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主义全是罪,自私自利一定对?

体娱   电影   2024-10-07 08:20   陕西  

我们经常会听到一个词,那就是“合群”。什么是合群,无外乎适合某一个群体的理念或者行动等等,合群的意思也不仅仅局限于认同,而是不会提出来相反的意见。即便是你深深的不认同,但表面上还是不反对的。这就属于合群。合群需要的是牺牲自己的一部分理念,如果你是特别坚持的人的话,自然合群很不适合你,合群很好吗?好像并不,它源于人们的不打破。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影片《身不由己》讲述的就是一个合群的故事。影片分为好几个小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在讲述合群与不合群的境遇,比如说为了让自己燃放烟花的事实不被人发现,硬撑着被烟花炸伤的老人不去医院,为了让自己跟自己的好朋友们一起疯玩,而不惜拍摄大尺度照片,将自己搞得乱七八糟的青少年,当然,也有不合群的人,比如说年轻的女老师并不认同自己的同事们对于一个学生的评价以及对于这个学生的家庭的评价,但不合群的后果显然很严重,这个女老师很快的被同事孤立了。



其实本片在一开始的实验上就已经说明了一切,当一群人赞同一个观点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去分辨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的,当你作为一个外来者来争辩这个观点的正确与否的时候,你将陷入到一个尴尬的境地,小女孩最终的决定是融入,即便是需要自己牺牲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要融入,因为不融入的后果很严重。



而一个人绑架一群人的方式也很简单,总要有人妥协来促成问题得解决,就如同巴士上,一个父亲带着自己的孩子来主动承认不是自己犯下的错误的时候,这种绑架就成功了,犯错者逍遥,无辜者被责难,而我们重新审视整个过程的时候,却也是五味杂陈,究竟谁对谁错?然而不论是犯错者还是无辜者,后来都沉沉的睡去了,似乎也没有谁在意谁对谁错,大家更在意问题会不会解决,只要是问题解决了,错误与否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人群会承担责任吗?不会的。当醉酒的女孩被所有人都抛弃的时候,没有人意识到这是错的,哪怕上一秒,醉酒的女孩还是他们中的一员,然而危急关头,所有人逃开的时候,都忘记了还有一个不能逃开的人。这个时候,群体的自私性便被赤裸裸的呈现出来了,似乎没有人意识到这个行为是错误的,大家都有着自己的理由,但唯独没有救人的理由。



这部影片非常独到的为观众们展示了群体与个体之间的关联以及群体与个体之间的不同。所有关于群体与个体的思考全部通过这几个小故事清晰的呈现给观众。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这两个常见的片段究竟谁对谁错?即便是真正的要有所主张,我们也不能很清晰的分辨。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即便是本片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日常生活中,我们依旧是无法遵从,原因在于利益纠葛。



人总是会为了自己的权益而做出一些反应的,如果没有反应的时候,更多的是自己的权益没有受到侵害,没有了代价,权益自然无法成为约束一个人的规则体系。既然权益没有受损,那么为何要独树一帜呢?就如同年轻的女老师那样吗?女老师自然是对的,不同的人需要用不同的方式来开发,但是对于大多数老师来说,这样做无疑是给自己找麻烦,他们更愿意用同一种方式来解决所有的问题,而不是看到事情的另一面,因为看到了事情的另一面,则需要自己付出更多的精力以及代价,这是大家所不愿意的。



女老师当然没错,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能力去这样做。迎合的代价很小,隐藏自己的观点,然后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因为在人群中,没有人计较你说的是对是错,而不合群的相处形式确实是彰显性格,但更多的时候,并没有谁愿意跟一个麻烦制造者有关联,即便这种麻烦的制造是正向的。大家更愿意聚集在一个大致能辐射所有人的基准线旁边抱团,因为这样,才能取暖。独行者的代价,并没有人愿意承受它,即便是独行者的方向没错。



合群产生的群聚效应是人们所遵从的,但是合群产生的边际递减作用也是人们所忽视的,当灾难发生的时候,群体是不会顾及到个体的利益的,这就如同片中的青少年一样,高兴的时候大家都是朋友,一旦发生了问题,所有人一哄而散,而代价只会让最后的人承担,这就是问题。



但这样的事情谁对谁错呢?其实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生活哪里能想电影般简单明了,是非分明,很多时候,我们所面对的都是一环套一环的问题,新问题不断地产生,旧的问题不断地被消解。一个答案不能指导所有的问题,同样的,一个问题也没有办法获得更为准确的答案。这或许才叫“生”不由己。


……

你好,再见

抽屉电影
每天为你推荐一部经典电影,风雨无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