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第13分会场由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西安交通大学共同组织,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曹军骥研究员、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李顺诚教授、西安交通大学顾兆林教授担任分会场主席,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宇研究员、中国矿业大学(北京)邵龙义教授、复旦大学王丽娜教授、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王启元研究员、南京大学王体健教授为分会场共同召集人,分会场主题为“面向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气溶胶研究现状和展望”。
分会场部分代表合影
第13分会场围绕气溶胶研究的前沿热点,展示气溶胶相关领域最新的科学理论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进展,探讨新一轮科技革命驱动下我国大气气溶胶工作的现状以及面临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展望气溶胶研究的未来发展,安排口头报告56个,其中主旨报告13个,邀请报告14个,并收到墙报6个,分会场参会代表约80人。报告围绕气溶胶理化性质和动力过程的测量、模拟和机理分析,以及气溶胶对人体健康和天气气候的影响、气溶胶及前体物去除控制技术等方面展开,展示了多种先进测量技术对气溶胶理化性质更为深入和细致的表征、也探讨了卫星遥感在气溶胶理化性质空间分布的表征以及对特定过程(如新粒子生成)描述的可行性等等,一些报告更是涉及了新兴的人工智能方法在气溶胶观测和模拟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新一轮科技革命以及碳中和背景下气溶胶未来研究的思考。参会代表积极发言,就自己的观点与报告人充分交流讨论。
与会代表积极提问,与报告人深入交流讨论
分会场单独组织了研究生报告专场(唯一组织),为年轻气溶胶学者提供更为充分的交流展示平台,并评出优秀研究生报告6个,分别为“南海-东印度洋海域气溶胶中手性氨基酸的特征与来源”(华南理工-邓乐琳)、“多角度偏振相机DPC/GF-5B对京津冀地区气溶胶光学-微物理参数的反演方法和对一次沙尘天气的追踪”(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曹雨佳)、“基于智能扫描电镜的单颗粒精细化来源解析”(南开大学-赵鹏)、“固体燃料燃烧源排放的含EC颗粒的化学组成和混合态”(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孔亚静)、“气溶胶液滴声凝并的直接模拟蒙特卡洛方法”(上海理工大学-苏俊旭)、“不同形态黑碳气溶胶的来源解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杨笑影),分会场闭幕式上分会场召集人黄宇研究员以及赞助商北京赛克玛环保仪器有限公司李江总经理共同为6位优秀报告获得者颁发证书。
分会场评出优秀墙报1个,为“西安市沙尘天气过程颗粒物粒径谱与荷电分布演化规律”(长安大学-张力元)。在环境与健康专场餐叙(气溶胶相关的第13-18会场)上气溶胶专委会主任颜鹏研究员等代表气溶胶会场致辞,感谢参会代表对气溶胶会场的大力支持,并为优秀墙报获得者颁发证书。
颁发分会场优秀报告证书
颁发分会场优秀墙报证书
气溶胶专委会“我国大气PM2.5污染特征与重霾成因”(主要完成人:曹军骥、安芷生、周卫健、李国辉、黄汝锦、张仁健、吴佳睿、刘卫国、邢萌、牛振川;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项目获得2024年度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北京大学沈国锋教授、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章炎麟教授获得2024年度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佟胜睿、中山大学谭羽俊、西安交通大学牛馨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张倩、昆明理工大学杜伟、南方科技大学叶建淮7人获得第十届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崔新光获得第六届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科技创新奖。获奖团队和个人在大会开幕式上登台领奖。中国颗粒学会青年理事会主任、专委会主任张仁健研究员为青年颗粒学奖获奖人颁发获奖证书。
李国辉研究员和张仁健研究员代表中国颗粒学会自然科学一等奖获奖项目“我国大气PM2.5污染特征与重霾成因”上台领奖
沈国锋教授和章炎麟教授获得2024年中国颗粒学会青年颗粒学奖
中国颗粒学会副秘书长顾兆林教授和赛克玛李江总经理共同颁发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青年科学家奖
气溶胶专委会主任颜鹏研究员颁发中国颗粒学会气溶胶科技创新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