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
01
处暑节气释义
处暑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四个节气,也是秋天的第二个节气。处暑的到来,标志着炎热天气到了尾声,暑气渐渐消退,天气由炎热向凉爽过渡。我国地域辽阔,处暑时节的各地习俗大多与迎秋有关。“处暑无三日,新凉直万金。”处暑过后,秋意渐浓,气候宜人,使人心境平和、心情愉悦,正是出游的好时节。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处暑时节,夏天的热烈正式落幕,秋日的美景铺陈开来,此时仰望高远的天,欣赏恬淡的云,凝睇柔情的水,无不让人纵情感受自然与人文之美,感悟生活的快乐和生命的价值。
02
处暑物候特点
处暑分为三候,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此时,在南方,田间的稻谷开始泛黄染金,一望无际的稻谷在风中沙沙作响。金色的田野、秀丽的村庄、潺潺的溪流、朦胧的远山,构成了一幅精美动人的丰收画卷。在北方,谷子秆粗叶壮、谷穗硕大沉甸,静静地挂满了田间地头,这是中国古人驯化狗尾草而来;满山遍野高粱穗子成熟了,红扑扑沉甸甸的,被风一吹,起起伏伏,高高低低,像翻滚的阵阵波涛。
处暑节气,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减弱,影响我国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呈南退趋势,天气渐凉,昼夜温差加大。昼暖夜凉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制造和积累,庄稼成熟快,因此民间有“处暑禾田连夜变”之说。
03
处暑民俗文化
处暑前后民间会有庆赞中元的民俗活动,俗称作“七月半”或“中元节”。其中一项重要的民俗是放河灯。河灯也叫“荷花灯”,一般是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在中元夜放在江河湖海之中,任其漂泛,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身边亲朋的祝福。
“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天逐步开始转为凉秋了。天气温差增大、昼暖夜凉,此时饮食应遵照润肺健脾的原则,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民间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认为农历七月中旬的鸭子最为肥美营养,能补阴益血、清热健脾。
处暑节气正值农作物收成时刻,农家还会在处暑当天祭拜土地爷,希望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END
长按识别二维码即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