顺利完成”。2025年,面对偏弱内需与不确定性较强的国际形势,稳增长政策有望继续加码。会议提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加强超常规逆周期调节,打好政策组合拳”,“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加强预期管理,提高政策整体效能”。“超常规”体现了政策的积极态度,其中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定调为2010年之后首次提出,后续进一步关注降准、降息力度。


“稳住楼市股市”定调同样超出预期。资本市场及地产领域,后续关注相关举措落地,会议定调有助于继续提振股票市场投资者信心。当前宏观调控正在逐步从传统的重投资转向重民生,以贴合经济结构从基建、地产和传统制造业向新基建、高端制造业、消费和服务行业转型的内在要求,会议提出“要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把握“岁末年初行情”,A股“大底”形成中。我们在9月底发布的《A股见大底了吗?》中认为A股“大底”正在形成中,10月初发布的《低位放量大涨的历史复盘与配置启示》中提示高换手率可能引致短期波折但不改中期趋势,12月初发布的《A股有望迎来“岁末年初行情”》中认为A股“波折期”可能正在过去,临近岁末政策重要窗口期,市场有望迎来“岁末年初行情”。展望后市,12月政治局会议的积极定调有望助力“岁末年初行情”。盈利端,近期公布的PMI、财政收支、工业企业利润、家电销售等多项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增长动能边际改善。政策端,9 月下旬以来我国政策明显加码,多部委围绕地方政府化债、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惠民生促消费等领域推出多项稳增长政策,投资者政策预期明显改善。结合当前海内外宏观环境看,国内有效需求不足仍为主要矛盾,海外压力边际提升正促使逆周期政策进一步加码。政治局会议延续积极定调,对明年经济工作做指引,有助于提振投资者信心。


短期关注非银、地产、泛消费领域。配置层面,短期结合会议部署来看,非银金融、房地产产业链、以及扩内需相关板块有望出现相对收益。中长期仍关注供需格局良好的景气成长、韧性外需等投资主线。


消费




强政策信号下,关注强者更强、边际复苏


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2025年经济工作,在消费层面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费、提高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我们预计消费鼓励政策有望进一步加码,进而带动消费更快修复。从前期的一些政策表述中可以找到部分的发力方向,包括:


1)以旧换新。11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13]介绍明年将“扩大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品种和规模”。


2)社会集团消费。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还提出较大规模的债务置换计划,我们认为有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债务压力,从而释放社会集团消费潜力,推动整体消费恢复。


3)冰雪经济及地方文旅。12月6日国家发改委[14]提出《推动东北地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实施方案》,将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央集中彩票公益金等渠道,支持符合条件的冰雪场地和文旅设施建设。我们认为“冰雪经济”及其它各地有特色的文旅经济,有望成为2025年的消费亮点。


更重要的是:鼓励政策的效应往往会由点及面,具备广谱性。消费是就业密集型产业,相关主体收入提升将提振整体消费力。我们认为此次会议的整体定调也有望改善居民消费信心。面对明确政策信号,我们思考,如消费进一步提振,未来谁的弹性更大?我们认为两类公司值得关注:


1)强者更强的大消费主赛道龙头。经过近年来的自身能力提升,大赛道头部企业战略清晰、效率更高、成本更低,通过份额提升实现业绩增长。如果消费进一步向好,我们认为龙头们有望体现出很好的业绩弹性。


2)CPI敏感的基础消费品公司。此前由于消费需求修复平缓压制价格的基础消费品如猪肉、禽肉、水产品等,作为CPI敏感项,我们认为有望受益需求边际修复带来的价格提振,并与量增叠加,带来业绩弹性的加速释放。


风险


零售环境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1]https://www.12371.cn/2024/09/26/ARTI1727327580274267.shtml

[2]https://www.12371.cn/2024/12/09/ARTI1733729150195394.shtml

[3]https://www.research.cicc.com/zh_CN/report?id=354740&entrance_source=ReportList

[4]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7/content_6893950.htm?utm_source=chatgpt.com

[5]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12/content_6919834.htm?utm_source=chatgpt.com

