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之变:赵本山的缺席与大众期待的落差

体娱   2025-01-28 19:30   湖南  

春晚,这个曾经凝聚了全国观众目光、承载着无数家庭团圆夜笑声与感动的舞台,如今却似乎在岁月的长河中渐行渐远。

作为一名忠实的春晚观众,我已有十多年未再完整地观看这一年度盛宴。

究其原因,春晚质量的下滑令人扼腕叹息,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春晚“终结者”哈文将赵本山这位喜剧大师踢出了春晚大舞台,从此,老百姓再也难以在春晚看到那些让人忍俊不禁、回味无穷的节目。

回首往昔,赵本山的小品如同春晚舞台上的璀璨明珠,闪耀着独特的光芒。从早期的《相亲》《昨天今天明天》,到后来的《卖拐》《不差钱》,他以东北方言为载体,将普通百姓的生活百态、社会现象以幽默诙谐的方式呈现,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之余,也能感受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引发深深的共鸣。

他的小品不仅仅是简单的搞笑,更是一种对生活智慧的提炼,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每一个角色都栩栩如生,每一句台词都蕴含着无尽的韵味,仿佛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真实人物,让我们倍感亲切。

怎料,2012 年哈文担任春晚总导演后,情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哈文秉持着自己对春晚的理解,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

她砍掉了贺电环节、广告植入和倒计时钟声等传统元素,简化晚会流程,这本无可厚非,但问题出在她对节目内容审核标准的改变。

她强调节目要有教育意义,认为单纯娱乐观众的作品过于低俗,这无疑与赵本山的创作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冲突。

赵本山的小品一直以来都是以娱乐大众为首要目标,通过夸张的表演让观众在欢笑中释放压力,享受节日的欢乐氛围。

而哈文的要求对于赵本山来说,无异于让他放弃自己的创作风格,去迎合一种新的、在他看来并不符合春晚本质的标准。

2013年春晚筹备期间,这种矛盾达到顶点。

赵本山按以往标准准备的小品被哈文多次压下,要求大幅修改以符合教育意义要求。

赵本山坚持自己的创作理念,双方各执一词,最终在后台发生激烈争吵。

赵本山情绪激动下说“有本事你别再上春晚”,随后退出了 2013 年春晚舞台。这一事件成为了春晚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让无数观众感到震惊和遗憾。

自赵本山离开春晚后,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仿佛失去了主心骨。

尽管后续不断有新的演员和作品涌现,试图填补他的空白,但始终难以达到赵本山小品所带给观众的那种高度。

曾经那些经典的小品情节、幽默的对白以及赵本山独特的表演风格,成为了观众心中难以忘怀的记忆。

春晚的舞台上开始出现了更多的说教式小品,试图在短短几分钟内传递深刻的思想和教育意义,但却往往忽略了最基本的娱乐性,导致观众在观看过程中感到乏味和疲惫。

哈文的改革初衷或许是好的,她希望春晚能够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深度和内涵。

但是,她却忽略了春晚作为一个面向全国观众的文艺晚会,其根本目的是在除夕夜为观众带来欢乐和慰藉。

观众们在忙碌了一年之后,渴望在这个特殊的夜晚放松身心,与家人一起度过一个愉快、轻松的时光。而充满说教意味的节目,显然与观众的这一需求背道而驰。

如今,距离赵本山离开春晚已经过去了多年,但观众对春晚的期待却从未改变。

大家依然怀念那个在舞台上嬉笑怒骂、用幽默诠释生活的赵本山,怀念那些曾经让我们笑得前仰后合、泪流满面的经典小品。

春晚的舞台需要创新,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摒弃传统和经典。

在追求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同时,如何平衡好娱乐性,让节目既有趣又有意义,是春晚创作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

或许,未来的某一天,我们能够再次在春晚上看到赵本山的身影,又或者会有新的喜剧人才崛起,续写春晚的辉煌篇章。

但无论如何,赵本山时代留下的那些美好回忆和宝贵经验,都将永远铭刻在春晚的历史长河中,成为我们心中永不磨灭的印记,时刻提醒着我们春晚的本质——让观众快乐,让观众在欢笑中迎接新的一年。

映像梅山
映像梅山(自媒体),2017年4月6日注册成立,2019年获评新化县委宣传部优秀自媒体称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