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给你一记耳光,你却把这巴掌传给了下一代。”
前几天和朋友聊天,她说自己妈妈年轻时因为没考上大学,被爷爷奶奶整整念叨了二十年。
可现在,她妈妈却成了孩子口中“最严厉的补习班班主任”。
这让我想起了更多生活中的案例。
那些曾经被体制内工作压得喘不过气的父母,如今却在拼命给孩子考公做铺垫;那些说着“自己当年补课补到吐”的大人,现在却给孩子报了七八个培训班。
这到底是人性的扭曲,还是生活的无奈?
01 记忆是带了滤镜的放大镜
每每和父母聊起他们的过往,十有八九都是苦大于甜。
“那时候连顿热饭都吃不上”、“补课补到半夜还要早起”、“考不好就挨打”...这些话听了无数遍,以至于我们都快背熟了。
可奇怪的是,当这些父母也有了孩子,他们却开始重复自己曾经最痛恨的事情。给孩子报了一堆补习班,看见成绩单就皱眉头,动不动就说“你看人家谁谁谁家孩子”。
我问过一位妈妈:“您不是说自己小时候被补课逼得很痛苦吗?为什么还要让孩子重蹈覆辙?”
她说:“现在想想,那时候补课确实帮了我很多。要不是补课,我可能连现在这份工作都没有。”
这不就是典型的“记忆滤镜”吗?把痛苦的事情美化,再把美化后的事情加倍“奉献”给下一代。
02 你以为的保护,也许是另一种伤害
最近我接触到一个案例,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小李的爸爸从小就在国企当会计,天天加班,节假日还要被临时召回。他总说:“这工作真是干得我快喘不过气了。”
但你猜怎么着?等小李大学毕业,他爸二话不说就把关系往单位打,硬是把小李也塞进了体制内。
“我不想让孩子在外面吃苦,体制内多稳当啊。”这是他的解释。
可问题是,你有没有问过孩子想要什么样的人生?你说的“稳当”,是不是就是孩子想要的?
这让我想起一句话:有些父母,把自己的遗憾当作孩子的梦想,把自己的痛苦当作孩子的财富。
03 别让焦虑代替了爱
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往往是自己最讨厌却又最遗憾没做到的事。
比如那些从小学习不好的父母,现在对孩子的成绩特别在意;那些没考上好大学的父母,现在对孩子的升学格外焦虑。
这不是爱,这是焦虑在作祟。
他们把自己的人生遗憾,硬生生塞进了孩子的必经之路。
他们总说“我不想让你重复我的错误”,却忘了问一句:“孩子,你想要什么?”
教育从来都不是复制粘贴,每个孩子都该有选择自己人生的权利。
与其把自己的遗憾和焦虑加诸于下一代,不如停下来问问:我们到底在害怕什么?
也许,最好的教育应该是让父母和孩子都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