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赵琳,今年28岁。很多人觉得我的家庭关系有些复杂,尤其是我和丈夫李晨的家人之间。
就像最近,小叔子小程买房差了8万块钱,这8万块钱成了我和丈夫、甚至是我与婆婆之间一场难以避免的冲突的导火索。
那天,小程满脸愁容地站在我们家门口,向我和李晨开口求助:“哥,嫂子,我房子快要定了,但差8万块钱,您能帮帮我吗?”
我心里一阵复杂,这笔钱说多不多,但对我们来说,还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李晨看了我一眼,低声说:“琳,怎么办?”
我望着小程,心里有些犹豫。虽然他是家里最年轻的孩子,也知道他在买房这件事上拼了很多年,但8万块钱,我们的钱袋子并不宽裕。
再者,借钱给小程没有书面借据,总觉得心里不踏实。于是,我开口道:“我可以帮你,但我想先写个借条。”
小程显得有些不耐烦:“嫂子,写什么借条啊,我们是家人,不需要这个。”
我眉头一皱,心里有了警觉:“不行,借钱就要有借条,这是对自己负责,也对你负责。”
这时,李晨插话道:“琳,你别这么较真,妈说了,钱不用还,咱们就帮帮他,不必这么拘泥。”
我顿时感到一阵不安,心里暗想:婆婆怎么突然会说出这种话?我们家一直强调事事有个原则,这种话听起来太过随意。
我深吸一口气,拒绝道:“不写借条,我不借。”
李晨的脸色顿时变了,他有些恼火:“琳,你怎么这么死板?这笔钱能帮小程买房,你这么做,难道觉得家里人不值得信任吗?”
我没有回应,只是坚定地看着他。我知道李晨心软,不舍得拒绝小程,但我心里明白,借钱给家人就像借给陌生人,缺少保障是不可取的。
毕竟,谁也不能保证未来一切顺利,万一小程有变故,我们的这笔钱岂不是成了泡影?
这场争执没有持续太久,随即电话响了。是婆婆的声音,语气中有些不悦:
“琳,妈知道你是心疼钱,但这8万块钱不用写借条,咱家人之间,怎么能这么计较?”
我听得出来,婆婆的语气有些强硬,似乎在强调她的立场。心中一阵寒意,我强忍住情绪,缓缓道:
“妈,我不是计较钱,而是事关未来。如果不写借条,我怎么放心?即便是家人,也应该尊重彼此的底线。”
电话那头沉默了片刻,然后传来婆婆叹息的声音:“好吧,既然你坚持,就按你说的办。钱的事,我们不再讨论。”
挂了电话,我的心情愈发沉重。李晨看着我,似乎有些心不在焉,低声说:“琳,妈生气了,你这样,难道不觉得有点过吗?”
我抬头看着他,语气不自觉地变得激动:“李晨,婆婆总是用这种‘家人’的借口要求我们什么都不写、什么都不谈,但我不想再这么忍让下去。
家人之间也需要有明确的界限,这笔钱不能没有保障!
你说得对,我们是家人,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随便无底线付出。”
李晨看着我,显得有些无言。他沉默了很久,最终低声道:“好吧,既然你坚持,那就按你说的办。”
虽然小程最终得到了那8万块钱,但我和李晨之间的关系却因为这件事产生了裂痕。
婆婆虽然口头答应了,但我能感受到她的不满。家里的气氛,也因为这笔钱变得微妙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