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山傩文化,曾以神秘莫测的仪式、深沉厚重的历史底蕴,以及那份对人性最深处悲欢的深刻洞察,在古老的梅山大地盛行千年。
如今,随着时代的洪流滚滚向前,这份古老而珍贵的文化遗产似乎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危机。
正统的梅山傩文化,是救人危难而不图回报的高尚品德的象征。它承载着先民们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与尊重,是一种精神的寄托,更是一种道德的实践。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傩艺的精髓被一代代老去的傩坛宗师默默带走,留下的,却是那些逐渐被利欲熏心的后人所扭曲的身影。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一些唯利是图的人混入了傩坛,将原本纯净的文化染上了铜臭的气息。
他们技艺平平,但欲望却如野草般疯长,将傩文化推向了深渊。
在他们手中,傩不再是祈福消灾的神圣仪式,而是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甚至沦为了欺骗与愚弄的幌子。
过去,真正有本事的傩师,总是急人所难,遵守职业道德,不计报酬,不论餐饮,行走千家万户,吃的纯粹是一碗沙子饭。
现在的傩师,开口闭口就是钱。
这些所谓的“傩师”,无疑成为了傩文化的终结者,让这份古老的文化遗产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尘埃。
当然,尽管前路坎坷,但总有一些人,他们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仍在照亮梅山傩文化前行的道路。
譬如,早两年去奉家红二军团司令部旧址采访时认识的梅山傩师伍琼,就是这样一位令人敬佩的守护者与探索者。
伍琼,一个对梅山傩文化有着深厚情感的名字。
他不仅仅满足于守护那些古老的记忆,更勇于在传承中寻求创新,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关于他的事迹,我曾在个人号写过一篇文章《梅山傩师伍琼:在传统与创新的交汇处绽放》。
作为一名梅山傩师,伍琼师傅身怀绝技,吹、打、写、唱四样功夫样样精通。
吹,是指吹奏傩祭用的乐器,如牛角、海螺、笛子。
打,则是指打击乐器,包括大鼓、小鼓、大钹、小钹、大锣、小锣等。
唱,更是傩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主傩师以其优美的唱腔传递着祭祀的庄重与神圣。
而写,则考验着傩师的书法功底,每一篇文帖都需要精心书写,不容有失。
此外,伍琼师傅还广知古今,熟知各类典故,更重要的是,他有一颗仁慈而善良的心,经常广结善缘,博施恩德。
他常说,只有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的延续。
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梅山傩文化:古老的傩戏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涵,通过现代舞台艺术的表现手法,让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到这份文化的魅力。
同时,他还积极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平台,拓宽传播渠道,让梅山傩文化的声音传得更远、更广。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梅山傩文化的未来究竟何去何从?谁将成为它的救世主?
答案或许并不唯一,但可以肯定的是,只有那些真正热爱这份文化、愿意为其奉献一切的人,才配得上这个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