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非遗“八个一”丨彭州市篇——天地为馆,万物以藏

旅行   2025-01-02 17:55   四川  

为了深挖和传承天府文化的瑰宝,寻找成都人关于家乡的独特印记,我们在全市筛选、整理、实地调研,遴选出成都市各个区县最具代表性的天府非遗“八个一”,将在近期向大家逐一揭晓。


这里有你小时候听过的民间故事,有你念念不忘的传统演艺,有你“牵肠挂肚”的风味美食……


知家乡事,品家乡美。


一起来看看彭州市的天府非遗“八个一”,感受那份独特的家乡情怀吧!





 八个一

天府非遗






在成都平原西北部,有一座被时光厚爱的城市——彭州。


从古代水利治理的壮举到现代科学家的卓越贡献,从传统的川剧艺术到独特的土陶工艺......彭州以其自然与人文交织的独特魅力,吸引着人们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绮美之约。


彭州市天府非遗“八个一”

一个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文翁治湔


一种雅俗共赏的传统演艺——川剧


一门精妙绝伦的手工技艺——桂花土陶制作技艺


一场广泛参与的民俗活动——天彭牡丹花会


一道回味无穷的风味美食——军屯锅魁


一位备受尊崇的历史名人——尹昌衡


一篇厚德载物的家规家训——朱清时家训


一处留住乡愁的文化空间——丹景山


文翁治湔:兴修水利,造福蜀郡百姓


文翁(公元前187年—公元前110年)名党,字仲翁,庐江郡舒县(今安徽庐江西南)人。他少年好学,通《春秋》,在蜀任职期间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深受蜀人爱戴,被尊称为“文翁”。



汉景帝时,文翁任蜀郡守,初到繁县(彭州)考察水利,发现湔江上游九条河不畅、江口堵塞,致洪水成害。于是他效仿李冰之法治理湔江,带领民众兴修水利、发展农业,让蜀郡呈现 “世平道治,民物阜康” 的升平景象。由于文翁功勋卓著,深受彭州人民的敬爱,故而他们在多处建立了祠堂,以祭祀这位杰出的先贤。在湔江的出口处、白鹿河的河畔以及白鹿山的山脚下,都建有纪念文翁的文翁祠。



在彭州,文翁治水的故事口口相传,其人文价值更是不可估量,为研究当地历史文化点亮明灯。它凝聚着先辈智慧与民众敬意,承载着彭州的过往。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桂花土陶:窑火灼灼,化平凡为珍奇


彭州市桂花土陶传统制陶工艺已有400多年历史,在明嘉靖二年(1523年)已具一定规模,此后历经清光绪、宣统、民国等时期不断发展。



桂花土陶涵盖生活、建筑、花卉、工艺美术等类别,有三角蟾、羊耳罐、盆、罐、缸等代表作品,其制作工艺和产品形式都承载着匠人的智慧。它与百姓生活紧密相连,制作的盆、缸等器具是家居必备,尤其是泡菜坛,更是以其独特的性能使泡菜得以经年保存而不变质,赢得了广泛赞誉。此外,桂花土陶制作的建筑材料,如青筒瓦和青砖,同样在市场上大受欢迎,供不应求。



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文化早已融入当地百姓生活。在桂花镇几乎人人懂陶艺,家家靠陶艺增收致富。如今,桂花土陶已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天彭牡丹:花潮滚滚,诗韵悠悠


丹景山在汉代是佛道圣地,百姓有 “三月三” 朝山赶庙的习俗。后来,随着天彭牡丹的种植逐渐扩大,这一地区的民俗也悄然发生了变化,赏花购花逐渐取代了原先的朝山朝庙活动。



南宋时,天彭牡丹花会极盛,陆游曾生动描绘了民众参与这一盛会的情景。他提到,每当风和日丽,牡丹盛开的时节,从地方长官到庶民百姓,总是倾城出动,乘车骑马,到牡丹最盛的丹景山和城西沙桥(今丽春场),高搭彩棚,摆酒设宴,开怀畅饮,吟诗作赋。到了明清时期,观花更成为一种时尚。1985年彭州首次举办天彭牡丹文化节,至今天彭牡丹花会已举办40届,是闻名遐迩的民俗盛会。



天彭牡丹花会作为彭州城市发展的强力引擎之一,吸引着四方宾朋纷至沓来,沉浸式领略天府文化的魅力,感受湔江河谷的生态风情。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军屯锅魁:一口酥脆背后的故事


军屯锅魁历史悠久,闻名中外。相传三国时诸葛亮命大将姜维率部在今四川彭州市军乐镇休养屯垦、牧马练兵,“军屯”由此而得名,今天的锅魁就是当年军中干粮逐渐演变而成的。



军屯锅魁属民间小吃,做工考究,独具风格,以香、酥、脆、细嫩化渣而扬名。其品种多样,包括白面锅魁、椒盐锅魁、混糖锅魁、抓油千层饼、旋子锅魁、鲜肉锅魁以及牛肉锅盔等。


