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诗以传情。这就是我们这一年所做的一切。在纷扰的世界中,我们用古典音乐为桥梁,以温暖而深度的文字,为每一位朋友呈现人类最灿烂的文明,探讨音乐中蕴藏的疗愈与希望。
2024年,我们发布了超过两千篇推文和视频,其中80篇为原创。这些原创作品涵盖了热点话题、深度美文,以及被广泛转载的佳作。最令人欣慰的是,无论是主流媒体的引用,还是乐迷的点赞和评论,这些内容都在为古典音乐的推广与普及发挥积极作用。
回顾这一年,马友友在巴黎圣母院修复重建后重新开放仪式上演奏的巴赫《G大调前奏曲》,在我们的平台获得了创纪录的300万次观看。它不仅是一次音乐盛事,更象征着文化与精神的重生。而有些文章的阅读量并不高,但却收获了许多点赞和评论,那些走心的留言让我们看到音乐如何深刻地触及心灵。
通过详尽的讲解与多领域的交叉探讨,我们的平台让读者从音乐中看到哲学的深邃、文学的优雅、历史的流转和社会的脉搏。古典音乐不只是单纯的艺术表达,它承载着文化传统和人类思想的交响。
岁末,我们精选了十篇最受欢迎的文章和十个最受喜爱的短视频,它们记录了这一年乐迷的感动与思索。这些内容曾在某个夜晚让你泪盈于睫,或在爱人怀中让你反复聆听——它们不仅是我们一年努力的成果,更是音乐与人心之间的美好瞬间。
在此,感谢每一位关注和支持的乐迷,是你们的热情赋予音乐与文字新的生命。未来,我们将继续用更丰富的内容连接更多的心灵,共同探索古典音乐的无限可能。
01
音乐是人类最纯洁的避难所
2024-8-9
02
「繁花」落幕,让我们认真地道别
2023-1-11
拿着大哥大的男人,烫着爆炸头的女人,亲切的上海话,熟悉的老歌……这是一代人奋斗的故事,也是一个时代一座城市发展的历史——《繁花》电视剧的播出展开的不仅是上海的清明上河图,更像是一幅由时代的见证者共同完成的记忆拼图。
来如春梦不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
03
为什么巴黎奥运开幕式有那么多争议?多读读书,多听听音乐吧
2024-7-29“爱的自由与思考的自由一样神圣。”——维克多·雨果
巴黎奥运会开幕式中,两女一男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流转了九本法兰西文学的名著。
尽管开幕式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尤其是涉及宗教、LGBT等话题,但这些书籍仍然可以作为法国文化的瑰宝展现给世界。这些文学作品通过不同的视角和风格,展示了法国文化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无论是对爱情、欲望、权力的探索,还是对社会禁忌的揭露,这些作品都反映了法国文学对人性深刻的理解和思考。通过这些文学瑰宝,法国文化的魅力得以在世界舞台上闪耀,激发人们对文学和艺术的热爱与思考。
所以,让我们放下那些争议,跟着法国作曲家的音乐,一起去探寻这份爱情书单。
04
哪十部交响曲是你心中最伟大的?
2024-9-18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错,由于人的知识素养、视野宽度、认知水平、生活环境等等的不同,面对相同的客体事物,常常会有着不同的感知认识。艺术接受的主体性,源于接受者不同的“期待视界”,即与接受者的接受眼光和特定审美文化心理结构有关。
要给历史上最伟大的交响曲排名,真的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之前我们做过一个交响曲TOP 20已经是众口难调,而要做成十大,相信被吐槽和非议是可以预见的。
05
利兹钢琴比赛被操纵?