[6]http://cpc.people.com.cn/n1/2024/0927/c64094-40329327.html

[7]http://money.163.com/special/00253UK0/2009zyjjhy.html

[8]http://www.scio.gov.cn/live/2024/34977/tw/

[9]http://www.npc.gov.cn/wszb/zzzb47/

[10]https://www.research.cicc.com/zh_CN/report?id=355602&entrance_source=ReportList

[11]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410/content_6983485.htm

[12]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412/content_6991679.htm

[13]http://www.npc.gov.cn/wszb/zzzb47/

[14]https://www.ndrc.gov.cn/xxgk/zcfb/ghwb/202412/t20241205_1394866.html


Source

文章来源

本文摘自:2024年12月9日已经发布的《聚焦扩大内需 | 12月政治局会议点评》

张文朗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9 SFC CE Ref:BFE988

周彭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1 SFC CE Ref:BSI036

黄文静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80004 SFC CE Ref:BRG436

郑宇驰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110001 SFC CE Ref:BRF442

邓巧锋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070005 SFC CE Ref:BQN515

段玉柱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80004

吕毅韬 联系人 SAC 执证编号:S0080124050005


2024年12月9日已经发布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定调超预期,“岁末年初行情“再迎政策红利》

李求索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13070004 SFC CE Ref:BDO991

李瑾 分析员 SAC 执证编号:S0080520120005 SFC CE Ref:BTM851


2024年12月10日已经发布的《强政策信号下,关注强者更强、边际复苏》 
郭海燕 分析员 消费 SAC 执证编号:S0080511080006 SFC CE Ref:AIQ935

王思洋 分析员 农业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70004 SFC CE Ref:BTG198

庄铭楷 分析员 纺织服装 SAC 执证编号:S0080524060007 SFC CE Ref:BVC029

宋文慧 分析员 纺织服装 SAC 执证编号:S0080521070007 SFC CE Ref:BRH663
杨润渤 分析员 纺织服装 SAC 执证编号:S0080523060006 SFC CE Ref:BTS547


Legal Disclaimer

法律声明

特别提示

本公众号不是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金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只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研究报告的部分观点,订阅者若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有可能会因缺乏对完整报告的了解或缺乏相关的解读而对资料中的关键假设、评级、目标价等内容产生理解上的歧义。订阅者如使用本资料,须寻求专业投资顾问的指导及解读。

本公众号所载信息、意见不构成所述证券或金融工具买卖的出价或征价,评级、目标价、估值、盈利预测等分析判断亦不构成对具体证券或金融工具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投资建议。该等信息、意见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意见,订阅者应当对本公众号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评估,根据自身情况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中金公司对本公众号所载资料的准确性、可靠性、时效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公众号所载资料所造成的任何后果,中金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形式的责任。

本公众号仅面向中金公司中国内地客户,任何不符合前述条件的订阅者,敬请订阅前自行评估接收订阅内容的适当性。订阅本公众号不构成任何合同或承诺的基础,中金公司不因任何单纯订阅本公众号的行为而将订阅人视为中金公司的客户。

一般声明

本公众号仅是转发中金公司已发布报告的部分观点,所载盈利预测、目标价格、评级、估值等观点的给予是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前提条件,订阅者只有在了解相关报告中的全部信息基础上,才可能对相关观点形成比较全面的认识。如欲了解完整观点,应参见中金研究网站(http://research.cicc.com)所载完整报告。

本资料较之中金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存在延时转发的情况,并有可能因报告发布日之后的情势或其他因素的变更而不再准确或失效。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仅为报告出具日的观点和判断。该等意见、评估及预测无需通知即可随时更改。证券或金融工具的价格或价值走势可能受各种因素影响,过往的表现不应作为日后表现的预示和担保。在不同时期,中金公司可能会发出与本资料所载意见、评估及预测不一致的研究报告。中金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资料意见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中金公司可能与本资料中提及公司正在建立或争取建立业务关系或服务关系。因此,订阅者应当考虑到中金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资料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与本资料相关的披露信息请访问http://research.cicc.com/disclosure_cn,亦可参见近期已发布的关于相关公司的具体研究报告。

中金公司CICC
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中金公司)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为多元化的客户群体提供高质量金融增值服务,建立了以研究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投资银行、股票业务、固定收益、资产管理、私募股权和财富管理全方位发展的均衡业务结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