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10日,由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主办的中城协ESG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委员全体会议将在南京举办。作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的分支机构,ESG专委会将为业界交流互鉴、协同共进搭建更广阔的沟通平台,为全行业提供ESG领域的专业指导和服务,推动城轨交通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
ESG是聚焦环境(Environment)、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的一种企业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对企业而言,践行ESG理念有助于重塑社会价值,推动创新转型,提升长期竞争力。对投资者而言,ESG是评估风险的重要指标,能帮助投资者识别可持续发展的优质企业,规避潜在风险,增强投资信心。
ESG的本质内涵是倡导企业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经营的基本导向,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注重环境保护、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完善治理结构,实现企业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共赢共生。
从横向看,ESG包括三个维度,环境维度聚焦企业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涵盖气候变化应对、资源利用效率、污染防治等;社会维度考量企业与员工、客户、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包括员工权益保障、产品质量与安全、社区发展等;治理维度关注企业的内部治理结构、决策机制、信息披露等,评估企业运营的透明度和公正性。ESG通过实质性议题识别以及分层、分级、分类的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从纵向看,ESG包括三大环节,分别是ESG信息披露、ESG评价、ESG投资。ESG信息披露是对企业ESG管理与实践水平的全面反映,通过主动、全面、透明地公开企业在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的表现,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依据;ESG评价是第三方专业机构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指标体系,对企业ESG信息进行评估分析,借助专业力量改进报告质量,提升ESG管理能力与实践水平;ESG投资是投资者参考评价结果,将ESG要素最终应用到决策过程,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进行投资。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识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企业在绿色发展、履行社会责任以及合规经营等方面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企业逐渐意识到,短期利益至上的经营模式难以持续,只有转向追求环境友好、社会责任与合规经营的长期价值,才能降低融资成本、吸引投资、获得更多发展资源。在这种形势下,推行ESG实践不再是企业可选择的经营策略,而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实现可持续利润增长的战略选择。
因此,自2004年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首次正式提出ESG概念,并作出全面阐释后,ESG就迅速成为全球企业用以评估自身可持续发展水平的关键指标体系,全球范围内的企业、非营利组织也积极顺应发展趋势,快速融入这一全新的发展框架之中,将ESG理念作为组织可持续治理的新观测维度,由此得到广泛实践和推广,成为全球共识。全球首套ESG报告标准IFRS S1和IFRS S2也于2023年发布。
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高度重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坚定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党的二十大更是强调要全面准确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ESG理念与我国新发展理念、“双碳”目标以及当前国有企业注重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的“三个作用”精神高度契合。这些重要战略目标为ESG理念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实践空间,中央到地方政策频出,国资委印发《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沪深北三大交易所出台《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财政部发布《企业可持续披露准则—基本准则(征求意见稿)》等,政策文件有效推动了具有中国特色的ESG信息披露规则、ESG绩效评级和ESG投资指引的体系构建。同时,越来越多企业也开始转变发展思路,从关注单一经济价值转向创造综合价值,中央企业与上市公司作为中国ESG实践的先行者,积极响应国家战略,逐步建立ESG管理体系,围绕ESG议题高标准披露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的关键绩效数据,及时发布ESG报告,向资本市场有效传递ESG绩效成果,通过将ESG理念融入经营管理提升企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与价值创造。
中国首个发布ESG报告的城市是南京。基于生态环境、营商环境等良好的城市基础以及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的内生需求,2023年南京率先将践行ESG可持续投资理念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积极打造中国ESG投资先锋城市,作为国内首个单个城市,还从环境、社会及治理方面发布了《ESG可持续投资研究报告》。南京打造ESG投资先锋城市不仅能够依托品牌效应吸引国内外ESG导向型投资,推动产业升级转型,培育绿色金融等新经济增长点,还能有效提升绿色、可持续、创新的南京城市形象,并且对长三角区域可持续发展格局的形成、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