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高效太阳能系统,竟然不是人类制造的

百科   科学   2024-10-03 22:01   北京  


图片来源:unsplash

撰文 | 梅根·巴特尔斯(Meghan Bartels)
翻译 | 林清


帕劳位于西太平洋,由多个岛屿组成。在该岛国的热带珊瑚礁中,生活着一种常栖于浅水区的双壳类软体动物——砗磲(Giant clam)。它们体型较大,乍一看并不起眼。但随着砗磲打开它们近1.2米长的外壳,并伸展出其外套膜(mantle),你便会看见里面闪闪发着蓝光的组织——最新研究认为这是迄今发现的最高效的太阳能系统。美国耶鲁大学的生物物理学家艾莉森·斯威尼(Alison Sweeney,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表示:“没人能解释为什么砗磲呈现的颜色如此鲜艳,这让我十分好奇。”此前研究这种独特的带有光泽感的色彩时,斯威尼和同事发现,虽然砗磲会在阳光照射下呈现出艳丽的颜色,但其外套膜的反射率其实只有5%,而反射率与物体的颜色密切相关。


其余的入射光都被吸收了,而且大部分光线被传递至砗磲体内的共生藻类,以便藻类通过光合作用为砗磲提供食物。砗磲对入射光的吸收率高达约95%,可以显著提高藻类的光合作用效率。相比之下,亚马孙雨林等陆地森林吸收光的能力本身就比较低,光合作用的效率当然从一开始就不会很高。斯威尼和同事还发现,外套膜表面排列着名为虹彩细胞 (iridocytes)的特化细胞,这些细胞内含有整齐排列的透明小板,它们富含蛋白质,可以散射光线,同时使光线渗透至砗磲更深处。


在这项发表于《物理评论X·能源》(PRX Energy)的研究中,斯威尼和同事研究了砗磲的共生藻类的排列方式,这些藻类位于从砗磲消化系统向上伸出的、已被改造的微小管道中。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组织结构是随机分布的,但砗磲体内的藻类却会有序排列,形成独特的细长柱状,从各个虹彩细胞一直延伸到砗磲外套膜内。斯威尼表示:“砗磲基本上就是把那些藻类当成自家要负责的农田了。”



砗磲(图片来源:NOAA, Public domain, via unsplash)


通过对这一系统进行建模,斯威尼与同事计算出光合作用第一步(叶绿素吸收单个光子)的理论效率为43%。这是目前大多数太阳能电池板效率的两倍多,也是热带植物叶片光合作用效率的大约三倍。此前,研究团队曾测量了野外环境中砗磲-藻类系统的光合作用效率,结果甚至超过了60%。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解决了这一矛盾。他们发现砗磲有一种奇特的行为:它们很可能会在一天中随阳光的变化伸展或收缩自己的外套膜。研究人员认为,这可以让砗磲-藻类系统进一步优化它们在阳光下的暴露程度,从而使如今的模拟效率提升至约67%


出于好奇,研究人员开始寻找其他反射率极低的光合作用系统,最终将目光锁定在古老云杉林的卫星照片。斯威尼说,这些照片不禁让她联想到砗磲组织的显微图。她还说:“即便不知道所看卫星图像的比例,也能看出两种图像之间惊人的相似之处。”就像砗磲的虹彩细胞会使光线朝着体内藻类方向散射一样,在古老云杉林中,林冠所环绕的云雾也会使光线朝下方树木散射,而这些树就会如同砗磲体内的藻类吸收更多的光


“生物系统的基础研究为我们提供了新思路和新策略,可应用于意想不到的场合中,”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物理化学家加布里埃拉·施劳-科恩(Gabriela Schlau-Cohen,未参与这项研究)说,“考虑到我们如今面临的史无前例的能源危机,我们需要一切可用的策略。”


“我对光合作用的认识源自落叶林和玉米田,而事实证明它们在这方面的表现其实很糟糕,”斯威尼说,像砗磲这样的“双壳类动物反而是我们寻找解决方案的理想场所”。


本文选自《环球科学》10月刊“前沿”栏目。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如需转载,请在“环球科学”后台回复“转载”,还可通过公众号菜单、发送邮件到newmedia@huanqiukexue.com与我们取得联系。相关内容禁止用于营销宣传。


《环球科学》2025年度征订现已开启

点击图片或阅读原文即可订阅!

-电商广告-


点击【在看】,及时接收我们的内容更新 

环球科学
在这里读懂世界科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