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能玩一下手机吗?”你的回答,决定孩子的未来!

文摘   育儿   2024-11-19 07:15   浙江  

孩子放学回家,或是休息日时,不少家长都会在这段时间给孩子适当放权,鼓励他们合理安排闲暇时间、学会自我支配。

但与此同时,孩子们经常会提出这样一个请求:

”妈妈,我能玩会手机游戏吗?”

当听到这个看似无心的问题时,您是何种反应?是毫不犹豫地直接应允,还是会有所顾虑呢?

不要小看这个问题背后,其实蕴含了对孩子未来发展的重大影响。

顺从总是最easy的选择

很多家长,往往会下意识地选择纵容孩子的要求,毫不犹豫地应允他们放假期间可以肆意玩手机游戏。

表面上看,这无疑是一种最简单直接的回答方式。

孩子提出了要求,家长通情达理地予以满足,是否就很人性化了呢?好像也没什么不妥的。

但更深层次地思考一下,就会发现这样做其实并不太合适。

因为一味地纵容孩子在放假期间肆意沉浸手游,只会让他们养成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自觉地便容易逐渐丧失了自律和自我约束能力,只知玩乐而忘记了生活的重心应该放在哪里。

与此同时,视频成瘾也可能使孩子变得暴躁易怒,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极有可能直接对孩子的视力和身体健康构成直接威胁。

长此以往,孩子自控能力的缺失和生理亚健康状态,都会严重阻碍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

所以单纯地纵容和由着孩子们玩乐,未免有些放任自流了。

只顺从孩子,忽视了作为家长应尽的教育职责。

简单拒绝可能也会适得其反

既然一味纵容并不合适,是否就应该简单拒绝孩子玩手机的要求呢?

很多家长也确实会采取这种方式,生硬地下一种不容置疑的命令。

这样做固然可以避免上述纵容的不良后果,但它同样存在另一个弊端

——很容易扼杀孩子的求知热情,遭到孩子的强烈抗拒,从而造成家庭不和谐。

我们应当知晓,孩子天生就具有好奇心和探索欲。

他们渴望通过新奇有趣的事物,来满足自己的学习和娱乐需求。

手机游戏正是这些需求的一种体现形式。

如果我们草率地予以否定,反而可能会让孩子产生一种逆反心理。

不但无法激发他们对学习探索的主动性,甚至还可能诱导出更加叛逆的行为。这对亲子关系的维系,显然会造成严重伤害。

同理,如果我们给孩子发布单纯的禁令,却又缺少必要的解释说明,他们也很可能无法理解我们的用意。

而一旦得不到理解和支持,我们的做法都会形同虚设。

所以,简单的否定和权威式的禁令,其实都并不是很好的教育方式。

因为这会引发孩子的心理抵触,从而极大地阻碍了我们达成管理目标的良好预期。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秉持包容理解和循循善诱的教育态度。

耐心引导才是正确之道

看到这里,我相信您已经明白了我的思路。

既然一味纵容或是简单苛禁都并非上策,那么我们就应该以包容理解的方式,耐心引导孩子们正确使用手机,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

首先,作为家长我们一定要正视孩子求知求乐的本能需求。

我们无权简单地剥夺他们这份权利,而应该用理性包容的态度予以认可和支持。

毕竟,手机游戏并非完全是坏东西,它只要把握好度,同样可以为孩子带来乐趣。

其次,我们要耐心听取孩子提出的要求,了解他们对此的渴望程度。

与其简单地拒绝,不如先倾听孩子的想法。

一方面可以培养孩子的沟通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们把握引导的分寸。

在听取了孩子的想法后,我们也应该给出自己客观理性的分析和看法。

诚恳地向孩子解释过度沉溺手游的种种不良影响,让他们自主意识到行为的风险。

不要简单地说教,而是以他们能理解的方式加以解说。

当孩子们理解了危害,又通过我们的引导认识到客观性后,就应该与孩子们达成共识。

不是一味禁止,而是在许可儿童游玩的同时,明确规定一定的时间和游戏类型限制。

比如每天固定时间玩手机,并且只限于一些益智类或教育类游戏。

一旦发现沉迷的倾向就要立即制止。

这样不但可以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也给了他们自我管理的自由,最重要的是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通过这些循序渐进、因材施教的引导方式,孩子们自然就能在玩乐中认清行为的利弊,主动形成自律意识,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也因此而收获了孩子们的理解和信任,进一步促进亲子关系的发展。

这才是真正高明的育儿之道。

好了,今天就和大家聊到这。
有劳各位点一下“星标”“在看”,以免没能及时看到之后的文章,万分感谢!

文末送福利


朵拉育儿
985硕士,家有俩宝。分享科学育儿知识,亲子经验,家庭教育,助力千万爸爸妈妈一起自我成长和提升学习,做孩子聪明称职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