2024-9-19
2024利兹国际钢琴比赛昨天决出了五位入围决赛者,其中包括两位女选手,一位来自中国的陈俊言,另一位来自越南的Khanh Nhi Luong。由于本届比赛一些特别的评选规则,因而遭到了广泛的争议。
06
从帕特农神庙到巴黎圣母院 | 在历史建筑中聆听遥远的音乐
2024-12-14
经过五年漫长修复的巴黎圣母院终于重新向世人敞开了大门。五年前的那场大火让这座象征着法国文化与历史的建筑面临毁灭的威胁,然而,修复工作不仅恢复了它原本的风貌,也赋予了它全新的生命。这座古老的教堂,在它的每一块石砖、每一幅彩窗背后,都藏匿着无数历史的印记与回响,而这次重生的时刻,似乎将我们从历史的深渊拉回到现今,给了我们一个再次凝视过去的机会。
巴黎圣母院除了是一座宗教建筑,更是一座艺术与音乐的殿堂。正如重新开放当晚的音乐会所展现的那样,音乐本身就像是穿越时空的桥梁,将遥远的声音带到今天,让我们在这些古老的墙壁和拱顶下,聆听到跨越世纪的旋律。
在历史的长河中,音乐常常是最具穿透力的存在。它与建筑、艺术、信仰一样,构成了人类文明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当我们站在这座沉默的教堂中,耳边响起的不是历史的叙述,而是那些曾经在这里回荡过的声音,这些声音又一次将我们带回到那个遥远的时代。
人类曾出现过很多文明,但能保留下来的少之又少,而且仅限于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所有过往,都将消失于时间,如同泪水消失在雨中。建筑是一门最早的艺术,黑格尔认为,所有艺术类型都经历过由象征型到古典型然后达到浪漫型的发展过程,建筑也不例外。我们知道,欧洲大教堂、古堡和雕塑才是欧洲一切建筑的精髓。
07
一位叫沙白的姑娘,选择舒伯特成为她的生命终章
2024-10-25
今天对很多人来说或许就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是对于一个叫沙白的姑娘来说,这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天。今早,她躺在一个对她来说充满梦想的床上沉沉睡去。 几天前,她买了一张去瑞士的单程票,同时用视频记录在瑞士的最后几天。每一个视频都标注好:倒数第九天,倒数第五天,倒数第二天,最后一天……
沙白,曾经的一位英语老师,20岁时被诊断出红斑狼疮,这种被称为“不死的癌症”的慢性病伴随她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
病痛多次爆发,折磨了她的身体,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尽管病魔缠身,她的精神却始终顽强。
在告别视频中,沙白平静地说:“每周需要三次透析才能维持生命,我不愿过这样没有质量的日子,所以,我选择自己还美丽的时候去瑞士告别这个世界。”
在最后的旅程中,沙白带上了一条围巾、一条项链和一本书,平静而坚定地走向了她的选择。
喜欢弹钢琴的沙白,让我们假设,她必定还带上了她的舒伯特。
08
穿越半个世纪的低语
肖斯塔科维奇最后的悲歌
2024-11-23
1974年11月15日,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十五弦乐四重奏》在列宁格勒的舞台上首次响起,由著名的塔涅耶夫四重奏组演绎。这是一部带有深刻个人色彩的作品,也是作曲家生命最后阶段的艺术总结之一。半个世纪后,塔涅耶夫四重奏组再次演奏这部作品,追溯历史的回声,向这部饱含历史和情感重量的杰作致敬。
09
安吉丽娜·朱莉在宿命论中走向玛丽亚·卡拉斯
2024-8-31
帕布罗·拉雷恩执导的电影《玛丽亚》展现了歌剧传奇玛丽亚·卡拉斯生命的最后时光。
安吉丽娜·朱莉在《玛丽亚》中扮演著名歌剧女高音玛丽亚·卡拉斯,这部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的首映引发了观众的极大热情。前天晚上,影片在威尼斯电影节主会场放映时,观众为其报以长达八分钟的热烈掌声,甚至令朱莉一度泪流满面。
10
