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就时代的缩影——从鲍加艺术人生回溯安徽现代美术发展历程

文化   2024-12-10 11:33   安徽  


安徽省美术馆

“为春天着色——鲍加艺术研究展”

是文化和旅游部2024年全国美术馆馆藏精品季

入选项目。


这是一次立足馆藏美术资源、

挖掘地域美术史料、

梳理安徽现代美术发展脉络、

聚焦名家个人研究的有力探索,

也是深入学习践行习近平总书记

给中国美术馆的老专家老艺术家回信精神的

一次最新成果展示。



鲍加(1933.09-2021.11)是新中国培养成长起来的全国著名油画家,他终身勤于艺术创作,兼任美术组织工作,是新中国安徽美术的重要奠基人,安徽现代油画的拓荒者。鲍加自1949年开始从事美术工作,自学成为现代优秀油画家,并在美术组织工作方面做出开创性贡献,鲍加是现代中国美术史上鲜有的独特个案。




展览共展出鲍加各时期的重要作品、小稿、速写及相关文献资料共计200余件,通过新的策划视角设置了五个版块,分别为“春晓:历史记忆”“春潮:岁月如歌”“春韵:行旅写生”“春色:为春天着色”“春晖:德艺育人”,全面呈现鲍加先生的艺术人生和多方成就。展览首先以鲍加亲自组织或参与的,在安徽发生的具有标志意义、转折意义的重大美术事件为着眼点,如1984年举办的“纪念渐江逝世32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合肥),1985年举办的“油画艺术讨论会”(泾县),1990年成立的“安徽省美术理论研究会”(合肥)等等,走访了档案馆、图书馆、烈士纪念馆等地,进行了大量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其次,以鲍加艺术历程为支点,开展艺术家关联性纪实采访,通过梳理鲍加艺术交友往来关系,回顾了与他有深厚情缘的艺术名家在安徽发生的往事,集中呈现了鲍加与刘海粟、吴作人、朱德群、罗工柳、艾中信、吕霞光、朱乃正等艺术名家相关的作品、照片和手稿等文献。此外,首次将鲍加作品与在他关心、提携下的部分安徽籍优秀画家的作品进行联合展出,意在呈现艺术的传承与学脉的延续,并借此表达对鲍加先生的致敬。展览在展出绘画作品的同时,配之以相关历史文献、纪实性采访视频、多媒体展示手段,力求以互文和互证的方式,立体地呈现先生精彩多样的人生。展览用情至深,资料翔实、亮度颇多。


展厅

现场






















# SPRING


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美术创作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焕发出勃勃生机,处处涌动着春的气息和生命的力量。





上世纪50代末至60年代初,正值青年时期的鲍加,秉持着为时代讴歌、为人民服务的热忱和真挚情怀,以敏锐目光捕捉有典型意义的历史瞬间,凭借卓尔不群的天赋创作出《大军回来啦》《毛主席在马鞍山钢铁厂》《淮海大捷》,在国内画坛崭露头角,在中国美术界引起了瞩目。他还曾经深入钢厂,走访一线工人,前往陈村水库、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等地体验生活。尤其是1979年建设的长江葛洲坝工程,他第一时间主动地深入大坝工地,与工人们一起住在工棚内,在火热的生产建设现场,去发现、感受、捕捉和表现新的题材。

鲍加的作品不仅体现出个人艺术审美的追求和创作能力,也展示出一个画家的责任和担当。他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人民至上,用画笔发出了时代最强音,同时贴近人民生活、饱含社会主义建设的激情,并指引着年轻一代艺术家走向新的认知,树立了引领者的良好风范。




鲍加、张法根合作《淮海大捷》

1961年 油画


鲍加《毛主席在马鞍山钢铁厂》

1958年 油画


鲍加《极目楚天》

1979年 油画小稿








鲍加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画家,

 还是一位优秀的艺术组织领导者




早在1960年中国美协安徽分会成立之初,鲍加便参与了筹建工作,赖少其先生是分会首任主席,鲍加是驻会副秘书长,负责处理日常工作。1978年,鲍加被推选为安徽省美协秘书长,主持美协日常工作。1988年又被推选为安徽省美协主席,直至2002年卸任,前后主持美协工作长达24年之久。鲍加在担任安徽美术界领导期间,非常重视美术学术研究、学术交流。在20世纪80年代,鲍加策划组织和承办了几场有重大影响的学术理论研讨活动,极大地推动了美术学术界的思想解放,并且积极开展省际、港澳台及国际联展巡展活动,影响和促进了安徽美术的繁荣发展。




1985年4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和中国美协安徽分会主办的“油画艺术讨论会”在安徽泾县举行,史称“黄山会议”,被誉为“油画艺术的春天”。此次会议处于中国新时期美术发展的历史节点,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油画界转折性的开始,是安徽现代美术史上的重要美术事件。鲍加是此次会议的重要组织者和参与者之一,他曾深情地回忆道:“六天的会议,天天都在讨论油画问题,各种思想观念得到相互的碰撞和激励。”这次会议是中国油画走向多元化的开始,推动中国油画迎来了“艺术的春天”。



鲍加的每一件作品都蕴含着对时代、对社会、对生活、对自然的深刻洞察和真挚深情,跨越了风格和技巧的束缚,始终忠于自我内心信仰的表达。他更是凭着满腔的热忱和赤诚之心为安徽现代美术事业殚精竭虑,其人格精神广受赞誉。回望他的艺术人生,不仅为梳理安徽现代美术发展脉络提供了有效的个案视角,也让人们欣赏美术作品的同时,感受红色经典的壮美和自然诗意的优美,并真切体悟坚持改革创新对美术发展的影响力。




供稿 | 郜雪倩

编辑 | 朱小洒

审核 | 刘文杨

终审 | 王岭




安徽省美术馆
安徽省美术馆对外宣传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