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研青年说 | 电子系系史之提高发展与创新引领时期

教育   2024-11-26 23:23   北京  

2021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强调,“广大青年要肩负历史使命,坚定前进信心,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殷切寄语广大青年“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为展现新时代青年的奋斗与担当,挖掘中国前进与探索背后的青春力量,电子系研团推出《无研青年说》栏目,通过无研青年的演讲,呈现广大青年勇立时代潮头,争做时代先锋的精神风貌,奏响新时代无研青年最强音。



大家好,我是电子工程系无研235班的黄泽新。今天,我来为大家讲解电子系系史之提高发展与创新引领时期


从绵阳迁回北京后,无线电系赶上了改革开放的东风,全系工作迅速走上正轨,1989年无线电系正式更名为电子工程系,学科门类更加齐全。


▲ 1980年电子系从四川绵阳迁回学校,四机部副部长王士光来校看望电子系师生。左二起:张克潜、李传信、王士光、吴佑寿、陆大䋮、茅于海


▲ 朱雪龙教授在讲授《应用信息论基础》


改革开放新时期,电子系的教学方面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开设百余门课程,不少课程和教材沿用至今。在此时期,电子系的硬件条件得到了不小的改善,这也是发展的见证。


考虑到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清华大学的整体布局,学校于1980年底决定,以电子系的半导体器件与物理教研组和试制车间为基础,建立清华大学微电子学研究所,独立建制。本科生专业仍在无线电电子学系,教学工作由系和所共同负责。


▲ 高以智教授在讲授《激光原理》


▲ 范崇澄教授在讲授《光纤光学》


▲ 郑君里教授在讲授《信号与系统》


▲ 《高频电路》、《信号与系统》、《激光原理》 被国家教委评为国家级优秀教材


在1984年,清华大学首批建立研究生院,培养规模不断扩大,为国家陆续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研究生毕业生。其中,一些老师在毕业后继续在电子系任教,持续为母校做贡献。绰号“邓摸头”的李劲博士在13岁时在上海浦东为邓小平表演计算机操作,邓小平摸了摸他的头说:“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他16岁就考入清华大学电子系,23岁就取得了博士学位,是当时非常年轻的博士毕业生。


根据世界电子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全系确定了五个学科发展方向:高速、实时、多维的信息与信号处理;数字通信与光通信;专用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信息光电子学与集成光电子学;微细加工及微细检测与分析技术。进行了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大幅度调整,扩展专业领域,更新专业内容。1998年,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博士后流动站建立。


▲ 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肖建国与导师张克潜教授


▲ 山秀明教授指导研究生


科研方面,电子系承担大量国家863、973、自然科学基金以及专用项目研究,产生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有力支持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与此同时,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建立了清华阳光、清华华环等系办企业,并成立了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十多个教学实验室。教学、科研与生产更紧密结合,产生了一大批国内领先的科研成果,取得了以国家发明一等奖的“自适应和数宇电可控非相参频率捷变系统”为代表的300多项高水平科研成果。其中,获国家级奖项14个,获部委省市级奖项144个,授权专利48项。


除此之外,1980还建立了微电子学研究所,后发展为集成电路学院。改革开放的20年是电子系第三次创业,全系师生锐意进取,系学科建设各方面均得到长足发展和提高


▲ 1982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部“自适应和数字电可控非相参频率捷变雷达系统”,于1984年获国家发明一等奖


▲ 1996年研制成功DAB测试接收机


▲ 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联合实验室清华大学实验区


进入新世纪,电子系进入创新引领的崭新阶段,启动了一些列重要改革,包括教学、人事和科研三方面。为适应电子信息领域综合型、创新型人才需求,落实厚基础、宽口径、多样化的学生培养目标,电子系于2007年启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针对学科膨胀的知识量和有限的学制之间的矛盾,提出了基于“学习理论”和“科学革命理论”的解决思路,明确了以“信息载体与系统的相互作用”为统领的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知识架构和核心概念体系。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实践,电子系建成一套以10门核心课程为主体的全新本科生课程体系,从根本上“删削述正”,在电子信息类本科教育教学方面探索出一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新路。


新的学科体系非常像鱼的骨头,学生们将其称为“鱼骨图”,里面包含了本科生必修的十门核心课。人事方面,电子系引进了一大批海内外的优秀人才,其中很多在本科期间就读于电子系,出国深造后回到电子系建设母校,并为国家做贡献。科研方面,电子系建成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下设6个研究所,分别是信息光电子研究所、电路与系统研究所、通信研究所、信息系统研究所、信息认知与智能系统研究所微波与天线研究所。


▲ 电子信息科技知识课程体系


▲ 教学研讨会嘉宾合影(2009年5月)


▲ 吴及老师在讲授《数据与算法》


电子系极其重视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聘请世界顶级专家担任客座或兼职教授,进行国际学科评估,选派青年教师出国进修,加大学生出国交流支持等,不断提高国际交流与合作水平


为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科技成果转化的创新模式,2015年7月20日,清华大学在中新天津生态城注册成立了清华大学天津电子信息研究院,简称清华电子院。同时,电子系规划建设了多个高水平科研平台,包括超净实验室、微波暗室、新型微纳光电集成平台、数据计算平台等。目前,全系本科以“电子信息大类”实行大平台的人才培养,研究生设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这两个学科在全国学科评估中多年均排名第一。


▲ 清华-约翰霍普金斯双硕士学位项目的学生开学见面会(2020年秋季学期)


▲ “TOP EE”清华电子国际学生访问计划(2021年秋季学期)


新世纪,新征程,电子系不断思考学科建设的新定位和新挑战,积极改革以适应未来发展,助力电子系在建设先进学科的道路上快速迈进。新时期,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支持下,相信电子系也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科研成果


谢谢大家!


《无研青年说》报名方式:扫描下方二维码填写问卷



出品 | 黄泽新 毛吉尧

审核 | 江笑然

E研E行
本账号为清华大学电子系研究生团总支和电子系研究生会的公众账号,主要推送就业实践、行业动态、学术交流、文体活动等校园资讯,立志于打造园子里的新型信息平台,敬请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