每个人都被幽禁在自己的意识里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肖斯塔科维奇
2024-8-25
他处在痛苦的紧张与不安之中,同时又渴望清静,他需要一人独处,完全消极地听任这种折磨人的紧张心情摆布,不寻求任何解脱。他对涌入他心灵的一连串问题感到厌恶,不想去解答。
——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
这个人身上有什么秘密?他对世界的了解有多深,让他能够了解他所遇到的人的真相?我们每个人都隐藏着秘密,我们谁也不敢揭露的秘密,这个人、这个“白痴”都知道。他的光环既吸引人又令人恐惧。我们寻求他的目光,又害怕他的存在。与他的相遇会留下永久的印记。这个“白痴”拥有一种破坏性的力量,社会——以其残酷、粗俗、妥协、黑暗激情——无法容忍这种力量。这个“白痴”代表着对共同价值观的颠覆。有一种价值观比其他任何价值观都更突出:同情心。当面对对我、对你、对我们表现出同情的人时,我们的防御就会崩溃。同情心暴露灵魂。它解除了武装。
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世界:2022 年的俄乌冲突,2023 年的阿以冲突,造成了几十年来我们未曾见过的痛苦。仇恨正在蔓延,人类正在被蔑视。在战争的喧嚣之下,同情的声音无人听闻。因此,当一个真实的人,或者像在这种情况下,一个虚构的人物,通过他的言语或态度,通过他所说的真理,没有任何算计和谎言,将温柔和怜悯与人类灵魂的深渊对立起来时,我们会被无止境的爱的丑闻所吓倒。梅什金公爵是这种丑闻般的光明之爱的名字。一种超越所有道德判断的爱抚。无条件的爱是一种我们永远无法准备的眩晕。
作为一家多媒体的古典音乐分享平台,今年我们为大家提供了一千多个高质量视频,既有完整或片段的音乐会演出,也有剪辑的花絮。在这个短视频快速浏览的时代,我们为大家精选以下十个佳作:
01
柏林爱乐的布鲁克纳
宏大而神圣的精神之旅
柏林爱乐乐团昨晚以《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拉开了 24-25 演出季的序幕。今年是安东·布鲁克纳诞辰 200 周年,他的作品将成为 2024 年演出的重点。
第五交响曲是作曲家争取公众认可的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他展现了自己是一位天才的音乐建筑师,将华丽的旋律、庄严的合奏和复杂的对位结构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部交响乐的丰碑。
基里尔·别特连科首次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指挥布鲁克纳。
中国的中提琴首席梅第扬也参加了这场演出。
在最后的四分钟里,柏林爱乐乐团在别特连科的指挥下,展现出了布鲁克纳第五交响曲的恢弘与神圣。乐曲进入尾声,整个乐团仿佛凝聚了天地间的力量,带来一种震撼人心的光辉。那往往被忽略的长笛声线此刻被清晰地展现出来,如同一道光束,照亮了音乐的每一个角落,增添了作品的层次感与深度。
与此同时,低音提琴和大提琴的音色厚重而深沉,稳稳地在乐队的中心位置展开,仿佛大地的回响,为整个乐章的终结奠定了庄严的基础。随着音乐的推进,铜管乐器再次以不可忽视的气势响起,像是古老教堂的钟声,宣告着一段伟大乐章的即将完成。
接近尾声时,鼓手以强劲的力度敲击定音鼓,每一次击打都仿佛是心脏的跳动,催促着乐曲迈向终点。这些鼓声不仅仅是节奏的标志,更是音乐灵魂的脉动,令全场的气氛达到了顶点。乐团各个部分的音色在此刻完美融合,层层叠加,形成了一股不可抗拒的力量,带着观众穿越音符的海洋,最终达到了那充满光辉与圣洁的巅峰。
在最后的几个音符中,整个乐团的声音如同洪流一般爆发出来,旋律在空中回荡,就像在宣告着宇宙的浩瀚与人类精神的伟大。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空气中,整个大厅仿佛还在余音中颤动,留下的是一种无尽的崇高感与敬畏之情。这场演出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场灵魂的洗礼,将所有人带入了布鲁克纳那宏大而神圣的音乐世界。