仅军乐镇2.8万人中,靠打锅魁为生的,就在4千人以上,务工收入近亿元,军乐镇也因此成为了名副其实的锅魁之乡。


目前,“军屯锅魁”摊点已遍布全国,形成千层锅魁、糖锅魁、鲜猪肉锅魁、牛羊肉锅魁、回锅肉锅魁等几十个品种。



军屯锅魁制作技艺从单一粗放走向丰富精细,映射了当地自然、生活、制度、观念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探索创新精神。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彭州昔号小成都,城市繁华锦不如”

关于彭州,有说不尽道不完的文化底蕴

虽千年历史浩如烟海

但彭州故事总灵动婉转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前往彭州

寻找悠远的文化记忆


川剧:传承与发展中的地方戏曲艺术


自清朝伊始,川剧便在彭州民间广泛流传。当时,濛阳镇的显赫家族会在自家宅邸内建造戏台,每逢节庆或红白喜事,都会邀请围鼓戏班前来献艺,为节日增添浓厚的文化氛围。



乾隆年间,川剧在本地车灯戏的基础上吸收多地声腔,以四川话表演,融合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而成。


川剧围鼓是川西平原特有的川剧玩友活动形式,彭州川剧围鼓基地位于著名川剧大师阳友鹤的故乡濛阳镇。阳友鹤生于彭州濛阳镇,是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艺名“筱桐凤”,有“川剧梅兰芳”之称,代表剧目有《刁窗》《金山寺》,还著有《川剧旦角表演艺术》。



如今,川剧代表性传承人陈景素、钟昭贵、胡贞义每月在彭州市组织川剧围鼓坐唱活动。彭州的川剧活动将正统的川剧舞台表演艺术延伸为民间文化活动,为川剧艺术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尹昌衡:辛亥革命之先驱


尹昌衡(1884-1953),四川彭州人,辛亥革命先驱。在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中,他顺应民意,以四川军政府都督的身份逮捕、公审并处决了镇压“保路运动”的清廷四川总督赵尔丰,稳定和巩固了“保路运动”及辛亥革命在四川的成果,为南方其他省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权树立了成功的典范。



1912年尹昌衡平定西藏叛乱,后遭袁世凯囚禁,1916年他特赦出狱,归隐民间,著有《止园文集》等。此后20年里,尹昌衡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入广泛的思考,以儒释道为主要思想资源,持续发表了230余万字的思想专著。他的著作涵盖了历史哲学、精神现象学、社会哲学和本体论哲学等多个领域,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朱清时家训:正直做人,清白传家


朱清时,1946年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白鹿镇。朱清时为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一子朱椿蜀王之第二十世子孙,家族自明亡后辗转定居于彭县白鹿场乡,成为当地望族。



朱清时是一位杰出的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除了在科学领域科学界享有盛誉以外,其治家家训同样令人钦佩。


朱清时家训以“正直做人,清白传家”为主旨,这简短的八个字不仅体现了朱家对品德培养的重视,也彰显了其教育下一代认真做人做事的家族传统。


丹景山:牡丹文化与宗教文化完美融合的胜地


丹景山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牡丹观赏基地,历史悠久。相传,两三千年前,蜀族先民就在这里立国兴邑,垦创农业。以九陇为中心的古繁、郫、瞿上地区是蜀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古天府之国农业经济的摇篮。



这里拥有金华寺、净水寺、审魂殿、圣迹寺、牡丹园、杜鹃园、丹霞园等18处著名景点,每一处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新建的佛山古寺,占地广阔,大雄宝殿雄伟壮观,所供菩萨皆为汉白玉雕刻,工艺精湛,堪称一绝。


此外,丹景山漫山遍野的牡丹更是令人神往。丹景山的牡丹盛开于山野崖间,花时倒垂,极具野趣,其在逆境中坚守、绽放的坚韧精神也是闻名遐迩。每年四月花期,丹景山都会迎来数以万计的游客。



丹景山的牡丹历来深受历代名流学者、文人墨客的仰慕与喜爱,同时也赢得了平民百姓的广泛青睐。每年四月花期,人们蜂拥而至,朝山、拜佛、赏花,热闹非凡。以诗为证:“不让中州独得艳,倾城千古自流芳。马龙车水观丹景,山下形成闹市场。”

上下滑动阅读更多内容


古邑彭州,川西名郡

史溯千秋,韵涵万象



来源:成都非遗

● 彭州×什邡,精品旅游线路发布!速速安排上~

● 冬游彭州|游古镇、尝美食、住民宿……我们通济约~

● 激情彭州·龙兴龘龘——彭州非遗音乐大集盛大启幕

总第1850期



文旅彭州
宣传彭州文化体育旅游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