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化隆】化隆解锁土地种植新模式

文摘   2024-12-11 15:02   青海  


一入冬,乡村的脚步似乎变得缓慢起来。一场大雪过后,田野里更显宁静。然而,冬季的海东市化隆回族自治县巴燕镇金家庄村里异常热闹,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认真倾听着金家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冶成良介绍“统种共富”土地合作经营模式一年来的收支明细及分红情况,村民们依次上前领取分红款……

冶成良口中的“统种共富”,正是化隆县探索农村产业发展新路径,率先在金家庄村创新推行的“党建引领、支部领办、村民入股、统种共富”的新型土地种植模式。

经过一年的试点种植,这一农民“成本共摊、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收益共享”的种植模式,得到了政府与广大群众的认可,并向化隆县广大农村地区辐射、推广,以促进更大范围的“一产振兴”和“共同富裕”。

村民拿到分红

小田变大田

仲冬时节,沿着巴燕镇乡道一路向北,行驶15分钟左右,便到了金家庄村。只见巴燕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韩永飞和冶成良站在雪还未融化的地里指着远处规划来年的打算。

金家庄村共301户1178人,2017年实现整村脱贫,脱贫户84户334人、监测户4户20人,脱贫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30%,也是巴燕镇脱贫人口最多、脱贫面最大的村。

化隆县地处青海省东部黄土高原与青藏高原过渡地带,地形有“八山一水一分川”一说。位于浅脑山地区的金家庄村有124公顷耕地,且大多都是山地,机械进不来,产量上不去,一年下来村民们收入微薄。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已成为许多农民谋生的方式,他们远走异乡,村里留下了“老弱病残”和留守儿童,让种地成了一种负担。

土地是乡村的基石,是共富的源泉。为改善金家庄村“无人种地”的发展现状,2023年,由金家庄村党支部领办,成立了全省第一个由村民将土地入股到集体的专业合作社——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冶成良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合作社的开办,吸引村里80户村民自愿以土地入股,将集中连片的54.53公顷土地统一整合后,实施集体化经营,实现生产流程、农产品质量标准化。

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其中提出要总结地方“小田并大田”等经验,探索在农民自愿前提下,结合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逐步解决细碎化问题。

冶成良告诉记者,村民将自家的小田入股到村集体成立的合作社,土地经过推平地界、沟壑、田垄,将小田变大田,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统一耕种、统一管理、统一收获、统一销售。

“小田变大田后,还能分清楚我家的地是哪块吗?”“小田变大田后对咱们老百姓有什么好处?”“把土地交给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统一经营,咱们农户能有多少收益?”“我今年65岁了,外出打工干不了了,不种地我还能干啥?”……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心中的依赖。农民对土地有一种天然亲切感,有一种难舍难分的独特情感。变“小田”为“大田”,随之带来生产经营方式的变化,这对乡村而言是大事、新事、难事,村民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是正常的,这无疑是对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带领村民真正实现增收致富的一次严峻考验。

面对村民的困惑和顾虑,2023年,冶成良带着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全体成员走上了一条探索实践的道路。

连片的高标准农田

农户变股东

作为金家庄村“统种共富”的带头人,冶成良信心满满:“土地推平后,进行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科学管理,意味着村集体收益变多、成本降低、收益增加。”

为给村民吃上定心丸,冶成良还掰着手指给大家算了一笔账:“自家的土地入股后,每亩地有60元的保底金,秋收后按净收入的50%进行分红。”

为了能让金家庄村的土地生金,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的农业专家和农业技术团队对金家庄村的土壤进行多次抽样调查,掌握土壤质量变化趋势,并为合作社提出培肥地力、耕层改良、施肥施药等科学建议。经专家多次分析,最终确定金家庄村的土壤适宜种植高质高产的“青薯9号”马铃薯。

明确了思路,说干就干。今年春播之时,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在金家庄村实现首次开耕,标志着“统种共富”在巴燕镇落地开花。伴着熟悉的泥土气息,金家庄村的马铃薯种植工作拉开了序幕,田地里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村民冶金录今年68岁了,他家里的0.4公顷耕地常年种植马铃薯、油菜,但是从去年年底开始,他把自家的地交给了合作社种植,花甲之年的他不再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劳作了。“我们村的‘统种共富’实施后,我就把地交给了合作社,农忙时我在地里干活,一天还有120元的工资。”冶金录高兴地说道。