02
马友友的巴赫
超越时空的情感共鸣
在巴黎圣母院修复重建后重新开放的仪式上,著名大提琴家马友友演绎了巴赫的《G大调前奏曲》。他的演奏无疑是对这座历史悠久的圣殿最深切的致敬。马友友以其卓越的技巧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巴赫那简洁而充满深意的旋律呈现得淋漓尽致。他的每一个音符都如同穿越时光的桥梁,与圣母院恢弘的建筑气氛交织在一起,仿佛将音乐与历史、文化、宗教等多重维度相融合。圣母院的恢弘与这段乐章的纯净相映成辉,带给观众一种超越时空的精神共鸣。(2024年12月8日录制于巴黎圣母院)
03
慕尼黑夜色下,穆特的华丽随想曲
慕尼黑露天广场音乐会昨晚第二场演出由沙尼和慕尼黑爱乐登场,主角是61岁的小提琴家安妮·索菲·穆特,她在演奏约翰·威廉姆斯的电影音乐前,演奏了圣桑著名的《引子与回旋随想曲》。
这是一部充满激情和技术挑战的作品,需要演奏者具备高度的技巧和深厚的音乐理解力。穆特用她那把精致的斯特拉迪瓦里,展现出了这首作品所有细腻之处和辉煌乐段。乐曲的开头,穆特以温暖而富有表现力的音色,缓缓引出那充满浪漫气息的旋律,随即以闪电般的速度和精准的技巧,驾驭着那些快速的音阶和华丽的装饰音。她的演奏充满了力量与细腻的平衡,在急速的段落中展现出令人叹为观止的技巧,同时在抒情的部分则充满了情感的深度。
04
王羽佳为今年的柏林爱乐森林音乐会带来了一股清泉
从夕阳西下到星光灿烂,刚刚结束的今年柏林爱乐乐团年度最后一场音乐会——柏林爱乐森林音乐会,由王羽佳与首席指挥基里尔·别特连科携手演出,带来了一场从普罗科菲耶夫到拉威尔的音乐盛宴。王羽佳在演完普一后,观众们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不断。在”王羽佳我爱你“的叫声中,她用格拉斯的《练习曲》No.6作为她的第一首返场曲。双手轻盈地触碰琴键,音乐如清泉般流淌出来。格拉斯这首练习曲以其独特的重复性和旋律性著称,王羽佳弹的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灵动与生命力,让观众们沉浸在音乐的美妙之中。这个夜晚,因她的音乐而变得更加难忘,柏林的空气也因她的演奏而愈发清新动人。
05
蒂勒曼在德累斯顿最后的特里斯坦
足以跻身历史名演排行榜
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刚刚结束的四场瓦格纳《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大概是三十年来欧洲舞台上这部歌剧最精彩出色的演出。蒂勒曼指挥的这四场演出吸引了世界各地的瓦格纳迷前去朝圣般观看。在担任首席指挥的过去十二年里,蒂勒曼指挥演出了瓦格纳除《唐豪瑟》外所有的歌剧。他说为了不让自己发疯,他十年只指挥了一次特里斯坦 。这种刻意创造的稀有性自然会产生更多的张力,而蒂勒曼知道如何充分满足这种张力。尼伦德和沃格特分饰两个主角,两人在声音和诠释上完全符合蒂勒曼对瓦格纳作品的诗意态度。听尼伦德的《爱之死》,在高音区那么均匀,使伊索尔德完全属于了她自己。蒂勒曼将在夏季告别森珀,下个乐季前往柏林国家歌剧院执掌。
06
「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是肖氏的胜利吗?
昨天圣彼得堡爱乐在其首席指挥尼古拉·阿列克谢耶夫带领下,演出了肖斯塔科维奇伟大的《第七交响曲“列宁格勒”》,以庆祝列宁格勒从法西斯围困中完全解放80周年。对圣彼得堡居民来说这一天犹如卫国战争胜利日那样重要。大围困从1941年9月8日始共持续了872天。苏联官兵和民众团结起来保卫涅瓦河上的城市,他们勇敢地承受可怕的饥饿、酷寒和敌人的不断轰炸。
肖七创作于1941年二战德军正围困作曲家的生长之地列宁格勒之时。这部作品的创作大部分都是在防空洞中进行的。该曲的首演即是圣彼得堡爱乐的前身。
当第四乐章来到最后高潮时,定音鼓强劲的声音宣告了战争的“胜利”。但,这是肖氏的胜利吗?
