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反映自然界寒气增长的重要节气。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此日开始,冷空气“转守为攻”,白昼尚热,但傍晚后气温很快下降,昼夜温差逐渐拉大。
节气气象
虽然天气逐渐转凉,但白天阳光尚热,温度可达三十几度。不过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夜晚之后温度可下降到二十几度,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密密麻麻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茎叶或花瓣上,当早晨的阳光照射其上时,显得晶莹洁白,因而得“白露”美名。从白露开始,各地陆续开始奏响“秋的乐章”,全国各地昼夜温差可达8℃至16℃,所以白露是一年中温差较大的节气。
物候现象
白露节气,暑气渐消,秋高气爽,丹桂飘香,鸿雁和燕子等候鸟开始南飞避寒,各种鸟类开始贮存过冬的食物。“鸿雁来,玄鸟归。”候鸟对气候最为敏感,白露之后,他们开始集体迁徙。民谚有云:“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因此,像大雁这样的候鸟被视为“秋来了”的象征。
鸿为大,雁为小,两种鸟二月北飞,八月南飞。民谚有云:“白露秋风夜,雁南飞一行。”
玄鸟即燕子,白露时节开始集体朝南迁徙,寻找过冬的乐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写道:“玄鸟解见春分,此时自北而往南迁也,燕乃南方之鸟,故曰归。”
“羞”同“馐”,是美食。“玄武藏木荫,丹鸟还养羞”,养羞是指诸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传统习俗
就是收集露水,是我国民间在白露节气的习俗,《本草纲目》中记载,“百草头上秋露,未唏时收取,愈百病,止消渴,令人身轻不饥,肌肉悦泽”,又言“百花上露,令人好颜色”。
民间有“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干涩味苦,轻呷一口,唇齿之间满是甘甜醇香。
秋社一般在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举行,也就是大约在立秋后四十余日,一般在白露、秋分前后,是一种欢庆丰收、祭祀神灵的喜庆活动。宋时有食糕、饮酒、妇女归宁之俗。《不见》云:“此身愿作君家燕,秋社归时也不归。”《东京梦华录·立秋》也有所记载:“八月秋社,各以社糕、社酒相赍送贵戚。”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北京市玉渊潭公园