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冬至还有两天,在黑龙江省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王春艳正和绣娘们一起飞针走线。前些年这个时候,王春艳都忙得脚不沾地。作为北安市乌鱼绣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她既要接待慕名而来的参观者,又要迎接相关部门的各类检查。
“今年的检查明显少了,全年只有一次。”王春艳说。今年7月,有关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到该公司检查年报、质量、消防安全等事项,半个小时就结束了。
今年以来,为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市场监管总局多次出台政策,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8月2日,印发《关于全面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切实减少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不必要干扰”。9月3日,出台《市场监管部门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举措(2024年版)》,提出在行政执法中坚持过罚相当原则和比例原则,行政处罚要坚持宽严相济。11月1日,印发《关于牢固树立监管为民理念 推行服务型执法的指导意见》,提出构建“预防为主、轻微免罚、重违严惩、过罚相当、事后回访”的服务型执法模式。11月1日,印发《市场监管执法行为规范》,明确执法活动“八严禁”“十不得”禁止性规定,强化刚性约束。这些政策出台后,迅速在基层得到落实。
避免重复检查,关键在于建立责任清单。北京市通州区建立“无事不扰”企业清单,包含企业9735家。7月至今,该区检查量较去年同期下降79%,全区终止了393次重复检查任务,重复检查减少87%。
规范涉企执法、监管行为,要做到预防为主。天津市津南区以食品安全领域为突破口,通过信用风险分类管理形成“体检报告”,帮助经营主体“找病根、去病灶”。“辖区企业对我们的监管执法越来越满意。”津南区市场监管局局长于俊东说。
推行包容审慎监管,呵护经营主体的积极性。上海某私募基金公司由于没有充分了解企业年报内涵,在填报“是否发生股权转让”这一项时,本该填“是”却选了“否”。青浦区市场监管局按照包容审慎监管机制,没有将该公司列入经营异常名录,而是指导他们及时改正错误。今年下半年,该局对560个案件当事人作出不予处罚决定,为这些“四新经济”经营主体减轻了压力,增添了活力。
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还公布了三批“行风建设助力优化营商环境”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编后
作者 | 中国市场监管报记者 王国明 李春 通讯员 曹巍
编辑 | 黄星蓉
审核 | 倪泰
更多好文
点击阅读
点亮在看,你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