07
布鲁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触摸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6月9日
从金本索里的第一弓开始,她的演奏便展现出如歌的线条和丝滑的音色。她的每一个音符都带有柔和的光泽,仿佛是在与听众进行着一场无声的对话。她对弓法的控制极其精细,弱音部分如同呢喃细语,强音部分则充满力量但不失优雅。她通过微妙的力度变化和细腻的音色控制,使每一个乐句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第二乐章Adagio的音乐主题充满了浪漫和忧伤,Bomsori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完美地捕捉到了这段音乐的核心。她的演奏中既有温柔的抒情,也有深沉的悲伤,使听众仿佛置身于作曲家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她通过恰到好处的速度变化和动态处理,使乐章的每一个段落都充满了情感的层次感,带领听众经历了一次深刻的情感旅程。(金本索里/Cristian Măcelaru/WDR Symphony Orchestra/2024.06.08)
08
柴可夫斯基《船歌》
夏日星空下的情感密语
7月24日
正在韦尔比耶音乐节上参加演出的韩国新锐钢琴家任奫灿为我们带来了柴可夫斯基的《四季》,其中的《六月船歌》在这炎炎夏日中真是一种清凉的享受。
任奫灿,以其卓越的才华和深刻的音乐理解力,在年仅18岁时赢得了范·克莱本国际钢琴大赛金奖。这样的成就让他成为钢琴界的璀璨新星。在这首《六月船歌》中,他用敏锐的音乐触觉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将我们带入了一片宁静的夏日景象中。乐曲中的每一个音符仿佛是夏天微风拂过湖面的涟漪,清新而又充满诗意。微风徐来,青草芳香四溢。这种宁静与平和,让人忘却了夏日的炎热和喧嚣,像进入了一个避暑的世外桃源。星垂夜空,一个幽静的湖泊,碧水推波,从黑夜到白昼,从白昼到永夜不停地流淌……
09
基辛的勃拉姆斯,就像沙漏,音乐成了岁月的诗篇
8月2日
昨天的韦尔比耶音乐节舞台上,叶甫根尼·基辛为我们带来了勃拉姆斯受诗歌和神话启发的恢弘的《叙事曲》。他弹的这首No.4,是如此的慢,如此的深情,仿佛每一个音符都蕴藏着无尽的故事与情感。这首曲子,勃拉姆斯赋予了其独特的意蕴,充满了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类孤独的情感独白。基辛的演奏带着一种宁静而深沉的力量,直击听众的心灵。
基辛,这位当年的神童,如今已年过五旬。他被普遍视为俄罗斯钢琴学派的伟大继承者,因为他的演绎具有深度、抒情性和诗意。基辛的演奏让人们看到了他对音乐的执着,也感受到了他作为一位艺术家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他用琴声诉说着自己对世界的理解——这也在他的自传《回忆与反思》中可以看到。
10
巴赫《G弦上的咏叹调》
触动岁月长河最柔美的声音
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的尖顶在一片火海中轰然倒塌,这一画面深深刻在全世界的记忆中。那一天,不论是法国人还是全球观众,基督徒还是无信仰者,所有人都屏息凝视着电视直播,共睹这一文化与历史象征的巨大浩劫。五年后的今天,这座历经劫难的宏伟建筑终于重新开放,以更耀眼的姿态迎接世人。晚上,古斯塔沃·杜达梅尔指挥法国广播爱乐乐团和巴黎圣母院音乐厅管弦乐团一起以音乐向圣母院致敬。在这座象征着历史与文化的宏伟建筑内,丹尼尔·洛扎科维奇的演奏仿佛为这一古老的殿堂注入了新的生命。通过他娴熟的技巧与深情的表达,巴赫那悠扬而宁静的旋律与巴黎圣母院的恢弘氛围相得益彰,触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灵。这一演出不仅是对圣母院重生的庆祝,更是一场跨越时空的艺术对话,将过去与现在、历史与未来紧密相连。在经历火灾后,圣母院以新的面貌迎接世人。她提醒我们文化遗产的重要性,更提醒我们人类在面对危机时所拥有的韧性与创造力。正如音乐会上传递的精神力量一样,这场涅槃重生让我们看到了艺术与历史所具有的永恒魅力。巴黎圣母院的重生象征着人类对美、智慧和信念的不懈追求。无论是对历史的尊重,还是对未来的期待,巴黎圣母院都是一座不朽的丰碑,指引我们继续书写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收藏一年最美好的古典音乐
这一年,我们一起走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