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4-28日。在苏州国际会议中心酒店,中国颗粒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和中国颗粒学会微纳气泡专委会等承办的第十三届中国颗粒大会(The 13th China Congress on Particle Technology(CCPT13))成功举办。在促进颗粒与粉体相关领域学术交流,夯实学科发展基础,推进技术融合创新,助力人才成长和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发光颗粒专委会,聚焦颗粒的发光属性及其广泛的应用场景,联合南京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和企业,联合发起和组织了“发光颗粒的基础研究与前沿应用”的分会场(第31分会场),并于2024年10月26-27日顺利开展,进行了丰富的颗粒发光机理、发光颗粒设计与制造、发光颗粒应用探索等方面的深入交流和讨论。
26日下午1:30,在夏志国教授的主持下,发光颗粒专委会发起人、委员,曾海波教授做了会场的主题致辞,向来自各个学校、企业的同行们详细介绍了发光颗粒专委会在聚焦发光颗粒基础研究及其在前沿应用探索上的初衷和规划。紧接着,北京科技大学田建军教授跟大家一起分享了环保型发光颗粒的研究进展、北京交通大学的唐爱伟教授聚焦窄谱带I-III-VI族量子点的发光性能调控,进一步阐述了环保型量子点发光的优势潜力;随后,郑州大学的卢思宇教授、南方科技大学的王恺教授、华南理工大学的宋恩海教授、苏州大学的陈崧教授、以及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的韩登宝研究员等分别从碳点、发光器件、发光机理、发光显示应用等角度,多方面分享了各自的研究进展和产业应用情况。期间,曾海波教授、金一政教授、田建军教授、以及会场在座师生,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问答,持续到茶歇时段。
在深入的机理研究方面,浙江大学的金一政教授、吉林大学的肖冠军教授,分别从发光颗粒的电致发光和发光调控机理方向,带来精彩的报告和重要的研究进展分享。在发光颗粒的应用上,电子科技大的巫江教授,聚焦硅基半导体光电子薄膜材料与器件,展示了信息通信领域的独特优势;福建师范大学的陈大钦教授、北京大学的高宇楠教授等报告分别从发光颗粒制备、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角度等角度,探索了发光颗粒在新型显示领域的应用。这些报告让在场师生在发光颗粒的发光显示应用上有很大的启发。
发光颗粒在太阳能电池、分析检测、超纯色发光、医学识别等领域的探索应用,也受到了广大学者的关注和深入研究,上海交通大学李万万教授、苏州大学马万里教授、以及复旦大学、清华大学、郑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青年学者也分别呈现了精彩的报告和细致的分享。
经过两天的学术会议,大家聚焦“发光颗粒的基础研究与前沿应用”进行了充分的分享和讨论,形成了诸多学术共识,也进一步加强了互相之间的联系和合作。发光颗粒的研究从基础理论到材料制备,再到器件和应用探索,已经形成了既有深度又有广度的研究态势,有望促进发光颗粒在基础研究和潜在应用上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