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吃什么?”“随便。”
“今天去哪儿玩?”“随便。”
“这件衣服还行吧?”“随便。”
......
作为家长的你,是不是也经常能从孩子口中听到“随便”这两个字呢?
起初,你可能觉得这没什么,孩子的语言能力还不丰富,使用“随便”来应对问题很正常。
但是,如果“随便”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几乎成为孩子的口头禅,那么你就必须要警惕了——
因为,你的孩子很可能正在向你“求救”!
“随便”背后隐藏的求救信号
每当孩子说“随便”,他其实可能想表达以下信息:
1. 我已经熬不住了
有研究发现,长期承受压力的孩子很容易通过“随便”来发泄情绪。
比如面对父母的问话,他内心已经焦虑到了极点,可碍于情面又不好直接说厌烦,只能用“随便”来敷衍。
实际上,他想表达的是:
我真的很累很烦,已经熬不住了!
2. 我的想法根本不重要
孩子的“随便”,也可能意味着:你根本不在乎我的想法。
每次你都随心所欲地决定,我说什么都没用,那我当然也“随便”你决定啦。
这样的回答,其实是他内心的反叛:
你不把我的想法当回事,我也不在乎了。
3. 我很失望也很绝望
还有一种情况是,孩子曾经很在意你的建议,可你却总是让他失望。
久而久之,他就默认你的建议没用,你再问也没用,他只会习惯性回答“随便”。
这种“随便”其实是对你的一种失望和绝望。
4. 我不相信自己能行
自信心不足的孩子,也会经常说“随便”。
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决定一定是错的,所以你决定吧,“我随便”。
这是他内心对自己能力的一种怀疑,也是对你的一种依赖。
5. 我感到很委屈
最后一种情况是,孩子通过“随便”,表达自己的委屈。
比如,朋友去游乐园,他也想去,你却不让他去;别的孩子都有,他没有,也只能回答“随便”来忍气吞声。
这其实是他内心的一种控诉:
你让我很委屈,我已经不想争辩了,随你吧。
造成“随便”心态的家庭环境
当一个活泼开朗的孩子,越来越经常地说“随便”,我们就要反思自己的家庭环境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通过前文的分析,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 期望过高的父母
有些父母对孩子设定太高标准,要求孩子必须优秀,必须第一名。
可这种期望往往超出了孩子的能力范围,压力一大,孩子自信心下降,只能通过“随便”来回避。
2. 情绪化的父母
也有父母脾气不好,动不动就对孩子大喊大叫,久而久之,孩子不敢再给自己的想法,只能回答“随你”“随便你”。
3. 授权不足的父母
有些父母不让孩子自己做决定,不给孩子授权,而是事事以“我知道最好”的态度替孩子安排。
长此以往,孩子就丧失主动性,默认你决定,自己回答“随便”了事。
4. 关系疏离的父母
还有一些父母和孩子交流不够,不了解孩子的想法。
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父母也不采纳,久而久之孩子就默认了“随便”。
5. 管教过度的父母
最后还有些父母管教过度,要求太多,孩子的生活全面受约束,长期压抑只能选择回答“随便”来发泄情绪。
无论是哪种情况,作为父母的我们都要反思:
是不是太过逼迫孩子?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和委屈?
这样的家庭环境,才会渐渐榨干孩子内心的活力,让他不断通过“随便”来表达无奈。
当孩子常说“随便”,父母该怎么做?
那么,当你发现孩子说“随便”的频率越来越高时,作为父母该如何做呢?
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1. 和孩子沟通,找出“随便”背后的原因
不要一听到“随便”就恼羞成怒,而要平和地和孩子沟通,表达你注意到他经常这样说,让他诉说真实想法。
2. 避免情绪化的批评
即使孩子做错事,也要控制情绪,不要动怒地批评孩子。
理性地给他讲后果,而非通过吼叫发泄不满。
3. 学会倾听,代入孩子角度想问题
在和孩子的交流中,学会倾听孩子真实想法,设身处地替孩子着想,而非强加自己的想法。
4. 给孩子足够的亲情和关注
多给孩子正面的关注和表达爱意,让孩子感受到他对你的重要性。
花时间陪伴孩子,让他觉得自己被重视、被在乎。
5. 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避免过度管教
学习正确认识教育孩子的方法,避免管教过度而扼杀孩子的主动性。
爱孩子不等于要时时监管、约束孩子的一举一动。
6. 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保持积极乐观
工作生活再忙,也要注意自己的心理健康,保持积极愉悦的心态。孩子也容易受家长情绪影响,从而造成压力。
孩子经常说“随便”,其实是一种无声的呼救。
作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倾听孩子内心的声音,根据他的实际需求,调整家庭环境,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