今年51岁的韩拜克家里养了3头牛,儿子、儿媳外出务工了,曾经的他只能靠外出务工来维持家用。如今,他将自家的地入股到合作社,他在合作社里当起了农机手。“以前年年守着这些地,风吹日晒,累死累活一亩地挣不了多少钱。现在我不仅能拿到分红,还能在家门口务工,每天有200元的收入哩!”掐指一算,韩拜克今年在家门口挣了1.3万元。

从农户变股东、从小田变大田、从手脚忙起来到腰包鼓起来……对于金家庄村的80户入股合作社的村民来说,“统种共富”最大的好处就是——既脱开了身,还拿到了钱。

统种促共富

“马铃薯生长周期短、耐旱且耐瘠、产量高,今年的亩产达到了3000多斤,实践证明,我们金家庄村很适合种植‘青薯9号’。”冶成良告诉记者,今年10月,金家庄村的54.53公顷马铃薯喜获丰收。

12月初,化隆金麦田集体种植专业合作社迎来了分红大会,金家庄村入股的80户村民均有收益,多则几千,少则几百。而分红的背后折射出来的是金家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和村民收入的“双增”。

得益于“统种共富”,今年金家庄村村集体经济入账30万元,发放人工工资37万元。这意味着,只要参与到“统种共富”的村民均有收益。

一年好收成,最抚农民心。金家庄村在化隆县率先开展“统种共富”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目标已初步实现。

韩永飞告诉记者,在实施“统种共富”过程中,巴燕镇坚持将项目务工作为带动群众致富,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为脱贫户、监测户解决就业岗位,为困难群众增加务工收入。在两个“统种共富”项目点,共计吸收500余人就业,发放工资90万元,真正让农民实现了“土地入股、保底分红、按劳取酬、二次返利”。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下,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角色,发挥着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落实党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重要作用。

在这一场土地变革中,巴燕镇向改革要动能,大力推广“统种共富”土地规模化合作经营模式,有效弥补了“共同富裕”与“谁来种地”之间的空白点,实现了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统种共富”在带动集体致富外,还解锁了诸多新功能。先行先试形成的阶段性成果,不仅仅是连片良田种植效益的大幅提升,更是现代农业新业态的不断生长,通过各族群众一起务工、一起增收,农村社会治理得到有效改善,群众“精气神”更足,“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意识不断增强,形成了经济发展与基层治理的良性互动。

改革创新,敢为人先,巴燕镇走在了前列。“统种共富”是化隆县广大农村地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创新,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产业融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3年以来,化隆县在巴燕镇、昂思多镇等乡镇率先推行“统种共富”,有效解决了农村土地撂荒和农业收益低下的难题,进一步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2024年,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入160万元,助力化隆县开展“统种共富”,试点乡镇13个,村33个,参与农户3242户,入股面积达1445.47公顷。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统种共富”这一模式将不断完善,有力有效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记者手记:

幸福就在希望的田野上。

什么是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动力?

对于农民而言,是丰收后稳定的增长收入;对于乡村而言,是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带给大家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对产业而言,是立足资源禀赋优势,进一步把乡村产业做大做强。

“统种共富”种植模式通过整合土地等资源,提高了农业生产的规模和效益。地力强,好种地,村民种植意愿愈加旺;地连片,产业兴,乡村全面振兴呼之欲出。

巴燕镇乃至化隆县上下齐心推动“统种共富”种植模式,正是在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新路子。田还是那块田,变的是种田的理念。对广大农民来说,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好,就是改革成效最直接的体现。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在巴燕镇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美好未来的种子已经萌芽。

 监制 | 李玉峰

 责编 | 张玉忠

 审核 | 鲁永军 李生乾

 编辑 | 桑杰吉

 邮箱丨hualongrongmei@163.com

 来源丨海东日报

化隆融媒
新型主流媒体,讲述化隆故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