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南地北西吉人 || 朱治铭:医脉赓续黄土情

政务   2024-11-11 17:08   宁夏  

人物介绍
朱治铭,1992年5月出生,西吉县吉强镇人。主治医师,中医学硕士研究生,现为宁夏中医医院暨中医研究院主治医师、教学秘书。宁夏青年托举人才,主持宁夏科技厅科技惠民计划项目1项、参加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获批专利3项,获得自治区科技成果1项,宁夏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核心期刊等学术论文10余篇。










朱治铭的家乡在西吉,黄土高原腹地茫茫大山之中,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这片土地孕育了崇文尚德、坚毅勤劳、憨直纯朴和创新进取的精神品质。

朱治铭的祖父是当地颇有学问和名气的老中医,勤求古训,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丛书,对中医疑难杂症的诊治造诣很高,许多病患者不远千里请他诊治。朱治铭从小闻着中药味儿长大,耳濡目染,便对中医心向往之。

祖父要求他多读书,学好古文,指导他学习《古文观止》《朱子家训》《汤头歌诀》等书籍。祖父对中药饮片的炮制及膏丹丸散的加工研究颇深,从小就带着他认药和炮制药材,时常告诫他:“中医既要会看病,更要能识药懂药!”。

每逢家乡杏子成熟时,祖父会带着他收集杏仁,周围的药农送来采摘的野生甘草,麻黄、黄芪、党参等中药时,祖父和他坐在院子里炮制中药,跟他讲这些中药的药性和功效。为患者诊脉时,祖父也会让朱治铭为病人把脉,感受脉搏跳动的节律,讲解不同的病情,患者时常会对他说:“一定要把医术传下来,为家乡更多的人治疗……” 那时,他就立志成为中医。

从医之路道阻且长,持之以恒,便行则将至。上大学后,朱治铭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中医的机会,利用业余时间跟随名老中医师抄方,有幸拜师于“国医大师”伍炳彩教授和江西省首批国家名老中医龚子夫教授。他们的医德、学问、儒雅气度、矍铄风趣、大医形象陶冶了他,也影响了他。与德高望重的二老朝夕相处,跟诊抄方8年有余,成为忘年之交,许多中医学观点、诊疗思路、用药方案得益于两位恩师,让他受益匪浅。

朱治铭和伍炳彩教授第一次相识是在大学附近的中医书店,后面经常在书店碰到耄耋之年的伍炳彩,只要有空他便一头扎进书店,认真地读书选书。伍教授对他说: “小朱,我发现你也喜欢看书,这样才能学好中医,中医人最好的休闲地方就是书店,要会买书、会读书、会临床、会思考”。

他在临床尤其精通脉法,凭借“起手知表里、定手判虚实”的诊脉功夫,赢得“三指禅”的外号。跟诊时他会手把手教朱治铭切脉,要求切脉姿势一定要对,心一定要静,伍教授切过的脉,他都会再切一遍,并依照他对脉象的描述默默体会。

龚子夫教授出身中医名家,矢志学医,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学术可谓渊博。虽届耄耋之年,喜于吟诵诗词,严于平仄,每作诗词,便反复揣摩,若有点睛之笔常为朱治铭指明精妙之处。并好书法,至今茶余饭后兴起,朱治铭便常侍于左右磨墨备纸,见其笔下生辉,苍劲有力,仰慕之情油然而生。他曾有幸拜读龚老《岐黄余韵》一书,并将书带回老家让耄耋之年的祖父鉴赏,祖父拜读后欣然叹说: “真正的老中医能书善诗,而现不多矣!今见龚先生之书法文辞,犹如见其文化底蕴之深厚,医术医德隐于诗词,今能得恩师指教,诚三生有幸!”

生于斯,长于斯,朱治铭对家乡这片土地充满了感情。研究生毕业后,成为一名中医大夫,临床上他喜欢用中医经方,尤其是对于慢性疾病更是主张不用大的剂量,经方贵在药精效彰,并且不伤脾胃,秉持用最精简的药方和最少的剂量把病治好,同时为患者减轻经济负担。诊疗后,他会加上患者微信或者联系方式以便告知患者煎煮中药方法和随访病情,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即使在节假日,也会主动联系,随时掌握患者病情,指导用药,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诊治。临床中遇到棘手的疑难病例,利用业余时间研读中医经典著作,常常在书中寻找答案,促进诊疗水平的提升。

有些老患者对朱治铭说:“以前我爷爷奶奶找您祖父看病,现在我们又成为你的粉丝……”也许这就是医脉的传承赓续着故乡情怀,踏着故乡的黄土,一步一个脚印,勤求岐黄古训,传承发展,守正创新。

来源:西吉融媒体


END

 

 

 


魅力兴隆镇
兴隆党务、政务公开,为您呈现每日兴隆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