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 者 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教育引导全社会自觉遵守法律、遵循公序良俗。”为贯彻落实全会精神,深入推进全省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推动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节俭养德、文明理事等社会风尚更加浓厚,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在“文明江西”微信公众号开设“乡风文明我来谈”专栏,陆续刊发11个设区市文明办主要负责同志、23 个省级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工作重点联系县(市、区)常委宣传部长学习全会精神署名文章,供交流借鉴。
聚焦“三个坚持” 推进移风易俗
杨祥文 赣州市信丰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之“魂”,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近年来,赣州市信丰县坚持问题导向,疏堵并重、综合施策,深入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破除陈规陋习、传播文明理念、涵育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内生力量。
坚持高位推动聚合力,构建共建共治格局
一是健全工作责任体系。制定乡风文明行动年度项目化任务清单、关于进一步遏制高额彩礼的若干措施等文件,明确各成员单位工作职责和工作任务,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带头抓、政府具体负责、各部门分工落实的工作模式,为移风易俗工作凝聚多部门、多层级工作合力。
二是引导“关键少数”带头。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以身作则,严格执行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两报告一承诺”的“硬约束”制度。实施“信才回归”“乡贤回归”工程,积极发挥乡贤联谊会、各级商会等社会群体作用,引导新乡贤支持家乡基础设施建设、参与奖教助学、指导修订村规民约等,推动农村移风易俗。
三是动员群众主体参与。开展“村民乡村夜话”“网格铜锣会”等活动,把政策宣讲、公益事业、道德评议、纠纷调解、群众诉求、产业发展等列入议事范围,打造“有事好商量”协商议事品牌,不断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涵养文明乡风。
坚持靶向发力强攻坚,提升精准服务质效
一是摸清底数结对服务。将移风易俗工作融入“党建引领‘三化’治理 强基为民”工作,整合村(组)干部、文明实践员、网格员力量,摸清适龄未婚青年底数,结对入户延伸服务触角。吸纳村(组)妇女干部、退休党员干部、“五老”人员等成立信丰县“橙双橙对”公益红娘志愿服务队,为适婚青年开展免费婚介、婚姻家庭教育辅导等公益服务。
二是舆论先行浓厚氛围。线下通过组建“三佬表”调解队、好人宣讲队、“橙乡红”合唱轻骑兵等特色宣讲队伍,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线上通过创作《回娘家》《移风易俗 婚事简办》等移风易俗微视频进行展播。编排采茶小戏《番薯渣斗辣椒嫲》、情景剧《婆婆也是妈》等主题文艺作品,开展文艺巡演、送戏下乡,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教育引导群众树新风、扬正气。
三是典型引领示范带动。注重发挥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文明家庭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开展“好媳妇”“好公婆”“好村民”等系列典型评选活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出台信丰县“零彩礼”“低彩礼”家庭礼遇机制,包括荣誉激励、创业扶持、健康体检等8项优待政策,以正向激励有效引领乡风文明。
坚持创新方式善治理,健全常态长效机制
一是积极引导群众自治。突出群众主体作用,指导各村(社区)建立红白理事会,推行婚嫁彩礼事前干预制度和抵制高额彩礼道德红黑榜公示制度,因村施策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和《红白理事会章程》,严格落实在婚丧喜庆事宜中“事前引导、事中服务、事后宣传”工作制度。探索试行“文明积分+信用积分+积分超市”模式,提高移风易俗事项在文明积分制中的分值,增强群众践行文明新风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是约束监督从业人员。对婚介婚庆从业机构、红娘媒婆从业人员数、丧葬用品市场经营者开展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对相关从业人员常态化开展普法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移风易俗教育。积极推进红娘协会建设,规范协会章程,促进婚介行业健康发展。组织开展婚庆婚介、殡葬领域市场价格和竞争行为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市场经营主体价格和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
三是深化拓展文明实践。坚持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载体,组织开展集体婚礼、集体颁证、青年联谊等活动20余场,邀请领导干部、身边好人、道德模范为新婚夫妻颁证证婚。创新打造“5·20文明夜市”志愿服务品牌,推动县级优质资源下沉,在农村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橙乡晒歌会、村BA、泥地村超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改变观念、在实践中提高认识。
下一步,信丰县将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工作机制,实施文明乡风建设工程,以久久为功、持之以恒的定力和耐心,持续推进移风易俗改革,推动城乡焕发文明新气象。
监督曝光
大家记得把“文明江西”设为“星标★”
热点视频推荐
↓↓↓
-3℃!中雨!雨夹雪!江西天气大反转
来源:文明江西
栏目编辑:邓望
栏目校对:邓强
责任编辑:黄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