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呼吸道疾病预防,传染性鼻气管炎

创业   2024-11-16 19:01   陕西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又称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红鼻子病,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所致,临床上以鼻气管炎、生殖道感染、结膜炎、脑膜脑炎、肠炎、流产、乳房炎等为特征。牛的传染性鼻气管炎,是由牛疱疹病毒、鼻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侵入牛体后,导致持续性感染,病牛长期乃至终生带毒,给控制和消灭本病带来极大困难。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学名为牛疱疹病毒Ⅰ型,属于疱疹病毒科、甲型疱疹病毒亚科、单纯疱病毒属的成员。只有一个血清型。本病主要感染牛,尤以肉牛较为多见,其次是奶牛,各种年龄及不同品种的牛均能感染发病。肉用牛群发病率可高达75%。其中以20~60日龄犊牛最易感,病死率较高。病牛和带毒牛为主要传染源,特别是隐性经过的种公牛危害性最大。常通过空气、飞沫、精液和接触性传播,病毒也可通过胎盘侵入胎儿引起流产。本病毒可导致持续性感染,隐性带毒牛往往是最危险的传染源。

       本病致病病原体主要为1型牛疱疹病毒。可分为IBR亚型1、IPV亚型2a和IBP亚型2b。所以临床症状分为多种类型。

       1.鼻支气管型

       病初高热39.5~42℃,精神沉郁,拒食,有多量黏脓性鼻漏,鼻黏膜高度充血,有浅溃疡,鼻窦及鼻镜因组织高度发炎而称为“红鼻病”,或重者鼻黏膜坏死,称“坏死性鼻炎”。呼吸困难,呼气中常有臭味;呼吸加快、咳嗽、有结膜炎,有时可见带血腹泻;乳牛产奶量减少;多数病程达10天。

       2、生殖道感染型

       母牛和公牛均可发生。在母牛称为传染性脓疱性外阴阴道炎,潜伏期1~3天,病初发热,病牛阴户流出线状黏液或大量黏脓性分泌物,外阴和阴道黏膜充血潮红,黏膜上出现小的白色病灶,发展为脓疱,常形成广泛的灰色坏死性伪膜,严重时可见溃疡。在公牛称为传染性脓疱性龟头包皮炎,潜伏期2~3天,病牛生殖器官黏膜充血,轻症者1~2天后消退、恢复,严重者包皮水肿,阴茎上发生脓疱,若有继发感染,则症状加重。有时公牛不表现临床症状而带毒,可从精液中分离出病毒。

       3、眼炎型

       无明显的全身反应,仅见眼睑水肿,结膜充血,角膜轻度混浊,但不出现溃疡,流泪与浆液性脓性鼻液。有时可与鼻气管炎型合并发生,但很少引起死亡。

       4、脑膜脑炎型

       多见于犊牛。初期体温达40℃以上,流鼻液,流泪,呼吸困难。随后肌肉痉挛,精神兴奋或沉郁,视力障碍。后期不时磨牙,角弓反张,口吐白沫,共济失调,倒地后四肢划动,很快死亡。

       5、流产型

       多为呼吸道感染后,病毒经血液循环进入胎膜,急性感染胎儿,使胎儿在7~10天后死亡,死亡24小时后被排出母体外。流产母牛常继发胎衣滞留。

       本病在中国现在没有太多的公开信息。相关文献显示,中国在1980年首次分离出该病毒,当时大约40%的流行率。2008年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发病率不同,北方比南方严重。2018年数据显示,不同省份本病发病率不同,从分布上来看,北方或者东北地区相对较高。

防治方法

      1.最重要的防控措施是严格检疫,防止引入传染源和带入病毒。

      2.抗体阳性牛实际上就是本病的带毒者,因此具有本病病毒抗体的任何动物都应视为危险的传染源,应采取措施对其严格管理。

      3.目前使用的疫苗有灭活疫苗和弱毒疫(IBR),可用起到预防,但疫苗免疫不能阻止野毒感染,也不能阻止潜伏病毒的持续性感染。

      4.淘汰病牛与隔离还是根治本病的唯一方法。

       发生本病时,应采取隔离、封锁、加强消毒等综合性措施。发病后,在隔离病牛的基础上,可针对病情采用抗菌消炎,防止继发感染,以及以强心补液等对症治疗措施。采取抗病毒、增强免疫力中药进行防治。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对我们养殖户来说比较陌生,以为离我们很远,不用防控,但我们必须了解IBR,它有一定的潜伏期,一旦感染后终生带毒、终生感染,也可以重新激活再感染。对于养牛场而言,一但感染损失巨大,平时做好生物安全,做好生物安全防控,让你的牛尽量不要接触到IBR病毒。学会及时发现与判断,保护自己牛只免受IBR侵害。

养牛之家
养牛信息、养牛技术、养牛场管理、养牛疾病防治、养牛价格行情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