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巡礼 | 商学院(法学院):积极探索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教育   2024-10-31 22:11   浙江  

商学院(法学院):积极探索

新商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基本情况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成立于2017年12月,由原经济与管理学院和法学院合并组建而成,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创办于1983年的绍兴高专管理系,2024年4月在商学院加挂法学院牌子。学院秉承“厚德重道,经世济民”院训,践行“担当•合作•创新•有为”院风,扎根绍兴、放眼全球,聚焦“内涵提升、学科交叉、校地融合、国际合作”,奋力创建国内城市综合性大学一流商学院。

商学院(法学院)目前是全校学生规模最大、学科最丰富的二级学院,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国际留学生2860余人。涵盖经济学、法学、管理学3大学科门类,拥有工商管理学学硕与会计、公共管理、国际商务专硕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工商管理(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会计学(省重点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省特色建设专业)、公共事业管理(市重点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法学、国际商务等7个本科专业,设有新结构经济学长三角研究中心等9个省市级研究平台,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2个省级实践教学基地。学院以一流设施、卓越师资,多渠道培养有解决复杂实际问题能力、有发展潜力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学院师资队伍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136人,其中正高15人,副高37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0人,博士研究生合作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58人。入选“五个一批”、教学名师、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51人才工程”等各类省级人才22人次,拥有1个浙江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团队。学院先后聘任“鉴湖学者”讲座教授6人和外籍教师15人,以及一批知名高校、司法机关、企业界中的学者和专家为客座教授。



学院特色办学成效



1.坚持立德树人,“四化四抓”引领高质量发展

一是“系统化”抓思想教育凝练“担当•合作•创新•有为”院风,培育形成“越地•百生讲坛”校园文化品牌。重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工作典型案例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15门(其中省级2门)。大学生反邪教协会获省高校反邪教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一等奖2项,4人获得省级先进个人。学院获“卡尔∙马克思杯”校赛一等奖1项、校党章党史知识竞赛一等奖1项;二是“标准化”抓基层党建开展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学院党委入选全省第三批高校党建“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对象,3个党支部被确立为全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对象,1名党支部书记获全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立项;三是“融合化”抓发展落实顶层设计“1721”高质量发展规划,抓系促院,凝聚团结奋进力量,引导教师将课题、论文立足祖国大地,服务区域经济。深入实施“四个融合”行动,坚持强化城校一体融合发展,与绍兴市北海街道党工委、绍兴文理学院附属医院等单位党建共建,在志愿服务、基层治理、商贸体发展推进等方面积极服务地方;四是“常态化”抓作风建设创建“以廉明法、以法促廉”廉洁文化品牌,编印师德师风政策案例汇编2期,教育引导教师按照“四有”“四个引路人”“四个相统一”的标准进行对标提升,五年来未发生师德师风和违纪违规问题。

2.坚持协同育人,“融合发展”完善合作办学机制

学院通过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拓宽协同育人路径,通过扩大校地合作能级,不断提升学科专业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互动能力,形成产教融合、校城融合的办学机制。一是开设特色专业、方向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招收留学生,首次单独组班全英文授课;在法学专业开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方向;在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与浙江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培养乡镇文化员定向班,服务文化强省和乡村振兴战略,首批26名同学于2024年9月入学。二是校城融合建立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依托跨境电商产业学院,与中国轻纺城跨境电商产业园共建省级跨境电商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与绍兴市贸促会合作,获批首批浙江省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创新基地;近五年,新增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0多家。三是校企合作,以项目为载体协同育人。新增教育部、浙江省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项,《“枫桥式”基层社会治理》等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项。2024年,学院与绍兴市温州商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接受捐助办学资金30万元。

3.坚持教学改革,“一流建设”提升专业办学内涵水平

学院贯彻OBE理念,聚焦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教学改革,坚持“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双管齐下,积极培育“本土化”案例教学特色,提升专业内涵发展,培养高水平应用型新文科人才。一是以一流专业、新办专业建设为契机,提升专业整体办学水平。工商管理专业先后获批省级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新增大数据管理与应用专业,带动学院其他专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改革。二是以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学院积极打造“国家-省级-市级-校级”一流课程群,《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电子商务》2门课程获得国家一流课程,《管理学导论》《公共组织财务管理》《国际市场营销》《国际经济法》等15门课程获得省级一流课程,《当代中国政府与行政》等2门课程获得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管理沟通》获得市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三是编著越商管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等案例教材,探索本土化案例教学。以学生参加经济管理、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学科竞赛为基础,师生共研,编著《越商管理案例》7本、《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治理创新案例》3本,《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省首批“四新”教材2本,将编著的本土案例教材用于课堂教学。《电子商务实务教程》等2本教材入选省“十四五”普通高校本科规划教材。《标准引领、机制重塑、数字赋能:高质量师范生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参与);《本土聚集、多力共建、制度助推:应用型管理类专业特色案例教学的实践》获得中国商业经济学会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校城融合、师生共研、制度赋能:地方高校管理类专业“本土化”案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获得校级教学成果奖项目建设立项。


“本土化”案例教材展示


4.坚持以生为本,“赛创结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落实“以生为本”理念,学院设有越商研究院奖学金、中兴奖学金、温商奖学金,震天奖助学金,摘星助学金,徐庆华、周忠益让爱成林励志助学金等优秀人才激励奖助品牌,以学科竞赛和创新能力培养为“连接点”和“切入口”,畅通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螺旋上升循环。一是学科竞赛稳步提升,学生创新能力持续发展。五年来,各类竞赛参与人数超2000人,获国家级竞赛奖项13项,省级竞赛奖项244项。其中包括: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银奖1项,第十三届电子商务三创赛(乡村振兴实战赛)国家级一等奖1项,浙江省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浙江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7项、三等奖9项。学生科研项目获国家级立项16项,省级立项10项,在学术期刊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100篇。二是就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五年来,毕业生就业工作稳中有进,学院获校创业就业先进集体4次,用人单位对我院培养毕业生的总体满意度以及各项回访指标位列学校前列。近五年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累计有120余人进入公务员队伍或事业单位;学生读研深造率逐年增长,今年增幅达52.29%,累计223人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52人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境)外高校继续深造。2024年,公务员事业编制录取31人,考取硕士研究生88人,其中境外高校录取31人,一名同学被山东财经大学录取为博士研究生。




END


来源 / 商学院(法学院)、质量评估中心
编辑 / 周欣怡

绍兴文理学院
学校新闻发布、学生服务提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